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募七月整体犯困 落后大盘10.56点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0日 11:45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徐崭/文

  私募跑输公募后又跑输大盘。

  7月,已公布净值的15只阳光私募只有天马投资的业绩与大盘基本持平,其他14只远远落后,其中有5只的净值增长率低于1%。

  阳光私募集体跑输大盘,在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的时节,为何出现这样的结果?理财周报记者采访的多位私募从业人员及多名分析师均表示,不能从短期净值增长情况判断私募的价值,要看中长期,观察期一般在1年以上。同时,“没有一个强大的研发平台,相比公募资金并不雄厚也是私募不好做的原因之一。”一位接近私募的人士称。

  7月私募跑输大盘 需要时间检验

  7月,上证综指涨幅17.02%,深成指涨幅21.15%,沪深300涨幅18.5%。而记者根据深国投已公布净值的15只阳光私募近一个月的净值表现计算,其平均净值增长率为6.46%,落后上证综指10.56点。

  其中,只有排在第一位的天马投资勉强与大盘指数涨幅持平,其净值增长率为20.31%,但也并未超越深证成指21.15%的涨幅。明达2期次之,净值增幅为12%,明显落后于大盘。而股神林园执掌的林园证券的净值增长为-3.63%,尚城证券的净值增长率为-1.60%。据深国投网站的信息计算,其余私募的净值增长率全部低于10%,赤子之心3只私募基金净值平均增长率低于1%。

  深圳一私募管理人员表示,一周、一个月、两个月这样短暂的时间无法判断一只基金到底是好是坏。“上半年公募跑输大盘,我们同样可以问公募基金到底干什么去了?私募坚守价值投资理念,成绩需要时间来检验。”

  信达证券分析师邢海芝也认为,私募的投资周期往往较长,以一个月的成绩来评判私募的好坏有失公允,“私募选好一只股就会放很长时间,近期大盘波动导致账面金额减少是很正常的。”

  私募也有诸多难处

  研发平台和资金规模成瓶颈

  除了要用长远的眼光来评价私募的表现之外,私募相对公募的劣势也成为探寻其业绩不佳的源头。

  一位多年投资基金,并与公募私募基金均有着亲密接触的基民杨先生认为,私募并不好做,公募基金经理往私募涌动的潮流仅仅是短期的、个别的现象,不能成为私募绝对好于公募的佐证。他通过与私募基金经理的接触,分析出私募的两点劣势:第一,私募与公募相比,缺少强大的研发平台;第二,私募的资金规模上也相对较小。

  据了解,一家私募基金的人数不会超过10人,一般保持在5-7人,这么少的人员不足以支撑起一个覆盖各行各业的研发平台。深圳一私募管理人员告诉记者,“没有研发平台,私募只能发挥个体的能动性。”如果一个人对多个领域都有所研究,那么他就能在多个行业中交替着赚钱。但这种“市值轮动”的操作对行业知识的全面掌握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对私募基金是一种挑战。

  在资金规模上,私募与公募相比是小巫见大巫。5月初,明星基金经理江晖创办了深圳市星石投资顾问有限公司,其管理的资产规模才1亿元,而公募基金管理的资产规模动不动便超过100亿,两者之间相差悬殊,资产规模小限制了私募的发挥空间。

  除了研发与资金规模上的劣势之外,私募基金经理也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能随心所欲。相比公募基金被每日、每周、每月排名困扰,私募基金也有烦恼。“天天要和公募基金比,天天要和大盘指数比。”一位私募人士如是说。

  信达证券分析师邢海芝认为,“虽然私募基金经理没有了排名的压力、公司管理制度的约束,但是心魔一直存在:要比过在制度上不如自己优越的公募,要满足投资人对收益率的预期。公募基金与私募基金不存在谁就比谁更好的说法,人才流动也非定向,两者的客户群体不同,各自有各自的发展空间。”

  私募小众 公募大众

  基金经理跳槽属个人偏好

  公募基金经理投奔私募潮流涌动,多名明星基金经理“倒戈”,“大好趋势”却逢多只阳光私募集体跑输大盘,私募优于公募的判断遭遇挑战。邢海芝认为,私募与公募各有空间,不存在人才绝对流向谁的说法。

  邢海芝的观点首先来自于私募、公募代表了两种投资通道的判断:“私募的客户群比较小众,大多是有一定资金规模的成熟投资者。”而这些小众的投资者投资私募的前提是认同私募价值投资的理念,虽然收益预期较高,但是会给私募基金较长的时间来按自己的思路做事。

  而公募基金的投资者是在人数上占据多数的普通投资者,就像每日净值、每周净值对公募基金的考核一般,他们对基金经理的考察也比较频繁,对较高收益的期待也比较急迫,这些都影响了公募基金的操作。

  香港知名国际分析师姚亮威就表示,在香港私募和公募代表了两种投资方向,不能对他们做绝对的比较。“香港的公募基金面向中小散户,风险控制力较强,投资风格上趋于保守,往往投资于传统产业。而私募面向的是高端客户,主要是大企业或者专业投资人(资金超过100万美金的投资者),私募往往投资于一些有特色、风险高的

股票。”

  客户群的不同自然会影响基金经理的选择,投奔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们自然愿意与理解自己投资理念的一小撮人打交道,只要这些小众投资者对私募基金经理表示了信任,投资期间的干扰将微乎其微。投奔私募的公募基金经理不仅仅是为薪酬而来,也为了能够全面施展自己才华的平台而来。

  私募应全面阳光 制度亟待规范

  在香港,所有私募都很“阳光”,都在香港

证监会的监管之下。姚亮威认为,“内地私募多数仍处在阳光照不到的地方,需要制度建设防范风险。”香港的私募基金都需在香港证件会登记注册,私募基金经理需要有专门的执照,为私募做代销渠道的公司也需要获得专门的执照才能营业,即使是国际上的私募在香港发售基金份额,它也需要有注册国的执照。

  姚亮威认为,大陆股市近两年表现良好,私募也赚了不少钱,大家对私募存在的风险重视不高,一旦进入熊市,私募的风险被释放出来,很容易产生私募投资者利益受损的情况。国家应尽快建立相关制度规范私募以及私募基金销售公司的行为,以保护投资人利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