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三系QDII短兵相接 基金略占上风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2日 05:25 中国证券报

  □本报实习记者 刘丹 深圳报道

  近日,基金系QDII花落南方、华夏、嘉实,三公司具备开展QDII业务资格。同时,也揭开银行系、保险系和基金系QDII三分天下的局面。之前,银行系QDII叫好却不卖座,并未获得想像中的热捧。此番基金QDII获批,无论是投资范围、投资门槛,还是投资收益等,都略占上风。

  投资范围更大

  获批的基金QDII可以直接投资股票,且额度没有限制,其比例理论上可达100%。已跟证监会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达33家,投资市场不仅仅局限于香港,可以全球配置,尽享全球投资盛宴。

  此前,22家中外资商业银行取得QDII资格,19家取得代客境外投资购汇额度,共推出31个产品。另外,三家保险公司也拥有QDII额度。

  然而,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07年6月末,银行系QDII产品认购额约为130多亿人民币,仅用掉500亿元QDII总额度的26%。个中原因在于投资范围和投资渠道受到限制。

  老版银行系QDII投资局限于债券、

汇率、指数、信贷衍生品结构挂钩等定息低收益产品,不能直接投资于股票及其结构性产品、商品类衍生品。此后,投资渠道有所放宽,可以投资股票,但是依然头顶天花板。

  按照规定,商业银行应选择在与银监会已签订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境外监管机构监管的股市投资。而目前,与银监会签订代客境外

理财业务监管合作谅解备忘录的只有香港证监会。这就意味着目前只能投资香港股市。况且,投资股票还存在额度限制,“投资于股票的资金不得超过单个理财产品总资产净值的50%”。

  据悉,保险系QDII投资范围和渠道都将有所扩大。但是,受制于境外投资经验和保险自身保障的特征,目前,不少保险公司表示保险系QDII初期局限于香港H股。

  投资回报更高

  由于投资范围和渠道的限制,此前银行系QDII的销售难尽人意。其根本原因在于收益较低,比起A股市场的火热,难讨投资者喜欢。

  银行系QDII收益低空徘徊,再加上汇兑风险、托管费、管理费等费用和销售服务费等,收益率预期与机会成本之间存在较大落差。

  保险公司虽然有QDII额度,但是考虑到保险行业的特征,保险公司考虑更多的是保障而不是带有风险的高收益。且其投资资金并非直接募集自公众,并不能满足普通投资者向境外市场配置资产的需求。

  与此相比,南方、华夏和嘉实的基金QDII,瞄准的就是境外的高收益,是高风险与高收益并存的股票型基金。

  共享全球收益盛宴也是其重要优势。南方资产配置涉及48各国家和地区市场,产品将100%投资全球股市。而华夏除股票外,投资标的包括债券、衍生产品等,但也选择全球市场配置,除欧美市场外,香港等亚洲新兴市场都纳入其投资领域。全球配置可分散风险。

  投资管理能力更强

  由于涉及到较为陌生的国外市场及规定的“3+1”标准,南方、华夏和嘉实在海外投资方面下的功夫不遗余力。其准备可谓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南方基金利用两年时间培育QDII业务团队,拟任首只QDII产品基金经理的谢伟鸿具有丰富海外投资经验,曾任台湾新光

证券投资信托公司海外投资部经理,管理日本基金、亚洲基金以及全球组合基金。此外,邀请梅隆集团作为顾问又是一重要砝码。而华夏则组织了40人左右的QDII业务团队,并以全美第一大资产管理公司——普信资产管理公司作为其战略合作伙伴。

  与之前银行系QDII仓促上场和保险系QDII缺乏国外投资经验相比,基金系QDII经过此前的长期储备,其管理将更为专业。

  据悉,此次基金QDII照顾中小投资者,认购门槛仅为千元,这就为既想投资国外市场又无大资金的中小投资者开辟了投资渠道。

  而此前银行系老版QDII产品认购门槛是5万元人民币,新版QDII高达30万元,中小投资者只能望门兴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