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看谁脸色行事 基金强迫分析师内幕交易(3)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28日 04:46  21世纪经济报道

  违规成潜规则

  “客服和营销工作,成为对基本面有深入研究之外的另一重要考核指标。一手把握住上市公司,一手做好基金关系的分析师才能如鱼得水。”某券商研究老总揭开其中微妙地方。

  据悉,刚进入研究员行列的分析师考核70%-80%是看其报告专业性,而首席分析师的标准改为10%-20%考核报告,其余是考核其客户服务部分。

  去年3月,《证券市场内幕交易认定指引》在证监会内部试行,根据指引规定,内幕交易行为是指证券交易内幕信息知情人或非法获取内幕信息的人,在内幕信息公开前买卖相关证券,或者泄露该信息,或者建议他人买卖相关证券的行为。

  从时间点看,为保证卖方研究报告能和上市公司同步发布,卖方分析师会提前几天对上市公司调研。

  如果卖方研究员在上市公司正式信息披露前,通过电话会议或邮件等方式将相关信息传递给基金等买方机构,这已形成内幕交易;而提前获得相关信息的机构投资者如据此买入或卖出,显然置中小投资者利益不顾。事情一旦暴露,必遭监管机构调查。

  北京某券商研究员黄华表示:“上市公司调研之后和写报告之间我一般很少和公司沟通,有时也会群发邮件;不过一些心细的分析师会和机构做个简单的沟通,这个关系比较微妙,处理不好确实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黄华告诉记者,一般来说,绝大部分券商研究所不会使用“卖出”、“减持”和“回避”的字眼,因为A股单边机制决定了基金等机构无法通过做空获得收益;“当然也有很少部分带有这种字样的报告,一是一些研究所的报告只是服务于内部的研究机构,不对外销售,二是可能是一些针对H股公司的报告,毕竟机构可在香港市场做空获益。”

  当然,不愿意得罪机构客户的分析师回避的办法是“如果被调研公司股价当时有些虚高,可以暂时不写报告,等价格回落下来,再写推荐报告”。

  谈及收入的敏感话题,黄华坦承今年这轮调整肯定会对收入带来不小的影响,夸张的说法是收入的降幅和指数跌幅几乎相近,“当然较大的研究所相对好一点,而对于新进入这个行业的分析师来说,他们的收入往往和报告本身挂钩多些,相对影响也小一些”。

  对于卖方分析师的发展前景,不少人认为去基金做买方分析师是不错的选择,黄华却表示,“我和我的不少同事都认为这没有什么前途,过去后也就是帮基金经理选择股票范围和做投资建议,即便熬到基金经理压力也很大。”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相关报道:

    基金割肉复牌门 游资捡了就被套

    交银施罗德投资总监:以保本基金等待牛市

    基金袖手旁观降息行情

    美国股票及债券型基金赎回额创历史新高

    温州烂尾楼收购基金蓄势待发

    豪赌降息 基金6亿提前潜入地产股

    基金销售内幕多 潜规则惊人

    降息为何难以激发基金买入冲动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