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袖珍基金一夜膨胀登上百亿殿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13日 07:20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李晔斌/文 国内基金的拆分历史并不长。富国天益基金在去年7月份成为了第一只尝试拆分的基金。之后不久,多只基金、特别是规模较小的基金公司旗下基金都加入到了拆分队伍中。 有关统计显示,在2006年时仅有富国天益和大成精选进行了份额拆分。而进入2007年以来,拆分基金数目达到了将近30只。 这其中包括:1月份的交银精选基金拆分,3月份的华宝兴业宝康消费品、招商优质成长、景顺长城优选在内的3只基金实施拆分,4月份实施拆分的基金达到了4只,包括申万巴黎新动力、国投瑞银创新动力、南方稳健成长贰号、建信恒久价值,5月份6只,6月份因为市场的震荡分拆基金数下降到了3只,而先前记者提到的7只基金在7月份相继进行了拆分。 越来越多的基金分拆不但没有降低基民的投资热情,分拆的基金反而比很多新基金还要热销。自今年三月的华宝宝康消费品基金开始,许多基金分拆都采取了限量拆分、末日比例配售等只有在新基金销售时才出现的销售策略。 袖珍基金加入“百亿基金”俱乐部 牛市行情持续,基金公司急切增加基金资产,新基金繁琐的发行手续和证监会漫长的审批过程,使能够在短期扩大规模的“基金拆分”被越来越多利用。 记者从上个月公布的基金二季报中发现,实施拆分的基金规模均在短短数星期内快速扩张,多只袖珍基金在拆分后摇身一变加入了“百亿基金”俱乐部。东方精选在6月13日公告拆分前,规模在10亿元以下,至6月18日规模已急剧扩张至100亿元。兴业趋势拆分前份额仅7.76亿份,二季度末份额超过121亿份。 而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旗下交银精选基金的拆分过程更是火爆得可以用“神奇”来形容:在2007年1月23日,交银施罗德基金公司发布公告:旗下王牌基金交银精选将在1月26日实施拆分,消息一经发出,立即引来投资者巨量申购。交银精选居然在1月26日实施拆分之后再没有开放申购,因为实际规模已经远远超过该基金“将规模控制在100亿份”的承诺。 对于拆分基金的种种火爆现象,展恒基金理财研究部评价说,基金拆分对基金公司而言固然是机遇,但同时也是巨大考验,这主要在于拆分给基金经理带来了莫大挑战。基金经理基本适应与规模相匹配的投资风格,小规模基金的灵活优势被业内普遍认同。一旦由一个“小盘子”变成一个“大盘子”可能会有一个过渡的过程,基金经理可能会出现某种不适应。面对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局面,基金公司只有始终坚持以投资者利益最大化的理念为指导,积极应对市场风险,做好业绩,给投资者创造尽可能多的收益才是当务之急。 源于基民“恐高”心理 一位多年从事基金营销的银行理财师王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基民对基金净值高低的过于敏感是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在近期选择拆分的主要原因。” 他介绍,随着这两年股市行情的持续火爆,基金净值的增长也水涨船高。但因为众多投资者是第一次接触基金,净值太高反而成了基金销售的拦路虎,很多投资者认为净值越高,以后下降的空间也越大,并且如果净值太高,自己能够申购的份额就会变少,从而影响到以后的收益。 “不成熟的投资理念导致很多基民宁愿去选择‘便宜’的基金,这种理解上的误区迫使基金公司在持续营销上必须寻求新的突破口。而拆分则可以很好地克服这些投资者“恐高”的心理。” 王经理说,经过拆分后基金份额净值显著下降至1元,有一个和新基金一样的申购价格以及比起新基金有更好的过往业绩支撑的基金,投资者当然会积极认购,从而带来基金规模大幅度地增长。在机构博弈时代已然成型、竞争日益激烈之下,拆分无疑是小基金扩容为大基金最直接有效的手段。” 而刚刚乘分拆买入自己心仪的长信金利基金的基民小杨,则对记者表达了众多基民的心态:“我周围的朋友爱好买分拆基金主要是缘于对数字1的感性认识。比如:1元的基金涨到了1.3元,盈利30%,即使从1.3元跌到1.2元。对我们来说,感受到的还是赚钱的感觉,如果买入3元的基金,心态就完全不一样了。我喜欢把1元当作自己的投资基金参照盈亏的标的价格。”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