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海外私募观察之香港篇:沐浴阳光的港岛私募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5日 17:54 《大众理财顾问》

  文/ 沈林灵

  私募基金来源于国外的私人银行业务。只是客户的投资需求日益多样性,私人银行无法满足,私募基金才应运而生,服务对象也日益广泛,不断有富人和机构加入这个行列。目前,中国香港地区已成为亚洲第二大私募基金中心。

  在海外和香港,管理私募基金的机构很多,比如私人银行、资产管理公司、投资银行、投资顾问公司等。大部分知名的金融集团,都运作自己的私募,比如汇丰投资管理、美林、瑞士信贷等。

  富人的游戏

  香港公募基金的投资额最低为1000美元,比如香港宝源投资管理,高的为5000美元,比如美林、香港霸菱亚洲投资。而私募基金的投资起点通常在10万美元,低的也要3万美元,比如Man Group在香港推出的MAN AHL基金。

  香港的私募基金投资者通常都有较多的财富,并缺乏时间打理。香港的私募基金远比公募更关心资金的来源,通常不接受来源不明的资金。

  财务杠杆

  私募基金通常会运用财务杠杆来获取超额回报,风险较大。如香港,基金的杠杆倍数大概为自有资金量的2~5倍,也有的能到20倍。

  准入

  在香港,只要是向社会公开招募的基金,都必须经

证券监管机关认可。未认可的基金一般就是私募, 多为互惠基金公司和单位信托公司,集合投资人数不超过50人,不得向社会招募和宣传,一般是封闭式的直接投资基金。

  发起设立

  以香港为例,要设立私募基金,发起人通常需要在离岸金融中心,先设立一家公司作为基金管理人,比如开曼群岛、泽西岛、人岛、英属维京群岛等;接着,在现有的客户中,进行私下募集,不必向香港当局进行任何申报,只需向离岸中心提交

审计报告即可。

  业务和监管

  在香港,私募基金可以从事与证券交易、证券投资咨询、期货合约投资咨询、资产管理相关的业务和服务。香港只对私募基金的基金管理人进行规范,参与人员要取得相应的执照。但和美国类似,私募基金的操作也游离于基金法规之外,投资(包括期货交易)没有任何限制,也不必向香港

证监会报告。香港的私募基金究竟有多大规模,因此很难得知。

  公私转换

  如果私募基金想转成公募基金,则需要向香港监管当局申请,批准后,私募基金就完全转变为公募,接受监管当局和公众的监督。规模达到2500万美元,私募就可以申请转为公募。香港公私募基金的这种竞争和转换的机制,颇值得内地借鉴。

  香港的私募操作完全是市场化的。基金管理人需依靠投资经验和所建立的声誉,来吸引投资者,双方的关系完全建立在信任的基础上的,却很少出现道德风险。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