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基金业怪现象之拍案惊奇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12日 02:57 每日经济新闻
基金业怪现象之拍案惊奇

  每经记者 李凯 李娜 发自成都

  一轮轰轰烈烈的牛市,留下了一个庞大的基金产业,基金公司管理着2万多亿金融资产,他们的一举一动牵动了亿万基民的心。

  人们惊奇地发现,在短暂的浮华过后,基金行业耀眼的光环正在消失,在熊市的洗礼下,这个新兴的行业冒出了一系列的怪现象:

  罕见的高薪,却请不到合适的管理人,一些仍显稚嫩的新人却被委以重任;

  专业的投资人,却常和散户一样思维,6000点时乐观的是他们,3000点时悲观的还是他们;

  过人的胆识无疑是一个优秀管理人必备的素质,但有的基金经理,在数次说错和做错的基础上,仍然口若悬河,让人佩服的不是他的投资技能,而是其过人的心理素质。

  拍案惊奇之一

  专业的投资机构业余的散户心理

  在近半年来的大盘下跌过程中,大盘接连跌破6000点、5000点整数关口,直至前期的3000点之下“饮马”,基金在这期间的市场预判频频失准。

  如果简单地把这段时间划为三个阶段:指数从6124点走低到4778.73点;从4779点重新爬上阶段性高点5523点;指数从5523点最低下探到2990.79点,我们不妨看看这三个阶段一些基金的经典“语录”!

  下沟爬坡 基金公司总有话说

  在本轮调整的开始,基金公司在那时旗帜鲜明地吐露自己的看法,“牛市长牛趋势不改”,这是不少基金公司在当时常用的字眼。

  某基金公司当时表示:“对于那些看好市场走势,希望分享股市收益但又缺乏个股选择能力的投资者而言,选择并长期持有基金无疑是最为理想的方式。以普通投资者个人的力量,真正做到科学投资是很难的。” 华富基金也曾提出“恪守价值投资,坚持长期持有”的观点。

  在市场重回上涨通道的第二阶段,此时不少基金多次“呼吁”:“战略性投资机会正在出现”、“牛市主基调未变”、“市场正逐步进入合理估值区间”......

  而结果证明,股指暂时性冲高后,再度跌入更大的深渊。在2008年1月下旬至今,基金仍然在不断强调“市场估值正在趋于合理”、“A股下半年有望创新高”、“为价值投资者创造进场时机”……

  股指震荡 基金一直踩错点

  行情在不明朗的时候,不少投资者往往会选择基金的观点作为投资标杆。因为基金在市场占有最大话语权,他们的动向很可能左右市场!

  然而,事实证明不少基金当时的言论在现在看来,多少显得有些“外行”。

  去年10月中下旬的上证指数处于5500点上方。当时的万家基金公司旗帜鲜明地表示:“指数基金仍是投资首选,从长期看,未来市场仍有较大的上升空间。因此在长期看好的基础上,建议投资者买入指数型基金,既可以分享指数上涨的收益,又能降低短期风险。”

  今年1月正是第三阶段调整的开始阶段,国投瑞银2008年的策略报告明确提出“在估值区间方面,预计2008年上证指数总体保持在4000~6500点的箱体震荡运行。”

  然而,基金公司乐观看多,上证指数却从5500点飞流直下!

  4000点附近,基金的唱多声音再起。比如天治基金表示,市场在4000点附近的风险不大,已经进入了价值投资区间。然而,市场却是步入更为猛烈的杀跌。

  4月22日,上证指数出现阶段性低点2990.79点,此时看多的基金不少,但敢于提前大规模抄底的并不多。而不少基金公司更是提出 “采取防御性策略仍有必要”、“宏观面不确定仍是最大压力”。

  此外,基金公司看好的金融、地产股,却成为了本轮调整的下跌重灾区。

  分析人士认为,基金作为机构投资者,一言一行更为市场关注,对投资者的影响明显。在对行情的预测和判断上,基金能否再理智、再冷静些?基金要做合格的“心理医生”,更要把好行情的“脉搏”!

  拍案惊奇之二

  拿着罕见的高薪 却在闹人才荒

  吕俊走了!李学文走了!何震也走了!随着一批基金牛人从公募基金中“抽身”,使得伴随着牛市迅速成长起来的基金业务用人更加捉襟见肘。目前的情形是,一位基金经理身兼数职在业内已属屡见不鲜。此外,还有一种现状同样值得关注——公募基金经理现在越来越低龄化。

  “80后”接班 从业经历仅3年

  成熟的基金经理需要具备什么样的条件?相信面对这样的提问,很少有人能详细地说出个“一二三”来。不过,可以肯定的是,要成为一名合格的基金经理,经历一轮完整的熊市和牛市是必不可少的。

  然而,随着相当部分基金牛人“公转私”之后,基金经理的紧缺已是相当明显,我们看到了很多陌生的名字,更看到了“80后”挑起了重担。

  去年,鹏华基金公司发布公告称,聘任张卓担任鹏华优质治理基金基金经理。资料显示,张卓在2004年6月加盟鹏华基金公司,从事行业研究工作,2007年8月起开始担任鹏华优质治理基金基金经理;大成基金公司同样发布了聘任基金经理的公告,聘任倪明为大成创新成长基金经理。倪明,出生于1980年,3年证券从业经验。2004年加入大成基金公司。

  面对“80后”的接班,市场提出了诸多质疑——按照这两位基金经理的资历来看,离开校门不过三四年光景;都是在2004年进入基金公司,从业经验时间不超过4年,没有经历过一轮完整的牛熊市,他们对市场的了解程度究竟有多深?他们对风险的控制,对机会的把握能力能够令人满意吗?

  业内人士认为,让一位基金经理同时管理多只风格的基金,会使得基金风格趋同,也束缚了基金经理的个性。同时,这些基金经理为了适应不同的产品,很有可能顾此失彼,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也成疑。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