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基金经理面临四重矛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1日 07:18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网消息] 有基金公司投资总监直言“蓝筹泡沫”,恐高心理可见一斑,但在具体操作上却表现“不畏调整,越战越勇”的姿态,这势必让基金重仓股涨了又涨的“二八现象”再度上演。基金经理在公开场合的态度越来越模棱两可,彼此矛盾和自我矛盾越来越明显。

  基金做多VS蓝筹泡沫

  本月初,一大型基金公司的投资总监公开表示,目前牛市已进入第四阶段(他将牛市一共分为四个阶段)。不过,这位投资总监又加一句“并不代表我们不看好市场”。正是这位投资总监提出“蓝筹泡沫”,质疑因人民币升值和通胀带来的地产股股价飙升。与此同时,有数据统计称,8月份的第二个交易周基金在沪市再度大举加仓,净买入高达135.5亿元,创12周以来新高。

  管理者VS投资者

  基金管理公司的利益体现在管理规模的大小,停止申购和停止发行新基金无异于“自断财路”。事实上,基金管理公司与基金持有人的这种关系,也成为公募基金近期业绩远高于私募基金的原因。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和投资者的钱放在“一个锅”里。当基金管理人觉得风险很大自然会减持,业绩就跑不过总是满仓操作的公募基金。

  QDII VS

股票基金

  “QDII出来后,我觉得应该可以考虑买一点,”一些基金经理对QDII的兴趣非常浓厚。获得QDII资格的基金公司也认为,在A股股指4700点的高位,销售QDII或许正是一个好时机。然而令基金公司左右为难的是,强调QDII的分散风险的必要性,不得不提及A股目前高位运行的高风险。但是,QDII给基金公司带来的利益显然是难以与A股股票基金相提并论的。如何把握宣传尺度实在是个难题。

  增长VS能力

  基金经理个人对基金业绩的影响正在减小,这确实是事实。一方面,“类指数化”投资已成为基金经理们共同的选择。另一方面,基金公司宣传策略的改变也是基于另一个尴尬的现实:大批基金经理流失,特别是过去重点宣传的明星基金经理的流失。荣 篱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