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募基金:灰色与阳光之间的行走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7日 03:10 第一财经日报

  和路

  编者按

  时势造英雄。私募基金卷土重来之时正是中国内地股票市场从沉寂步入快车道发展之际。

  私募基金曾经以凶悍的操作手法在二级市场翻江倒海,随着市场的逐渐规范和发展,私募基金几度沉浮和改良之后,开始逐渐被人接受。但时至今日,很多人依然模糊私募基金的概念,将私募基金和如今同样活跃于市场中的私人股权投资基金(private equity)混淆。

  我们通常说的私募基金其实是指没有获得监管批准的地下

证券投资基金;而私人股权投资基金一般是指投资于非上市公司股份的投资基金。

  正因为没有获得监管层批准,私募基金依然游走在灰色的边缘地带,不过这种情况正在得到逐步的改善。目前,私募基金的这种“阳光化”的主要途径是和信托公司合作发行信托私募基金。但更多的私募基金还处于一种“原生态”的过程中,即从筹资到运作再到分红,还属于一种非公开的民间合作方式,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其中蕴藏的风险不容忽视,如何被彻底地纳入到规范化轨道上来也是摆在有关方面的一项课题。

  在二级市场的运作上,相对于公募基金而言,私募基金有着完全不同的投研决策模式和独特的灵活性,而这些也为它在二级市场的操作带来了诸多的便利,在追逐超额收益的过程中如何规避风险是摆在所有私募基金面前的问题。规模日益庞大的私募基金一方面成为活跃市场的重要力量之一,一方面其生存之道也让人充满好奇。

  本专题刊登两篇微观调查故事,借以管中窥豹,还原私募基金的本来面貌。

  大盘股往往会成为公募基金重仓品种配置,私募同样也会跟随。这样做既是求稳,也是防止大盘股出现大幅上涨而没有配置,会受到来自客户方的压力

  游走在灰色地带边缘的私募基金曾经有过一段疯狂的日子,但随着前几年

股票市场的大幅走弱和监管力度的加强,私募基金经理们大多选择了“潜水”,人们很久没有再看到他们招摇的身影和在二级市场上的“杰作”。

  江苏南京的刘先生,已在私募基金业摸爬滚打10年,同样低调沉默,处事依然神秘。

  就在不经意间,随着2006年开始的牛市,刘先生同他身处的这个行业再一次“浮出水面”。

  资金来源相对“封闭”

  “大多数的私募基金,如果集资投资,个人信用和朋友的信赖是不可或缺的。”刘先生向《第一财经日报》如此表示。

  本报记者在走访江苏地区的私募基金时发现,由于这种信用模式,江苏省内的私募基金几乎很少和国有企业发生关联。上述人士表示,除了国有企业融资风险较高之外,也有其他担心,会最终影响到自己在市场的操作。

  相比之下,由于民营企业家大多数都是自己的钱,也就成为私募欢迎的对象。但是,即使是再有钱,如果不通过朋友的介绍,私募也绝对不会去接触。如果有中间人,就另当别论了。但是,朋友的信用是不可或缺的。

  除了一些有钱无处投资的“朋友”之外,将房产甚至利用企业去典当或者信贷然后交给私募基金投资的也大有人在。但是,对于这样的人,江苏省内的私募基金则基本上不去接触。尽管有收益,但是潜在的不利也是显而易见的。一旦亏损,对方则几乎倾家荡产,走上绝路,为了避免以后反目成仇,多数情况下,私募基金一般会予以拒绝。

  然而,即使是朋友,现在也会采取合同的模式。

  刘先生指出,双方一般每年签一次合同,长期合同很少存在。一方面可以随着大市增长使私募基金管理层的收益有所保证。另一方面,私募基金没有实力来应对如同公募基金一样的赎回。

  即使这样,这些资金在股市出现大幅波动时,也是极不稳定的群体,是下跌中容易出现恐慌的群体。

  “股市前期出现调整后,我就曾遇到客户要求抽走资金。但是,合同使双方之间有了一个约束。”刘先生透露。

  在这位资深人士眼里,私募基金的道德风险也因此加大。因此,合法化才是最好办法。即使是朋友,如果出现亏损,对于日后的发展也是一种沉重的打击。

  利益分配“千变万化”

