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新基金发行望再开闸 750亿新资金本月杀入股市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00:57 信息时报
新基金发行有望再次开闸 750亿新增资金本月将杀入股市 时报记者 袁峰 乔倩倩 作为证监会“调控”之手,新基金发行的节奏似乎有迹可寻。在股市低迷的市场环境下,新基金发行再次开闸。昨日记者获悉,在创新型封闭基金亮相之后,三只新基金有望近期获批,总筹资规模约300亿元。同时,加上获批的创新型基金和拆分基金,7月份将有750亿左右的资金杀入市场。业内人士指出,新基金发行节奏的加快说明监管部门“托市”的意图,另外在目前整体估值水平不高的状况下,新基金或将快速建仓,投资者不妨跟随基金建仓节奏。 三新基金有望获批 总筹资规模约300亿元 据悉,这三只股票型基金分别来自金元比联基金管理公司、交银施罗德基金管理公司和中邮创业基金管理公司,三只基金有望在近期获得正式批准。据悉,除了这三只基金外,至少30家基金公司已经上报了新基金发行计划,但是具体何时发行还有待证监会的安排。上海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基金发行已成为监管部门的调控手段,遵循“牛市暂停、熊市恢复”的规律。 据悉,今年5月股市走强的时候,证监会只批出一只新基金;但“5.30”大跌后,4只新基金同时获批发行,规模均在100亿元上下。6月底至今,证监会又相继批准了三家创新型基金: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工银瑞信红利股票型基金、大成优选股票型基金,单只规模则缩小到50亿~60亿元。 创新型基金本周“亮相” 热议一年之久的创新型封闭式基金终于在本周开始正式发行。记者从国投瑞银基金管理公司获悉,国内首只创新型封闭式基金于9日在工行正式发行。据该公司有关人士透露,7月9日起发行的“国投瑞银瑞福分级基金”的优先份额受到投资者的关注,销售较预期更为顺利,有望提前结束募集。而该基金的进取份额在10日也开始出售。 据工行理财经理张伟介绍,该基金份额为持有人设定每年6.06%的基准收益率,优先为其分配收益。即使当年没有达到此收益标准,仍有机会在接下来的几年进行差额累积弥补。此外,对于瑞福基金的超额收益部分,优先份额持有人还可以按1:9的比例跟瑞福进取持有人共同分享。这种有限保本保收益的条款恰好可以避开现在剧烈波动的市场风险,且不会错失未来大市增长的机会。 另外,打破传统类别的认知误区,瑞福基金最高股票仓位可以达到100%,但其用结构化的模式将自身分割成风险和收益不同的两种份额,其中在工商银行代销的优先份额因为具有有限保本保收益的特点,比较适合风险承受能力低的投资人。 750亿新增资金7月入市 据悉,3只创新型基金的募集上限均为50~60亿份,以高者计,3只新基金有望为股市带来近180亿元的流动资金。同时,记者了解到,7月中旬以前,包括海富通精选基金、德盛精选基金股票基金、万家和谐基金以及益民红利成长4只基金将陆续进行拆分,规模上限分别为80亿、100亿、50亿和40亿元。加上即将获批新发的三支新基金300亿的资金。记者初步估计,7月份将有750亿新增资金进入股市,这无疑给成交量急剧萎缩的市场带来一剂“强心针”。 随着股市的急剧下挫,不少基金人士预测,新基金的建仓速度将加快。工银瑞信红利股票基金拟任基金经理杨建勋指出,外界都在等待大市下跌到2800点抄底,但是我们认为市场跌到2800点。3500点左右就是我们建仓的心理点位。杨建勋还表示,“下半年我们的判断是市场的涨幅会低于上半年,波动性会高于上半年,但是未来一整年还是牛市,如果新基金发行完毕市场还是目前的状况,我会快速建仓。” 基金访谈 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石松鹰:短暂波动只是牛市插曲 银华基金在今年以来没有新发基金,却凭借老基金的持续营销实现了规模翻番,从而跻身于业绩增长最快的基金公司行列。特别是在反复震荡的牛市行情,老牌基金成为了众多投资者的瞩目焦点。 他们到底是如何看待市场的波动的?又如何把握建仓节奏?如何选择股票?近日,记者与银华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兼投资总监石松鹰进行了面对面交谈。 记者:面对剧烈的波动,不少投资者发现赚钱难了,甚至对A股的牛市方向产生了疑问,请问你们是如何看待这些波动?国内牛市趋势有所改变吗? 石松鹰:短暂的波动是牛市过程中的一个小的调整,而且调整也是必要的,否则牛市很快会被巨大的财富效应所吞没,泡沫的泛滥将很快将牛市推向反面。从基本面上看,中国走向强国经济的趋势基本确立;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竞争力显著提升,盈利继续向好。同时,长期储蓄过剩和相对投资不足造成的资金泛滥将不断推升资产价格。从这个角度看,现时的中国,至少应该是世界投资史上最适宜投资的几个阶段之一。国内牛市趋势依然不改。 记者:经过5.30的大幅调整后,基金被越来越多散户所认同,请问投资者在下半年将如何进行股票的选择? 石松鹰:具体到股票选择的层面,除了我们在今年策略报告中谈到的资产价格上涨、资产建设和资产升级、消费升级、产业整合、产业集群和出口结构升级、企业竞争力建设、企业利润持续高增长等部门层面的主流趋势以外,还可以从制度创新、经济转型等角度去理解。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