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基金行业呼唤绿色规模增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5:03 新浪财经

  德胜基金研究中心 首席分析师 江赛春

  基金规模保持快速增长

  最新的基金二季报显示,即使在股票市场发生剧烈震荡的二季度,基金业的总体规模上仍然保持着加速扩张的势头。

  据季报披露的数据统计,开放式基金的总规模由1季度末的7423.47亿份增加到11801.07亿份,管理的资产净值由9314.4亿元增加到15907.38亿元,份额增长率和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70.78%和58.97%,比一季度均呈加速增长趋势(表1)。

  其中,偏股型基金的增长占据主导。股票型基金的份额增长率和净值增长率分别达到76.77%和62.50%,增速明显高于平均水平。在各个类型的基金中,只有债券型基金和货币式基金的总规模出现缩水,其中货币式基金规模缩减近20%,反映出资金继续由固定收益类资产向权益类资产流动的趋势。

  表1:2007年以来开放式基金规模变动统计

基金类型 20061231 20070331 20070630
基金总份额 基金总金额 基金数量 基金总份额 基金总金额 基金数量 基金总份额 基金总金额 基金数量

股票型

2593.44 3558.46 112 4134.71 5368.00 121 6718.88 9488.86 133

偏股混合

1284.66 1615.47 43 1572.45 1989.81 47 2989.95 3894.94 53

配置混合

443.21 626.44 29 623.14 794.63 30 1015.10 1352.81 32

偏债混合

44.68 52.00 5 55.95 66.44 5 75.72 86.54 5

转债混合

27.95 33.27 2 30.17 41.82 2 34.43 52.00 2

债券型

124.80 128.75 22 189.98 200.94 22 299.99 324.70 25

保本型

93.60 130.33 6 75.25 110.94 6 63.01 103.55 6

货币式

804.74 804.74 49 741.82 741.82 48 603.98 603.98 51

  图1:开放式基金总规模变化

   基金行业呼唤绿色规模增长

  图2:股票型开放式基金总规模变化

   基金行业呼唤绿色规模增长

  规模增长的三大诱因:新基金、拆分/分红、业绩

  分析基金规模的快速扩张,我们发现规模扩张的主要原因来自三个方面,即新发基金、基金拆分等营销活动导致的规模扩张、业绩因素引致的持续规模增长。

  新发基金

  由于投资者的低净值偏好,2季度新基金继续得到投资者的追捧。新发基金的平均规模继续快速膨胀。在2季度新发的22只基金中,2季度末规模超过100亿份的占到一半,仅有6只新发基金的规模低于80亿份。

  新发基金规模较大的,主要是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大,品牌形象较好的老牌基金公司,如华夏、南方、易方达、博时、广发。这些基金公司的品牌效应是吸引投资者的主要原因。

  2季度新发基金中有几只通过封转开从小规模封闭式基金迅速膨胀为巨无霸基金。其中华夏蓝筹已成为基金规模最大的冠军,资产净值高达341.64亿元。华安成长、鹏华治理、博时第三产业都属于这种情况。

  表2:2季度末规模最大的10只新发基金

基金代码 基金名称 基金类型 基金公司 成立时间 2季度份额
160311 华夏蓝筹 偏股混合 华夏基金 20070424 326.6179
110010 易方达价值 偏股混合 易方达基金 20070402 234.1528
202005 南方精选 股票型 南方基金 20070514 199.1987
040007 华安成长 股票型 华安基金 20070410 177.9771
160611 鹏华治理 股票型 鹏华基金 20070425 166.8891
050008 博时成长 股票型 博时基金 20070412 164.8741
377020 上投内需 股票型 上投摩根基金 20070413 155.0641
270007 广发大盘 配置混合 广发基金 20070613 148.5053
260110 景顺蓝筹 股票型 景顺长城基金 20070618 147.263
519021 国泰金鼎 偏股混合 国泰基金 20070411 141.8187

  基金拆分/大比例分红

  2季度以来基金拆分此起彼伏,2季度共有13只开放式基金拆分。其中还有成立不满半年的基金。单从基金的净值恐高症也无法解释拆分热,因为7只拆分基金的单位净值都没有超过2元。

  而只有从拆分后基金规模的暴增才可以看出基金公司为何乐此不疲。统计显示,13只拆分基金2季度规模平均增长88.94亿份,资产净值增长88.46亿元,这其中绝大部分要归功于拆分的营销效应。南方稳健二号、银华优选、嘉实稳健、兴业趋势、申万新动力拆分规模增长都超过了100亿份。

  大比例分红是和拆分类似的营销行为,在2季度也被广泛使用。并不奇怪,其目的也主要是为了做大基金规模。这其中典型的如博时裕富、国投核心,单位分红金额在1.3元以上,刺激了基金规模的超常规增长。

