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利字当头 中信与华夏合并谁主沉浮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09日 08:55 证券日报

  □ 本报记者 万 敏

  为一个并非心甘情愿却又不得不做的选择找到的最佳解释,也许是这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而说这句话的同时,本身就是无奈的。

  不知道面临着合并命运的中信基金与华夏基金此时的心情如何?一个是中信系的同胞手足,一个是基金业的金字招牌,取舍之间,恐怕最为难的反倒是两家基金公司的大股东——中信证券

  对中信证券知之颇深的德胜基金研究中心基金分析师江赛春说,中信证券的布局意图很明显了,他们在投行业已经名列前茅,但是在基金业的表现,中信基金可算一块“短板”,收购华夏基金肯定是为了在基金行业打造一个强势的品牌。

  就像新皇帝登基总要换一个年号,既是通告天下江山已经易主,也是为了宣传一下自己的治国方针,但是老百姓们都知道,你们是一家人,再怎么折腾也是你们家的财产,我们只要安稳过日子就行。同样,不论是中信和华夏两家基金公司谁合并了谁,还是中信证券干脆另起炉灶给他们俩起个新名字,它都已经将业内顶级的资源牢牢地握在了手中,笑到最后也能笑的最好。那么普通的基金持有人能否安心地过日子呢?

  心态好的这样说,“我只看我的收益,反正‘人为刀俎,我为基金’,任何的影响最后都会反映到基金的业绩上来,就这样吧。”

  也有考虑比较周全的,“我买了中信的基金,正担心着呢,换基金经理怎么办啊?”

  江湖传言,纷纷扰扰。

  不过业内人士的看法还算比较一致。某金融行业高级分析师认为,合并是不得已的,但基金经理只是业务人员应该不会更换,倒是投资总监这一块可能会有变动。另有研究人员则表示,我们要感谢基金的制度设计,在这样的时候,它保护了持有人的利益。当然也有人不无忧虑,虽然以中信的风格,持有人的收益不会有太大波动,但也得看具体哪只基金会更换基金经理。

  在现如今基金经理的个人品牌价值得到极大认同的时代,更换基金经理对这只基金甚至这个基金公司产生的影响,可能比我们想象中的还要大。而基金管理人的变动(即基金公司的变更)势必会对基金经理的人选有所触动。从法律的角度来说,更换基金管理人需要召开持有人大会,根据《基金法》的相关规定,召集者可以是基金管理人、基金托管人和10%以上基金份额持有人,然而,由于变更基金管理人的特殊性,该议案属于基金管理人不能召集的事项。但基金持有人召集的可能性也不大。如此一来,就剩下基金托管人了,并且,中信基金和华夏基金的合并至少需要一方基金公司旗下基金的托管人同意,中信和华夏基金公司旗下基金托管人包括建行、招行、中行、交行、工行、农行等,谁会承担起这个责任?持有人大会会在怎样的时机召开?这些也都只是这宗中国第一次也是最大的一次基金合并事例的悬念之一,而它们,都会随着合并方案的公布而一一揭晓,尽管目前谁也不能断言这个方案将会是什么样子。

  中信证券和华夏基金的江湖地位决定了它们每一个动作都会引来各界的关注,何况是合并这样的大动作,其中种种细节、利益盘算、人事安排的复杂程度既留下了想象的空间,也同样增加了揣测结果的难度。中国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首席分析师胡立峰说,他能公布的观点只有一句话,“密切观察,但不发表评论”。

  是的,水落自然石出,在谜底揭晓之前,保持缄默或许明智,作为市场的参与者,合理的分析却更显风范。

  江赛春的看法是这样的,最大的问题应该出现在企业文化、人员整合这一块。华夏是最早成立的基金公司之一,高管内部控制力很强,这几年的发展速度和规模扩张都很快,整个公司是一种强势的文化。而中信基金成立的比较晚,这两年的发展速度,不论是资产规模还是新产品的开发都不算快,由于延续了中信证券和中信证券最早控股的长盛基金的人马,风格是“稳”字当头,在基金业内的成绩属于中等或中等偏下。而华夏基金的产品线比较长,各基金产品之间的风格差异明显,公司也允许多样化的投资风格存在。目前就只能看,华夏基金公司内部这样一种强势的企业文化与中信证券这样一种外部整合力量如何交融了。

  毕竟,华夏股权的转让只是股东的一次利益交易。这世上的事情从来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利益决定了一切。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