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警惕基金市场膨胀的隐性危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8日 11:41 中国产经新闻

  1万8千亿盘子投给谁

  本报记者 杨娜报道

  “买股票不如买基金!”——这是记者在“5·30”股市暴跌后听到最多的投资劝告。

  8月3日,《中国产经新闻》记者在金元比联基金管理公司的一个朋友推荐其8月6日即将推出的首只保本基金。“这只基金限量50亿,又有保本底线,还有专业的基金经理做理财。”这位朋友推荐说。

  1万8千亿盘子

  而记者从中国证监会的官方网站中也获悉,6月以来,新基金的发行供不应求;7月以来,创新型封基正式推出,四大产品同时亮相,为基金市场带来了不小的刺激。同时,统计显示,截至今年6月30日,新成立基金35只,申购规模超过了3千亿份,申购户数超过了1300万户,相当于前六年新基金成立的总户数。347只基金总资产规模达到了1万8千亿元,是2006年底的2.1倍。

  《投资基金法》起草工作组首任组长、中国基金年鉴编委会主任王连洲透露,基金已成为我国股票市场一支最稳定,最重要的机构支撑力量,其规模直逼保险行业。特别是“5·30”股市暴跌后,让股民们品尝到了风险的滋味,而基金整体表现的稳定,让基民成功躲过了股市的暴跌。于是,无论是封闭式基金还是开放式基金,都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重视,不少股民也转而加入基民阵营。

  但在一片“盛世”景象之下,业界专家还是对其规模膨胀可能带来的隐性危机表示担忧。此间的基金观察家告诉《中国产经新闻》记者,虽然用基金的渗透率指标来衡量的话,要达到亚洲的平均水平,中国内地基金市场至少还有5倍的增长空间,但在股市出现震荡期间以及宏观调控给经济降温时期,1万8千亿盘子投给谁和如何确保收益率是监管层和基金机构要考虑的风险问题。

  证监会在2005年底到今年初的基金审批中,有时紧时松的情况出现,这也引起业界的诸多猜测。在2005年下半年,就出现了由于担心货币市场基金规模的过度膨胀和收益率的不断下滑,证监会暂停了货币基金的发行审批。而根据证监会基金部有关人士的统计,在2000年审核一只基金产品平均需要122天,而在2005年上半年,审核一只基金产品平均只需要27天。

  据《中国产经新闻》记者了解,当时证监会对货币基金审批亮红灯的原因在于,货币基金正在陷入投资对象紧缺和收益率下滑的双重尴尬——虽然当时货币市场的容量比起一年前上升了30%,但货币市场基金的数量却增加了一倍以上。

  “如果不控制,货币市场基金就会陷入恶性竞争中。”一些基金公司坦陈。而监管部门的态度非常明确:“管制者不能简单地开放市场引入竞争,然后背手静观新的市场运营良好。”这应该是货币基金审批受调控的一个注脚。

  “炒基金”误区

  “太疯狂了!”一位基金界人士如此看待目前出现的基金发行热。曾经就有新基金发行“超常规”的现象——两个月内新发偏股基金达1500亿。而基金今年的赚钱效应确实明显。据一位基金公司人士估算,今年以来,股票型基金收益平均至少在80%以上。

  正是不菲的赚钱效应,使得很多老百姓加入基金投资行列。同时,业内人士担忧,老百姓对基金知识的不足,有可能会对其投资带来风险。

  《中国产经新闻》记者注意到,虽然近期基金收益率依然较为稳定,去年基金又全线赚钱,但基金净值有所回落。特别是随着市场震荡的加剧,基金年内还能做到全线无亏损吗?

  著名市场分析人士谢国忠在“2007财经年会”上也表示了担忧。他说,老百姓把开放式基金当作个人选股有失误之后的一个投资选择。但实际上,开放式基金在国外运作得并不成功,开放式基金业绩的好坏跟大市走向关联度非常高。这么多资金进入股市,推动市场走高,隐含着风险。 

  事实上,基金产业的发展一直处在螺旋式上升的过程中,2004年初基金发行井喷以来,至少出现过两轮管理规模停滞甚至下跌的情况。一个是在2005年到2006年第一季度末,开放式偏股基金发行困难,老基金又遭受持续的净赎回;另一个是从去年第二季度开始的货币基金巨额净赎回,基金资产总规模一度出现下降。

  有基金业人士认为,短期来看,基金业要维持2万亿资产规模有一定的挑战性,股市的调整给基金资产规模带来不小的压力。长期来看,决定基金资产规模的是投资者对基金的认知和信任,长期的牛市环境,以及基金产品的创新等宏观方面的因素。

  华商基金管理有限公司市场部有关负责人认为,规模过大的基金很难选到足够的投资品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市场容量扩大,有更多的优质股票,更多的衍生工具,基金产品规模随着市场容量一起水涨船高。同时,基金公司的核心

竞争力是投资管理水平,是为投资者创造财富的能力,从几十亿的规模跃升到百亿,跃升到千亿或更多,是个逐步发展过程。

  专家表示,“炒基金”概念本身就存在着误导心理。基金作为一种投资,注重的是中长期的持续型回报,这与股票、期货等投资类型很不相同。据国内有关机构统计,从1998年发行的封闭式基金产品,到2006年年底,8年产品持有人回报高达到360%。但是,很少有人能够坚持8年时间,这些投资人进行其他投资的回报甚至还不到100%。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