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理性买基金 正确看业绩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12:40 新闻晚报
  □文易无花 摄影李瞻

  主持人:上周三,是利息税调减第一天,银行系统统一进行升级,工行在系统升级时赶上基金火爆发售,导致银行内部TA系统瘫痪。

  汇添富均衡增长基金实施拆分、华安基金安久“封转开”首日集中申购,两家基金均通过工商银行限量发售。其中,均衡增长拆分第一日就募集到上限,火速暂停申购;基金安久初步统计申购资金已超700亿,创下了基金“封转开”集中申购以来单日申购资金的新高。

  但值得我们反思的是:这种疯抢新基金的做法是否理性?今天我们刊登三家基金公司对基民买基金的观点,希望能够被读者借鉴。

  正确看待基金业绩

  短期收益率最高的基金是否是最适合每一位投资者?实际上,追入短期几个月收益率最高的基金,并不见得是最合适的投资方式。投资基金之前,首先要确定自己的风险承受能力,根据不同的基金种类进行选择,例如

股票型,债券型等等。

  有些投资者买基金只看排行榜,哪只基金排在前面,他就买哪只。但是,在股票市场普遍上涨时,股票型基金跑在前面,他就买股票型基金;但到了股票市场调整时,债券型基金跑到前面,他又买了债券型基金,这样做的结果就是所有的基金都买在最高位上。

  同样是股票型基金,从简单的收益率排名来看,往往是各领风骚3、6个月。往往去年排名很靠前的基金,今年的表现已经截然相反。投资者按照这种方法投资基金,常会对基金业绩偏离预期感到不满。

  实际上,导致这种情况主要是投资者缺乏对投资产品的信心和耐心,回头来看,长期持有基金的投资者在本轮行情中获益最多。

  但投资最后总是归结到收益上,如何选择一个既能跑得快,又稳定的基金呢?一个巧妙的方法就是对基金公司进行了解。如果一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差别很大,有的跑得快,有的慢,就说明这个基金公司管理的基金业绩波动很大;相反,如果一个基金公司旗下的基金业绩排名相差不多,而且几年来一直比较稳定,长期业绩一般就会比较好。选择这类基金公司旗下的产品,就是投资者聪明的选择。

  基金买卖渠道的选择

  在什么地方买基金比较好?在哪家银行买基金比较好?当投资者准备投资基金时,常常遇到最简单的问题。

  由于国内开放式基金的制度体系安排,开放式基金的投资和销售主要由基金公司进行管理。基金代销常常是以基金产品为单位选择基金代销品种,这样就形成了同一家基金公司所管理的基金产品分布在不同银行进行销售,而每家银行所代销基金的种类也不尽相同。

  投资者在选择基金理财的买卖渠道时,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

  首先,销售机构所销售的基金产品要比较全面。目前基金产品的类型已比较多,基金产品种类也较丰富,各类型的基金产品各有特点。一个基金销售机构所销售的基金产品应该有股票型,灵活配置型、平衡型、债券型、货币型、指数型等各种类型的基金产品可供选择,每个类型下也须有更多小类型表现出各自特点供投资者选择,比如股票中有成长型,价值型等。投资者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财需求方便地构建自己的投资组合,并能适时进行调整。

  再者,销售机构所合作的基金公司要比较多。现在基金公司有50多家,基金公司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异,投资风格、投研实力、客户服务等也有较大的差异,投资业绩也有稳定的和不太稳定的。投资者可以在销售机构中选择自己满意的基金公司,另外,一些知名的,投资实力比较强的基金公司的基金产品线要比较完整。

  第三、销售机构基金交易的业务种类要完善。除了常规的申购、赎回业务外,销售机构最好要有基金转换,基金转换可以帮助投资者节省时间和成本;再者需要有定期定额投资业务,交易类型包括定期申购、定期转换、定期赎回等;如果销售机构能提供预约交易也是一项不错的服务,可以使投资者提前安排好投资。

  第四、代销机构的理财服务要规范。基金理财不像日用产品,选择需要较多经验及理财知识,需要规范合格的理财师进行面对面的交流,是否具有比较规范管理的理财师队伍是一个投资者选择销售机构的一个重要方面。

  目前,国内的几家大银行如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销售机构都有比较丰富的理财产品有较好的理财师队伍。尤其在最近,各家银行也加大的基金公司产品线的完整性建设。比如,国内知名的华安基金公司的产品线基本上全部在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交通银行、招商银行等上柜销售。另外,通过华安电子直销的业务合作,中国农业银行、浦发银行兴业银行民生银行上海分行的借记卡持有人也可进行华安基金全线产品的交易。

  (施若愚)

  [信诚理财七日谈]

  “消息”的“魔力”

  “有消息的!××股票能涨到80元!”“不要告诉别人哦,这可是内部消息!”在股票市场中,这类对话可谓经久不衰,许多投资者对于“消息”的热衷更是有增无减。

  “消息”是成功投资的法宝吗?是不是内部消息真有“魔力”?

  其实,消息是一柄双刃剑,有时令你快乐无比,有时能将人“打入地狱”。而当消息是你不能控制的、甚至根本不能确认的时候,对消息的着魔就是极度危险的开始。

  最近的例子当然是5·30的暴跌,和其后的新高行情中“消息股”的表现。

  在5·30之前,许多题材股、概念股大行其道,涨速之快,令人咋舌。其中不乏有“消息”的个股:比如资产注入的、也有整体上市的、还有收购兼并的……

  可是,5·30的大跌让绝大部分“消息股”原形毕露,其中有很多在大盘迭创新高之后仍然走势疲软,连前期高点都不敢突破。

  股票市场上的所谓消息,可以大致将他们分为真假消息、以及一手二手消息:

  真的利好消息一般能支撑股价,而假利好往往是利益集团别有用心的产物,如希望出货的主力故意营造利好氛围,轻信消息的投资者一旦上当,一般会比没有消息的亏损更加惨重;一手消息在信息不对称的市场也只有极少数人可以获得,他们往往是内部人,二手消息甚至经过N手的消息就随着时间的推移流传到了市场中间,这个时候,消息股的股价一般已经上涨了不少,利好已经部分、全部甚至过度在股价中体现,这就将依据二手消息或者第N手消息买入的投资者置于危险的境地。

  信息不对称在成熟

资本市场也无法绝迹,在新兴市场就更加难以避免。因此,如果对消息还是有些兴趣,甚至可能据此进行投资或投机,那么就必须考虑清楚———自己属于强势或是弱势“消息”群体,得到的是一手还是二手的消息?如果不是强势消息群体,自己能否判断消息的真伪?如果消息是真的,股价是否已经反应了预期,反应了多少?

  如果想依据消息做股票,而又不能做到上述几点,巴菲特的话还是值得深思———一个百万富翁破产的最好方法之一,就是听小道消息并据此买卖股票。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