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易方达金牌基金经理江作良去留两难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3日 06:22 理财周报

  理财周报记者 戴明祥/文

  大基金公司明星基金经理集体离职的风波愈演愈烈。

  最新的消息是,易方达投资总监兼易基平稳基金经理江作良有意辞职。与此同时,嘉实已经证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王贵文和基金丰和的基金经理赵军离职,策略增长的基金经理邵健和投资总监窦玉明也有辞职传言。

  嘉实基金有关负责人向

理财周报确认,邵健不会离开,窦玉明也仍然担任副总裁。不过,嘉实公开承认,王贵文和赵军已离职。

  易方达离不开江作良?

  7月12日,易方达基金公司发布关于调整基金经理的公告,决定免去江作良易方达平稳增长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职务;聘任侯清濯担任易方达平稳增长证券投资基金基金经理。顿时,业界传闻江作良即将离开易方达。

  江作良早在2001年就在易方达工作,曾任投资管理部总经理,同年4月任科汇基金基金经理。

  随后,江作良成为易方达第一只开放式基金易方达平稳增长的基金经理。在易方达平稳增长基金的招募说明书里规定,其正常情况下的资产配置比例是股票资产30%—65%,属于明显的平衡型基金。

  然而,就是这样一只力求低风险平稳增长的基金却取得了非凡成绩:26个月,30%的收益率,高居所有开放式基金自成立以来的净值增长率榜首。

  此时,江已成为易方达的核心人物。易方达平稳增长最新披露的2007年二季报显示,二季度净值增长率为26.94%。

  基金从业者跳槽频繁,像江作良这样在易方达一待就是6年的已经算“老人”,更何况身为投资总监,名满江湖的他是易方达在投资方面的灵魂人物。所以,江作良的去留决定会引起易方达的内部震荡和持有人的强烈反应。

  易方达内部人士透露,其实去年年底江作良就表示出离职意向,同期提出辞职的还有同为公司老人的梁文涛。当时,易方达的几家股东正在协商股权变更,对于人事变动也有一个初步方案。

  目前,易方达正处于股权变动的敏感时期。7月17日,美的电器披露,上市公司以1.65亿元转让易方达基金公司25%股权事项已获批。

  2007年2月,易方达宣布梁文涛辞去易基平稳和基金科汇的基金经理职务,而江作良去留仍是悬疑。

  嘉实地震升级

  对于嘉实来说,王、赵、邵、窦四人的离职传闻无疑表明,已经遮掩不住的基金经理人事地震再次升级。

  基金泰和基金景福的基金经理魏上云去年8月离开嘉实,去筹备私募基金公司。田晶和刘欣已经被从公司官方承认的投资团队中除名。嘉实策略的4个基金经理正因为份额缩减而承受着巨大压力,因此关于邵健离职的传闻不绝于耳。

  2003年7月邵健加入嘉实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部工作,7月他开始担任嘉实增长股票基金经理。截至2005年12月25日,嘉实增长基金的单位净值为1.1930元,整个2005年度,基金净值增长8.85%,保持单位净值的第一名。邵健同时赢得明星经理的“江湖地位”。

  嘉实策略基金认购额达到了419亿规模,在基金发行史上创下单只基金规模最大纪录。但是,邵健时运不佳,庞大的嘉实策略建仓期漫长,高位建仓后还没来得及享受4000点以上的果实,就遭遇了“5·30”之后的震荡市。

  这只“胖基金”还没度过成长期便遭遇赎回狂潮。统计显示,至3月底嘉实策略的总份额比发行时缩减141亿份。最新数据,截至6月底,嘉实策略增长规模已缩减到159.9亿份。昔日风光不再,随后便传出邵健欲离去的消息。

  对于嘉实众基金经理的离职,许多人都感诧异。最令人吃惊的是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王贵文。王贵文出任主题精选基金经理的时候,曾动情地向机构投资者表态,如果公司允许,他希望能把自己的钱投资于主题精选,直到退休。

  王贵文在执掌主题精选以前是社保基金经理,他曾夸海口:“在国内,我的业绩都比所有公募基金经理都好。”在担任嘉实主题精选基金经理时,王贵文果然不负众望。在市场极度厌恶中国国航的时候,他操盘的基金却果断成为最大流通股股东,在嘉实获得巨额收益的同时,王贵文一战成名,迈入明星基金经理行列。

  不过,以后事实证明,他的业绩并不是排在基金经理首位。王贵文的例子也部分说明,公募基金远没有私募基金那么好做,即使是在同一家基金公司。

  公募基金制度镣铐

  2006年,公募基金市场可谓人才流失严重。博时基金经理肖华、长盛基金投资总监闵昱、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建信基金公司研究总监蒋彤、中信基金经理王洪涛等大腕级人物纷纷出走到私募。

  他们的离职,有自身的缘由,也暴露了公募基金在人才制度上存在的根本性问题。

  据媒体统计,在2006年大牛市,收入最高的一位公募基金经理拿到了约400万元,公募同行的平均收入是50万-200万元。而私募基金经理,却比公募经理拿到了更高的报酬。业绩好的私募基金经理去年收入一流者拿到了5000万元,私募同行的平均收入在200万-数千万元。原工银瑞信投资总监江晖告诉记者,收入差距悬殊是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纷纷转投私募的重要原因。

  与私募基金天马行空的投资相比,再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也只能是“带着脚镣跳舞”。这也是困扰他们的主要原因。一位由公募转投私募的基金经理告诉理财周报记者,他在公募基金里的几大制约:公募基金由于经常受到申购赎回的影响,很难严格执行价值投资路线,而私募基金却可以锁仓,买定一个股票之后放着数年不变;对于一些适合长期投资的优质企业,即使一个公募基金经理想要长期持有,中途也会因受到申购赎回影响而被动改变仓位比例或资产配置。

  “我不是天才,也不是诸葛亮,不可能在每次投资中获胜。”一位基金经理大为感叹。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