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公募多空分歧各自为战 QFII看法一致欲集体抄底(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28日 00:50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看法趋于一致 QFII欲集体抄底

  不同于公募基金之间的多空分歧,以QFII为代表的外资在对A股市场未来走势的判断上正越来越趋于一致。多家QFII机构近日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均表示出对A股市场未来走势的乐观态度。显然,较之此前的悲观态度,外资已经重拾对A股市场的信心。

  作为今年以来A股市场坚定的唱多者,摩根大通依然延续了一直以来的乐观态度。摩根大通认为,从市场的基本面来看,尽管全球经济增长进一步下滑,但中国经济年初至今的总体表现仍然稳健且具弹性,出口行业的表现优于预期。国内方面,消费者开支及固定资产投资继续稳健增长,6月份优于预期的固定资产投资及零售销售令人鼓舞,也证实了国内需求依然旺盛。

  针对A股市场,摩根大通指出,当前A股市场的整体估值已经离1994年及2005年的历史大底不远。上证综合指数的远期市盈率仅约为13倍。虽然这仍比2005年7月的历史大底高出20%,但考虑到很多股票的盈利能力及其长期增长前景,不少股票的估值已经具有吸引力。

  摩根大通提醒,由于市道非常低迷,很多投资者对后市过于看淡,而没有试图量化有多少利空因素已在当前股价中反应。

  在以摩根大通为代表的部分外资继续看好A股市场的同时,美林、高盛等一批此前看淡A股市场的QFII机构的态度也正在悄然转变。

  美林证券认为,A股市场回报较港股为佳,并认为紧缩政策最坏情况已过去,通胀率料见顶回落。同时,美林证券预计中国在下月北京奥运前有机会推利好政策。

  韩国友利投资证券表示,虽然相对于国际其他股市,A股市场的估值偏高,如美国PE为10倍,韩国9倍,印度14倍,但中国股市有着其独特的成长优势。长期向好的经济发展为企业的利润高速增长提供了良好的环境,而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中国庞大的市场则保证了更好的稳定性和长期的持续性。

  高盛的判断则更佳乐观。他认为,中国的长期增长前景基本保持完好,在可预见的将来,中国在发展中国家以及较发达国家中仍将是增长最迅速的国家之一,将对推动全球增长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高盛指出,目前A股的估值已经在相当大的程度上计入了周期性及盈利下行风险,并为那些能够承受短期市场震荡的投资者提供了长期投资机会。看好那些盈利可预见性较高、估值较低的股票以及A股股价较其H 股股价存在折让的公司。此外,已经解禁的限售股持有者的A 股出售总量仅占限售股解禁总量非常小的比例,这表明限售股的短期出售压力似乎较小,没有想像中的那么大。

  如果说,各种场合下公开发表的言论,各种形式的投资报告还不足以说明其真实想法,那么,持续增仓的实际行动则成为QFII看好A股的最有力证明。

  来自上交所Topview数据显示,进入7月,QFII显露出连续增仓迹象,资金总体呈流入状态。从多空分歧、集体唱空,再到如今的“入市抄底”行为,QFII对A股市场的判断是否再次正确,还有待实践的检验。不过从历次的结果来看,QFII的先知先觉都为其赢得了丰厚的回报。

  分歧中的一致 价值低估品种受青睐

  在对A股市场的判断上,尽管公募基金与外资机构之间、公募基金内部依然存有分歧,但仔细观察,也不乏分歧中的一致意见,为投资者的选股提供一些思路。

  正如摩根富林明所指出的,在今年以来的大幅重挫之后,A股市场的估值已变得较为合理。当前,沪深300指数的2008年预测市盈率为18倍,2009年预测市盈率为15倍。几乎所有的公募基金与QFII都一致认为,目前的估值水平已使得部分行业和上市公司具有很大的吸引力。

  外资方面,摩根富林明认为,银行和地产行业在中期拥有较佳的投资价值,但因为人们对国内紧缩政策和资产质素的担忧,短线可能表现较弱。以合理价格成长法来看,银行是值得看好的行业;而拥有品牌价值和定价能力的主要零售商,也能继续带来强劲的增长前景。

  从QFII近期的操作动向来看,未来盈利依然有望保持强增长的金融业、不受价格调控影响的资源行业以及消费行业中的一些知名企业备受青睐。

  与QFII一致,公募基金也将目光投向了价值低估行业。不少基金经理明确表示,他们会买入不断被抛弃的价值低估公司,把握一些个股阶段性低估的投资机会。同时,将密切关注银行、地产、钢铁、航运、造纸等周期性行业矫枉过正的投资机会。

  除了价值低估公司和一些矫枉过正的周期性行业外,基金经理还将目光瞄准了业绩增长前景清晰,成长明确的行业,这些公司往往具有资源垄断、技术壁垒等提醒,如煤炭、磷化工等稀缺资源企业。

  此外,产业转型与升级也成为公募基金经理们关注的又一重点。在上游资源性行业、中游承接全球产业转移的机械和装备行业、下游必需消费品及品牌消费品行业中,存在收益于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而带来的投资机遇,以及央企整合等题材。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我要评论

Powered By Google ‘我的2008’,中国有我一份力!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