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公募基金市场一周评述:市场在盘整 收益在分化(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9日 14:47 新浪财经

  (二)以债券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各类基金

  偏债型、债券型、中短债、保本型、货币市场等各类基金都属于以债券市场为主要投资对象的基金。按照各只基金自身的契约规定,有些基金可以涉及到一定比例的股票投资,因此在股票市场行情走好的时候或许会获得较高的净值增长率,上周如偏债型基金里的海富通收益、天治财富增长,第一季度投资组合报告显示,这两只基金的股票投资比例分别为68.19%、48.7%,上周分别有1.86%和1.02%的净值增长率。

  在债券型基金里,有4只基金的周净值增长率为负值,属于比较遗憾的事情。在货币市场基金里,万家货币上周的绩效最好,七日年化收益率为5.02%,周净值增长率为0.1%,该基金过去一年多来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收益,为货币市场基金当中绩效较好且较为稳定的一只。

  三、市场热点回顾

  (一)次新基金闪电开放申购的行为正常,但方式不对

  4月份以来成立的10只基金中,已有6只开放了申购业务。基金公司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市场的争议,争议的焦点在于两个方面:申购开放的太快,赎回迟迟不打开。市场以往绝大多数基金的通行做法是在基金合同生效之后的3个月将满之时,申购和赎回同时放开。因此,对于现在部分基金“打破惯例”的这种做法,市场有点不适应。

  翻看每一只基金的招募说明书、基金合同等文件,都会有约定自基金成立之日起3个月内开放申购与赎回业务的条款。这是一个很笼统的约定,给了基金公司很宽泛的、很灵活处理的空间:只要不超过3个月,基金公司的做法都合规的;是否要申购与赎回同时打开,契约中也没有明确的规定。

  现在部分基金公司的这种做法有其自身的理由:基金公司是一个经营机构,需要管理费收入,放开申购、控制赎回,根本目的就只有一个:管理费。部分基金公司对于这种做法给出了所谓的说法,但可能都站不住脚:(1)有不少投资者通过种种方式表达了申购的愿望?对于一家新公司,没有历史业绩可做参照,产品也没有突出的特点,各个方面可能都没有良好的收益预期,投资者凭什么那么着急申购?当前开放式基金的营销情况是基民买老基金多于买新基金,基民买有良好业绩为参照的公司或基金经理的新基金多于新公司的新基金。

  (2)目前,在开放式基金的最佳运作规模控制方面,从管理层到市场到基金公司都没有一套规则可以参照,是否控制?在多大的规模情况下控制?完全由基金公司说了算。因此对于一家新公司来说,而且目前就已经表现出了对于管理费收入较为强烈的收取欲望,在基金市场的营销情况没有超过2007年中的时候,在相关公司的业绩没有处于市场领先地位的时候,这样的公司基本上没有控制规模、限制申购的机会。

  (二)ETF放量

  相对于2006年、2007年,今年的市场是一个弱市,弱市中继续战斗,在ETF上套利就是一种很好的做法。目前,已经有很多投资者在重视这个方面的事情。

  所谓套利,就是指当相同的或类似的证券或投资组合具有不同的市场价格时,投资者可以买入价格低估的证券,卖出价格高估的证券,从而获取无风险收益。套利的经济学原理是一价定律,即如果两个资产是相等的,他们的市场价格应该倾向一致,一但存在两种价格就出现了套利机会。基于同一风险源的相同或不同的交易品种的价格之间具有严格的函数关系,当其价格偏离这种函数关系的程度超过套利交易中的各项成本之和时,就出现了套利机会。套利的典型特征是交易净现金流为正,同时不持有任何风险头寸。就ETF而言,成份股所表现出的基金净值与ETF市价是同一投资组合的不同市场定价,因此存在套利机会。

  套利具体方法是:(1)折价套利,或曰反向套利:当ETF市价 < 净值时,买入ETF,赎回ETF,得到一篮子股票,然后卖出一篮子股票;(2)溢价套利,或曰正向套利:当ETF净值 < 市价时,买入一篮子股票,申购成ETF,然后卖出ETF。总之,借助于专业的套利交易软件,套利正在变得较为简单。

[上一页] [1] [2]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