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中国特色资本市场呼唤股市平准基金(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7月10日 04:11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党的十七大指出要关注和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而资本市场的“民生”问题也是绝对不可忽视的。我国“开户”的股民有一亿多,扣除重复开户和休眠账户,少说也有数千万,而且每个开户者代表一个家庭,总共涉及数亿人。我们鼓励人民群众把闲散资金投资于资本市场,使他们获得投资收益,分享国民经济增长的成果;同时支持企业发展,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促进国民经济发展。这种指导思想和初衷是良好的,但是如果我们不能创造好的投资环境,不能有效地驾驭和管理资本市场,投资者损失惨重,“杨百万进去杨白劳出来”,如何向投资者交代?投资者伤心了,失去信心了,市场功能的发挥和市场的发展就无从谈起。

  从这个意义上讲,建立中国特色的资本市场,建立一支由政府主导的调节供求、平抑股市过度涨跌的基金,不仅显得十分必要和紧迫,而且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和社会主义性质所决定的。当然建立这种类型基金只是重要举措之一,除此之外,为了防止股市大起大落,还要有综合措施,还需要持续加强投资者教育,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等等。

  近几年,由于外贸顺差和汇率变动等原因,已有大量外资(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涌入我国,资本逐利性质使得这些热钱必然进入我国的楼市和股市。在我国不断对外开放的条件下,外资的进入还会增多,这就给我国的股市带来很大的风险。引起股市暴跌的导火索,或者是宏观经济出现了问题,基本面恶化;或者是大笔资金撤出(如外资);或者是人们的心理不成熟,恐慌性抛售所致。如果是基本面出现了问题(比如经济衰退),政府想救也救不了,只能让市场机制发挥作用,政府只能因势利导,不能逆经济规律而动。如果是上述后两种原因所致,那么政府的出手干预则十分必要且大有作为,不违反经济规律。

  目前,我国经济总体上处于高速发展时期,外资和国际炒家时刻都在觊觎我国这块肥肉。他们的惯用手法是在我国股市低迷时入场抄底,狂拣筹码,在股指高位时清仓而归,赚得盆满钵满。如果我们手中没有一支可以随时出击的力量和武器,没有“杀手锏”,那么我们只能任人宰割,后果不堪设想。

  海外先例之分析

  政府基金是一柄“双刃剑”。如果设计得好,操作得好,顺应市场机制而又纠正市场机制的不足,那么可以起到相当好的作用,维护市场的稳定。反之则适得其反。

  在海外市场上设立股市平准基金的国家和地区并不多,比较典型的有中国香港、日本和中国台湾。不管是赞成还是反对设立平准基金,往往都以中国香港、日本和中国台湾为例。这就有必要对此三个案例做些回顾和分析。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