  一位资深人士告诉记者,在无锡和苏州集中了较多的私营企业,在目前股市日渐火爆、投资渠道日趋减少的背景下,一些有钱的私营企业主会把钱集中起来交给“靠得住”的朋友来做私募。

  “这种融资方式,需要私募基金的管理层每年支付10%到12%的利息。”该人士表示。相对于国内其他地区,江苏省内的私募基金支付的利息还是相对保守。“这实际上也是一种变相的融资。”而对于盈利多少,资金投入方则无权过问。

  另外,为了求稳,江苏省内的私募基金也有一部分会采取收取收益的20%的做法,亏损则由客户自己承担。尽管一些私募基金会收取收益的50%,并且双方制定具体损失承担的规则,但由于一方面会导致朋友“情谊”受损,另一方面也会造成私募基金管理层自身风险,因此这种做法并非主流。

  当然,私募基金利益分配的做法“千变万化”。

  设立投资咨询公司,以朋友入股也是其中的方式。大家各拿出一部分股份,按照出资额共享收益、共担风险,类似于合伙企业一样。这种私募存活期往往较长,尽管相对信托基金规模较小,但是可以保证足够的灵活性。

  “私募基金规模相对较小,在江苏私募基金经理谨慎的心态又使他们通常不愿意接受过多的资金。主要担心自己能力不够,影响自己的信用。”该资深人士感慨。

  坐庄“功能”不再?

  “坐庄已经是很多年前的故事啦,我是没干过。”刘先生笑称,“为了选好股票,我们会去调研。”这和通常认为的私募操作方式有不小差异。一般人认为,私募依然是延续当年坐庄模式来操作股票。他表示,现在的市场情况不同,监管也比原来严很多,坐庄的成本和风险极大。

  “大盘股往往会成为公募基金重仓品种配置,私募同样也会跟随。”刘先生表示,他也配置了一些大盘股。既是求稳,也是防止这类股票出现大幅上涨而没有配置,会受到来自客户方的压力。

  由于不能像公募一样设立大规模研究机构,仅凭几个合伙人是无法覆盖整个股市的,因此据他了解私募选股往往集中在某几个板块。

  当然也还有私募基金仍然会采用坐庄拉高股价的方式,不过这种情况较少见,其中的原因除了上述以外,还由于过去一年多时间以来,股市总体表现异常火爆,“坐庄”很不经济。

  “我是一个求稳的人。”刘先生表示。在他操作的基金里,为了保证管理层的收益,仍然只是收取管理费。“不能说明确的数字,20%到30%吧。”刘先生表示。

  这种做法最大的好处就是,盈亏客户自己承担,而管理层只需要尽职管理。行情好了,也可以商量提高收益比例,但如果因此要求参与分成,损失的可能就是“信誉”。

  看好后市

  持续了一年多的大牛市在今年5月30日至6月4日左右,遭遇了大幅调整。

  一位知情人士潘先生告诉记者,风险意识极强的私募基金经理们,最早的一波甚至在5月25日左右就全部清仓。

  “私募基金风险意识强,即使不赚钱,也不能亏钱。大跌之中,一些此前被市场看好的优质股也被‘错杀’,给私募基金以极大震撼,现在一些私募因此不敢轻举妄动。”潘先生说。

  然而,也有一些私募基金经理表现积极。

  潘先生所知道的圈子里,有些私募基金经理就继续频繁操作,大跌之后转向博取差价。

  而刘先生告诉记者,此前的消息股在市场大浪淘沙之后,已使私募“敬而远之”。

  相反,一些大盘蓝筹股却开始受到关注。“这类个股曾经是私募基金配置仓位较轻的,但是在市场震荡中,保存收益的最好办法,就是对这些个股予以关注。”刘先生指出。

  记者发现,在对于A股市场的看法方面,私募基金的看法出奇一致。他们认为这是一次大牛市,震荡会不时出现,如果一些震荡的风浪都熬不住,证明是完全不能胜任这个行业的。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