  我们统计一下2季度基金份额增长最多的10只基金,发现这10只基金不是拆分就是大比例分红(表3)。这两种营销活动的效应简直可以说是立竿见影。

  表3:2季度规模增长最大的10只基金

基金代码

基金名称

基金类型

基金公司

2季度份额

份额增长

2季度净值

净值增长

期间大额单位分红金额 拆分日期

050002

博时裕富

股票型

博时基金

214.95 210.83 218.39 208.48 1.399

202002

南稳贰号

股票型

南方基金

212.51 183.92 232.69 180.49 20070409

121003

国投核心

股票型

国投瑞银基金

184.61 174.13 185.58 166.92 1.35

519001

银华优选

股票型

银华基金

173.56 169.80 202.61 192.56 20070510

070003

嘉实稳健

偏股混合

嘉实基金

166.64 146.20 168.30 137.18 20070530

320003

诺安股票

股票型

诺安基金

176.00 125.17 174.39 109.70 0.81

163402

兴业趋势

偏股混合

兴业基金

121.69 113.92 116.48 91.79 20070511

310328

申万新动力

股票型

申万巴黎基金

105.01 100.14 117.45 109.73 20070418

162605

景顺鼎益

股票型

景顺长城基金

113.10 97.64 128.81 103.93 1.07

400003

东方精选

偏股混合

东方基金

99.42 96.84 90.13 85.62 20070619

  业绩引发的规模增长

  如果排除以上两种原因带来的基金规模增长,还有第三种原因,那就是因为基金本身业绩表现稳健吸引的新增资金。

  与新基金的“炒新”效应与拆分等的营销宣传效应不同,由业绩引发的规模增长主要是建立在对投资者的持续回报基础上。但和上面两种方式相比,这种增长方式就显得温和许多。不少业绩较好、投资风格稳健的老基金也得到投资者的青睐,但资产规模的增长速度远不如前两者。这种情况对一些管理总资产规模较小,风格稳健的基金公司并不有利。例如长期投资风格稳健的海富通基金、中信基金、中银国际基金等,旗下基金资产规模虽然也在增长,但远比不上善于把握市场机会推出营销活动的基金公司。

  基金行业呼唤绿色规模增长

  站在行业发展的角度,基金规模的快速增长无疑是好事。居民的理财意识开始觉醒,证券市场的长牛环境,都使基金行业进入了加速发展的黄金时代。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基金规模超常规发展的一些方式也应引起投资者和基金行业的警惕。从2季度以来的基金规模变动来看,基金公司热衷拆分和大比例分红似乎已经变成一种潮流;但这种做大规模的方式究竟是否对投资者有利呢?

  大部分投资者都是被低单位净值吸引蜂拥而进新基金或拆分后的低净值基金,但实际上这是一种认识误区。在成熟的投资者看来,新基金并没有明显的投资优势,低净值的基金也没有任何理由可以战胜高净值基金。而恰恰相反,一些规模冲动下造就的规模过大的基金并不能给投资者带来期望中的高收益。基金规模迅速膨胀会对其原有投资风格、投资理念形成挑战,不少拆分后规模暴增的基金业绩出现明显下滑。典型的例子如去年的规模冠军嘉实策略增长,在400亿的巨资压力下,基金经理很难满足投资者的期望值。

  巨大的资产规模对单只基金的运作会带来很大困难,作为投资管理行家的基金公司对此理当心知肚明,但明知如此还纷纷热衷激进的规模扩张方式,不能不说不少基金公司是利用了投资者的情绪和一些认识上的误区。对基金公司来说,对做大基金规模略微有点矛盾心态。一方面抓紧好的市场时机迅速做大资产规模,对增加收入、提升自身的行业地位都有好处。另一方面,大基金又很难再成为基金公司的收益明星,弄不好还会砸了之前的招牌,因为大量新资金大多是被之前老基金的高收益吸引来的。但两害相权取其轻,所以从基金公司的角度还是乐见规模做大,基金公司和其股东是主要的获益者。

  基金公司从自身利益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出发,抓住市场的大好环境做大资产规模也是可以理解的,但问题在于是否做好了管理相应资产规模的充分准备。在利用火热的市场行情和火热的投资者热情做大规模的同时,基金公司是不是也应该多为投资者利益考虑呢?采用激进的规模扩张策略像是拔苗助长,在挫伤投资者的同时最终也将损害自身利益。

  与此相对比,我们更倾向于基金管理人和投资者双赢的发展方式。也就是靠真正为投资者带来较好回报,把投资者利益放在第一位的持续发展模式,或者我们把它叫做“绿色增长”。从这个角度说,一些基金公司在新发基金或基金持续营销时不过度宣传,适当控制基金规模体现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从投资者角度而言是值得肯定的。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