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长盛基金:要素价格重估凸显四类企业优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4日 05:40 中国证券报

  □本报记者 易非

  日前,长盛基金发布2007下半年投资策略表示,今年以来要素价格持续上涨对中国经济的繁荣提出新的挑战,预计未来我国要素价格面临重估,其资源价格、单位劳动力成本和实际利率都将面临上升趋势。能较好应对要素成本上升的企业,将凸显其竞争力,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关注的重点。

  要素价格亟待重估

  策略报告指出,中国要素部门的市场化改革则明显滞后,主要表现为政府对要素配置与定价的高度管制,使得中国生产要素的价格与国外相比普遍较低。要素市场的高度扭曲,降低了整个经济的生产成本,增加了中国经济的短期竞争力,因此,一定程度上人为地加快了经济增长的速度,创造了中国经济超常增长的格局。与此同时,这些扭曲也导致了一系列的结构失衡,大大增加了中国经济中长期的风险。

  现象一:工资增长赶不上劳动生产率提升,人口成本红利转化为企业利润,在经济的大

蛋糕中,劳动者的份额大幅缩小,政府份额稳步增加,企业是最大获益者。

  现象二:由于能源价格扭曲偏低,企业没有因高耗能而付出应有代价,由此获得资源红利。

  现象三:企业把高污染代价(环境成本)转嫁给社会和未来,由此推高现阶段盈利水平。

  现象四:利率水平低下,中国老百姓在补贴中国银行和大企业利润。2006年中国银行总利润在1600亿,现在居民储蓄16万亿,如果加上企业存款,存款利率提升0.5%,那么银行利润就变成0。资金成本低下造就了银行和企业的利润。

  可见,中国企业利润很大部分来自于“要素红利”。要素价格的扭曲是中国经济内外失衡的症结所在。

  四类企业凸显竞争力

  因此,长盛预计在未来的时间里,我国的要素价格面临重估,其资源价格、单位劳动力成本和实际利率都将面临上升趋势。而这种上升趋势将削弱企业的盈利能力。从上中下游行业对各要素价格的敏感性情况来看,上游行业显然受益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而中下游行业的利润在各生产要素价格提升下,其企业盈利将受到压缩。企业利润的可持续增长必须依赖于生产效率的提高。

  未来要素价格的重估,将使得更多的企业转向劳动生产率较高的行业,从而行业的转移效应将上升,最终提高中国经济整体的全要素生产率。这样中国经济增长也将获得持续的增长能力。

  报告认为在要素价格重估阶段,以下四类企业将较好应对要素成本上升,凸显其竞争力,将是未来一段时间内投资关注的重点。

  一是技术进步。技术的发展已越来越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决定性因素,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已明显超过资本和劳动力的贡献。在中国走向工业化的过程中,通过技术进步来推进内涵式增长,这是我国发展经济的唯一选择。近年来国家每年近2000亿元的研发投入特别是应用性研发投入的加大,国内行业技术水平正在快速提升,像港口起重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工程机械等领域已涌现出一批在全球市场具有竞争力的产品或有竞争力的企业。

  二是产业链延伸,占有要素。可以注意到在煤炭、石化、有色、钢铁等行业,企业为了求得发展的稳定性,在上游下游行业发展自己的业务。如,兰花科创延伸煤炭产业链方面取得比较好的成绩,使公司未来长期发展中,成长更加稳定。

  三是组织变革。组织管理模式的创新是提升企业在行业中竞争力保证最核心的因素,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这样的案例。比如华为的基本经验就是靠管理变革和研发投入,应对了中国要素成本上升的压力。

  四是盈利模式创新。盈利模式的创新也会为公司带来长足的发展。

  中长期市场前景看好

  对于当前市场,报告认为三季度处于震荡格局,中长期市场前景依然看好。5月18日以来,人民银行连续出台宏观调控政策;QDII也在逐渐放开;虽然一季度与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超预期增长,但股市已透支了一部分成长性;这些因素将注定三季度市场的震荡格局。但是,从中长期来看,中国股市正在走向牛市的高潮,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短期的震荡并不影响市场长期看好。

  总体上,长盛表示,偏好于煤炭、有色、

房地产等资源类行业,先进制造业、信息技术等高效增长行业以及金融、医药、食品饮料等消费品行业,并认为节能减排、三农概念中也将有长期优势的品种可选择。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