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三法宝助规模扩张 基金盈利分化加剧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8日 10:17 21世纪经济报道

  北京报道 本报记者 张冉 

  2007年上半年,是属于基金的美好时光。无论是业绩还是规模,都堪称业内典范。

  历经“5·30”磨难后的投资者,在基金收益频创新高的诱惑下,纷纷倒戈转投基金。而重掌话语权的基金则不负众望,其制造的蓝筹行情高歌猛进,让稳步分享牛市收益的基民沉醉。

  截至目前,在和私募信托、QFII、券商自营等机构的对决中,似乎可以说,数风流机构,还看基金。

  但是,高额佣金是否显露出基金已改变风格转为波段操作的端倪?而数千亿元资金蜂拥申购,蓝筹股安全边界不断突破之际,被基民胁迫的基金经理们将投资视线投向何方?下半年的大戏如何演绎,只有拭目以待。 

  上半年,“

神话”频频闪现在基金业。

  华夏基金公司半年净利几乎超越前5年的收入总和,2006年年底还亏损2354万元的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上半年实现净收益4378.58万元。

  然而,就在基金业步入最好时代的同时,各基金公司业绩分化也在加速。

  基金公司步入黄金时代

  “2007年,基金确实进入了黄金时代。牛市干1年,顶之前熊市干上三四年。”北京某基金公司人士感慨。

  以业绩收益在2006年排名第6位的华夏基金公司为例,据wind资讯统计,其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达3.98亿元,是2006年净利润的近5倍。

  2006年收益名列第7的富国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获利达1.47亿元,为去年全年的近2倍。

  列2006年第9位的海富通基金公司,今年上半年收益为7194万元,为2006年全年收益的1.6倍。

  强者恒强的同时,前期呈现巨额亏损的小基金公司业绩也在突飞猛进。

  以国海富兰克林基金公司为例,2006年排在基金业收益榜倒数第三位,今年上半年一举扭亏为盈。。

  三招成就规模扩张

  2007上半年基金公司业绩快速增长,新发、分红、拆分显然是三大主因。

  以上半年业绩增长较快的3家基金公司——南方、华夏和博时为例,上述3家基金公司半年间管理规模分别扩张了345.11亿份、352.62亿份和501.65亿份,以1元发行净值粗略计算,半年间,规模增量就为上述3家公司至少增加收益2.289亿元、2.64亿元,和3.76亿元。

  以博时基金公司为例,2007年3月,博时裕富分红,随后,该基金规模迅速从3月底的4.13亿份,猛增到6月底的214.88亿份,增幅超过53倍,成为博时旗下上半年规模增长最快的基金。

  4月,基金裕元封转开变身为博时第三产业基金,从4月12日到4月24日,短短10天,该基金份额从15亿份增长到132亿份,加之随后的持续营销,该基金份额到6月底即冲上164.84亿份。

  1月26日,博时精选每份分红1.33元,一个季度内,其规模从2006年末的16.1亿份增长到126.8亿份,增加7.9倍。

  “由于基金行情火爆,很多投资者放弃了之前坚守某只旗舰基金的作法,而纷纷把注意力投向短期业绩快速增长的基金。因此,封转开、分红或者拆分的基金就成为投资者选择的焦点。”博时基金某人士认为。

  该人士的观点也从统计数据得到验证。

  据统计,截至今年6月30日,346只基金规模合计为1.26万亿份,资产净值合计1.822万亿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基金总数只增加了39只,而基金总份额却从0.61万亿增至1.26万亿份,份额增长1倍,基金总资产规模也从0.854万亿增至1.822万亿元,增幅超过1倍。

  显而易见的是,新发基金大量减少,而单只基金管理规模快速增长。

  据统计,今年上半年新成立基金仅35只,而且这还包括近一半的封转开基金,53家基金公司有近一半公司没有新发基金。

  然而,35只基金却创出了2882.27亿份的发行规模,平均单只基金发行规模达到了创历史记录的84.77亿份。

  新发之外,分红、拆分以及持续营销无疑成为各家基金营销部门的必杀技。

  分化进一步加剧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

  就在上半年基金业迎来收益全面激增的同时,基金公司业绩分化也在加速。

  以2006年收益还排在第5位的鹏华基金公司为例,其2006年净利润为9299.28万元,2007年上半年净利润为6049.99万元,基本是原地踏步。

  而2006年收益排名还在前十位的中信基金,其今年上半年净利润却仅为1876万元,不足去年全年一半的水平。

  “2007年基金行情进入了历史高潮,基金业步入了发展的黄金时代。但对各家基金公司而言,这个时期也面临着最大的挑战。如果一个新基金发300亿,或许就能让一个基金公司从第二梯队窜升到第一梯队;但如果一年不发一个产品,或许就能让一个优秀的基金公司退出第一梯队的舞台。无论是股权结构、公司治理结构,还是基金产品设计、创新能力或者市场销售能力,只有保持一贯好的势头,基金公司才能立于不败之地,否则多年的苦心经营也会在牛市中一败涂地。”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一语中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58,400,000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