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金业多重之困(2)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19日 15:37 投资与理财
易天富数据显示,截至今年5月22日,所有在任的基金经理平均任职时间仅仅为485天,其中大成债券的基金经理陈尚前以持续任职1805天成为目前单只基金中在任时间最长的基金经理。 据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报告显示,1/3的基金经理管理基金的经验不足一年,一半以上的是2年以下,接近3/4的人管理基金经验不到3年。而现任基金经理中基金经理岗位从业年限在5年以上的仅有29人,仅占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7.5%;其中从业年限超过7年的则仅有7名基金经理,仅占现任基金经理总数的1.8%。人才的频繁流动与流失,正日益成为中国基金业发展的硬伤。 激励,糟糕机制下的蛋 在这轮行情中,基金所扮演的角色正被业内外反复质疑。上证指数从4000点到6000点,基金业一片看多;上证指数6000点跌到3000点,基金业反复做空。黄湘源评论说,在“羊群效应”的面前,基金不过是不折不扣的大散户,嘴上说价值投资,行动上又比谁都耐不住寂寞。 无疑,在这轮行情中,基金不是赢家。数据显示,一季度基金巨亏6500亿,几乎将其上一年度的盈利大半丧失殆尽。据报道,开放式偏股型基金在2008年1月初至5月底的平均复权净值下跌了22.5%。一位基金投资经理对记者说,今天,基金不仅不知道如何洗刷掉“砸盘者”的恶名,被迫面对赎回的考验的时候,更重要的基金失去了方向,对究竟该怎样估值、怎样定位变得很茫然。 激励,是造成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保护基金持有人的利益原本是基金的天职,如果基金持有人离基金而去,基金的发展将面临严峻考验。但这两年来,我们并没有看到基金管理公司把保护持有人利益放在考核机制里。相反,我们看到了,业绩排名被各基金公司奉为圭皋。在临近考评期末时,排名领先的基金经理采用低风险投资策略以保持成绩,而排名落后的基金经理则采用高风险策略,以博取更高的收益排名,这反过来再激励排名领先的基金经理采取高风险投资策略。 背叛也许不可怕,可怕的是造成持续背叛的制度。基金公司的激励机制,在一次次抬高基金的投资风险的时候,却没有设定约束规则,在这个激励游戏中,基金经理并不需要承担多少责任。相反,很多基金公司有意无意地放大了这套机制的作用。譬如,有的基金公司除了享受年度奖励之外,董事会还会拨出专门的持续营销经费奖励给基金经理。 长盛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陈礼华对记者说,基金公司的投资管理能力,应该表现在牛市中能赚钱,熊市中不赔钱或者赔得比较少,但大多数基金公司羸弱的风险控制能力并没给基金投资人带来多少安全感。 在牛市中,不少基金公司在营销中宣称,“一块钱的基金更便宜,”投资者便青睐于捡这个便宜,岂不知这正中基金公司下怀。基金公司纷纷通过分拆、大比例分红实现持续营销,进而做大规模,赚取管理费。 单一管理费激励的悲哀由来已久。2005年上半年,国内基金业六成亏损,具有可比性的31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收入同比增长幅度却达到67.8%,其中,7家基金管理公司管理费收入增幅同比却超过100%。 今天,持有人亏损累累,基金公司的管理费却一分不少。相比私募基金共担风险、共享收益的市场做法,依附了国家信用的特许公募基金业,还能维持垄断优势多久? 定位,不堪承受之重 在市场的单边下跌中,关于基金业的传言沸沸扬扬。一会儿传,某领导说了,基金公司也要讲政治。一会儿说,管理层要求基金公司树立大局意识,维护市场稳定,还说监管部门点名批评了两家基金公司近段时间的抛盘之举。 坊间传言的背后,是中国基金业的不堪承受之重。 从成立的第一天起,中国基金业就被赋予了“价值投资者”、“市场稳定者”、“听话好孩子”等诸多定位。从历史客观 说,中国基金业的超常规发展,很大因素来自于国家的超常规推动。但成于斯,困于斯,很多有意无意的定位,正成为基金发展新的桎梏。 据透露,近来不少基金公司旗下基金减仓幅度特别大,甚至把买了很多年的一些“好股票”都卖了。而好买基金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也对记者表示,配置型基金的平均跌幅和最大跌幅都超过股票型基金,这说明目前股票型基金的仓位普遍较轻,和配置型基金的差别不大。 是不听话还是角色尴尬?其实,目前市场的流通股总市值已经超过8万亿元,任何机构想左右市场都不太可能。虽然占据着市场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席位,但近两年保险资金、社保基金、QFII、证券公司等其他机构投资者的日益壮大,这些力量联合在一起已足以与公募基金相抗衡。市场还清晰记得,去年10月份,保险资金多次扮演砸盘的主力军, QFII也在国外投行的大力配合下做空。 在其他机构投资者已形成规模的时候,公募基金稳定市场的能力早已是昨日黄花,资深市场人士认为,投资基金第一大机构投资者的地位进一步被削弱,逐步解禁的大小非不仅数量庞大,而且持股成本非常低廉。在今后相当长一个时期内,大小非才是中国股市第一话语权的拥有者,尤其是国有股股东,完全主宰着当前股市的生杀大权。一位基金公司投资总监对媒体斩钉截铁地表示,如果我是基民,肯定想赎回基金,基金都拿钱去接小非,基民的利益怎么保障? 公募基金的尴尬,不仅仅是市场地位的变迁,面对上市公司种种不负责任的恶劣行为,投资基金同样无能为力。今年年初,上市公司刮起恶性再融资浪潮,开口就要融资几百亿元,甚至上千亿元。这种恶意圈钱的行为带来的市场不稳定性,若要求基金维护市场稳定,实际是把基金往虎口上推。 德圣基金研究中心研究员认为,这个市场只有单向的操作工具,缺少譬如股指期货等避险工具和避险品种,这个市场只有共赢和共输,而且只能被动做多,尤其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只能是降低风险,却不能指望它获取高收益。 种种顾虑之下,市场投资者期盼的股指期货迟迟未推出,因此带来的约束却不得不面对。而今年以来新基金的密集发行,也让我们看到了管理层对基金寄予的厚望。据统计,2007年全年新基金发行数量为40只,而今年以来已经发行了53只基金,其中一季度发行27只新基金,二季度还没结束就已经发行了26只。 但这也许只是一厢情愿。基金发行的盛夏寒冰,兜头给了我们一盆凉水。也许,我们该坐下来,清醒地想一想我们的定位了。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