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QFII抄底有心无力(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4月13日 11:19 和讯网-证券市场周刊

  “比较现实的是,等到A股市场重新回暖的时候,我们再申请新的额度进行比较大规模的买入。以现有的资金,要有很大的作为实在太难了。”上海一家基金系QFII的投资经理对记者说出了他们的肺腑之言。

  不是谁都有能力抄底

  相比基金系QFII的公募性质,投行和资产管理公司所进行的QFII投资颇显神秘。和共同基金不同,他们的资金基本上都是通过内部渠道募集和信托募集,包括国外养老、机构客户和少数极为富有的个人成为资金的主要来源。“不妨把投行的资产管理部门理解成私募基金。”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的主管合伙人曾鹏森和外资投行有着长期的业务联系,他对记者说道,“他们也只会把部分资金用于投资蓝筹股,绝大多数的资金还是被用来寻求超额收益的,所以他们的交易非常灵活。”

  而且,投行和资产管理公司不用为他们的QFII投资进行披露,而且不用维持非常高的股票投资仓位来满足监管部门和投资者的需求。3月底,就当A股市场最为糟糕的时候,一位美国投行在上海的QFII投资经理告诉记者,“我们尽管也承受着亏损的压力,但是股票仓位最低的时候连50%都不到。”当时大熊市君临A股,人心惶惶,投行选择用他们的QFII额度买进固定收益产品,“这样最保险,我们在静待反弹的来临。”

  在清明节前后,A股在大幅震荡中开始走强,也许是因为实在想不出谁可能是这轮反弹最大的买家,国内大批媒体开始吹捧QFII投资者,甚至提出汇丰银行一篇关于政府可能救市的报告“吹响了QFII抢反弹的集结号”。对此,汇丰银行已经通过本刊辟谣(详见本期相关报道)。

  还有说法是,QFII投资者大量云集的一些营业部席位有超量的买入交易。周良对这种推论的逻辑表示怀疑,“不能只看一天内的买入,必须长期追踪该席位的成交量,而且要同时关注卖出数量,求证净买入的增量才有说服力力。”

  推动市场反弹的是市场的力量,还是某只有形之手?这种讨论最为国内的散户所津津乐道。但是实际上,在面对A股的疯狂下跌时,不仅散户成了惊弓之鸟,那些大型机构,无论是国内的基金还是有着丰富投资经验的QFII,也未必有胆量放手一搏。

  但是市场上还是有智者的存在,外资机构中的高盛就在近期表现出了对A股市场的准确把握。2007年11月,当股投资者还沉浸在牛市的狂喜之中时,高盛就冷静地告诉投资者,“2008A股不赚钱”。据记者了解,高盛内部各部门的沟通做得很好,投资部门确实可能参考研究部做出的判断。

  其他的QFII机构也肯定了高盛的优势,“高盛在同行中仓位算是控制得非常好的,有可能利用这个机会抢反弹。”

  高盛最近对A股市场的看法也有改变,其在中国策略师邓体顺在3月份表示,A股前期的下跌消化了部分前期积累下的泡沫,现在的A股市场展现出了投资价值。在这份报告之后,A股迎来了又一轮惨烈的下跌。按照他的说法,投资价值应该会更加确定。因此,如果说部分投行利用了市场下跌提供的买入机会进行建仓,是完全有可能的。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对话城市》直播中国 ·新浪特许频道免责公告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