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5年获利2100亿 QFII基金经理行为模式调查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1日 06:16 华夏时报

  本报记者 付 刚 北京报道

  5年获利约2100亿元。

  一个有关QFII(合格的境外机构投资者)A股投资收益的非官方统计数据,近日让国内投资者再度震撼。

  自2003年5月瑞银集团首家获批至2008年4月,已有54家海外投资机构获得QFII资格,49家获国家外汇管理局约100亿美元额度。5年来,由于QFII只向身后的境外投资者披露年报等财务报表,国内投资者通常只能在上市公司前十大股东名单中才能看到QFII身影,使得QFII的投资手法显得无比神秘,而屡屡“高位逃顶、低点抄底”更被誉为QFII信手拈来的神来之术。

  《华夏时报》记者近日对一些熟悉QFII运作流程的香港投行人士采访时注意到,在他们眼中,QFII并没有那么神。经他们的逐层解剖,“高位逃顶、低点抄底”的神话不过是其长期坚持价值投资的表征体现,有意思的是,价值投资背后,竟然含有一些情非得已的成分和“择时不如撞时”的无奈。

  “QFII没那么神!”

  由建设银行独资、总部位于香港的投资银行——建银国际(控股)高端业务董事曾粤辉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QFII的投研部门多设址亚太,其中尤以香港居多。曾粤辉先后任职多家境内外著名金融机构,由于和很多QFII从业人员同在香港,他对QFII的具体情况十分了解。在他看来,QFII并不像国内投资者经常议论的“那么神、那么会抄底”。

  据曾粤辉介绍,QFII基本都会聘请本土机构作为投资顾问,而在股票池的建立(如数据要求、模型设计等)以及投资决策过程方面,与本土投资机构类似。

  他向记者透露,QFII客户构成中,早期以机构投资者居多,后随着新兴市场、中国概念等逐渐被认知和接受,个人投资者的比例近年来不断增加。

  对于内地股票市场的投资者而言,QFII进入中国市场的5年,让他们印象最为深刻、也是媒体报道较多的QFII给中国带来的“价值投资”理念。但在一家QFII看来,“价值投资”或许是QFII情非得已的一项“苦衷”。

  一位QFII在香港的基金经理告诉《华夏时报》记者,相比国内基金等机构投资者而言,QFII及它身后的投资者普遍对中国的国情、政策情况不是太了解,这也使得他们基本无法进行趋势投资,只能选择价值投资。

  值得关注的是,QFII对“价值投资”的坚持使得客观上他们好像在“逃顶”和“抄底”,这也被国内很多投资者视为QFII的神来之笔。

  “其实,对QFII而言,‘择时不如撞时’。因为往往在A股最低时,监管部门就会放开额度。所以,QFII本身并没那么神,对QFII的评价多是事后由媒体来发掘的,事实可能并非那么传神。比如,瑞银最初持有的上港集团多年来表现并不怎样。”曾粤辉向《华夏时报》记者强调,国内投资者应该客观对待QFII。

  在他看来,目前QFII所持有的A股尚不到10%的市场份额,难以对市场走势带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定价影响。而且,所谓“高位逃顶、低点抄底”只是其长期坚持价值投资的表征体现,因此,行情高涨时无须将QFII奉若神明、顶礼膜拜,市场低迷时也不应恨之入骨、视为罪魁祸首。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新浪财经独家稿件声明:该作品(文字、图片、图表及音视频)特供新浪使用,未经授权,任何媒体和个人不得全部或部分转载。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