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红利再投是双赢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7:2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专栏作者 热心老基民/文

  最近又多了不少新基民,他们在买新基金时会陷入很多投资误区。比如:

  只认现金分红,排斥红利再投资。基金管理人在基金分配时都采取“二选一”的收益分配模式。但出于惯性的投资思维和落袋为安的想法,众多的投资者远离红利再投资。其实,红利再投资是一种互赢的分配模式,一则可以使投资者获得既定的投资收益,二是可以减少基金管理人因大量派现而导致的现金流减少,而对基金持仓的品种进行被动式调整,使投资者的收益受到冲击和影响。

  崇拜明星基金及基金经理。明星基金及基金经理,在基金产品的运作上有其独特的优势。但基金投资是一个中长期的投资过程,检验和考核一只基金的管理运作能力还应当从一个更长的时期来考虑,而不能仅局限于一年或更短期的排名。

  忽略成本,只计收益。实践证明,对同样持有一只基金的投资者来讲,进行频繁的申购和赎回,与持有一定周期相比,后者的收益明显大于前者。因为频繁的申购赎回产生的交易费率足以使投资者的收益折损不少。

  集中投资,淡化组合。如果置基金产品本身的投资特点而不顾,或者集中投资高风险的

股票型基金,或者集中进行
货币市场基金
的配置,这种做法最终都会因为不能回避的系统性风险,而使投资收益受到影响。

  只看净值,不看基本面。一只基金的未来业绩增长潜力,主要来自于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作基金的能力,特别是基金配置品种的持续增长潜力。而要做到这些,还需要基金管理人建立科学的投资组合体系和跟踪评价体系。投资者仅以净值的高低作为判断基金优劣的标准,而不研究和分析基金定期报告,不了解基金持仓品种的变化,也难以挑选到好的基金。

  过分注重基金发行规模。从基金产品上来讲,每一只基金,按照市场的深度与广度,基金品种的特点与投资工具,公司的运营管理水平,单只基金应有它合理的规模。多大的规模适合自己公司的投资、适合股票市场的容量、为投资人带来领先的收益,这就需要根据基金公司的发展目标和自身的投资管理能力来决定。如果基金公司盲目追求发行规模,最终是会损害投资者的利益。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