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黄金十年催生私募盛宴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7日 21:10 经济观察报

  本报记者 程志云 北京报道

  两年以前,当你谈到把资金交给私募基金打理的时候,很多人或许都会投来茫然、怀疑甚至讥诮的眼光。

  而现在当你无意中提起和某个赫赫有名的私募基金经理是好友,人们就会对你肃然起敬,主动和你交换名片。

  上证综指从2005年6月6日的998.23点一路上行到2007年5月29日的4335.96点,正是在这两年间,越来越多的人将自己的积蓄投入私募基金的账户,一些赚钱高手更是被投资者推崇为明星。

  在中国经济以及资本市场“黄金十年”的背景之下,他们成为了资本市场中的英雄,而他们的传奇才刚刚开始。

  经济增长助推股市

  从2003年开始,国内经济就步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

  全国人大财经委调研室主任朱明春指出,2002年相比2006年,GDP从12万亿迅速增长21万亿,增长近80%;进出口总额从6000多亿美元翻到17000亿美元,增长了184%;四年间,固定资产年投资额从43000多亿翻到10万多亿。“这种势头是非常好的,从今年看,GDP超过10%没有问题。当然,近几个月与物价相关的数字有一些波动,也出现一些通胀的苗头,但我相信只要控制得好,我们这个黄金十年是一定会延续下去,不仅是十年,甚至二十年都是有可能,如果处理得好,我相信中国经济会创造出奇迹来。”

  中国

人民银行培训学院院长王自力也表示,我国已进入国际公认的高速发展阶段。持续的经济增长成为推动
人民币升值
的内在因素,伴随着国家贸易顺差的增加,未来十年人民币升值将成为一种趋势。

  尽管发展相对滞后,但资本市场在近年也跟随中国经济的步伐进入了飞速发展期。上证综指在2005年6月6日的位置是998.23点,两年的时间,2007年5月29日已经达到4335.96点,翻了4倍,股市总值占GDP的比重也是从不到20%超过40%。

  王自力表示,人民币升值因素将推动我国股票市场成为“升值不止,牛市没完”的一轮超级大牛市。从宏观上分析,尽管目前中央银行对资本流动有严格的管制,但是从近几年我们国家外汇储备的构成上,已经可以看到套利资本大规模的流入痕迹。

  深圳尚诚资产公司总经理肖华则从股市各参与方的角度分析,股权分置改革的完成带来了市场结构的改变。在完成股权分置改革之后,机构及个人投资者以及上市公司都是利益共同体,因此同一个奋斗目标就是尽量把上市公司做好。此外,投资者的保护制度逐步完善,也是投资者对证券市场充满期待很重要的因素。

  “尽管我国现在面临诸如币值波动压力较大、外部资金流动很快、信贷持续高速扩张、过度投资造成一些产业产能过剩,资产价格快速上涨等一些问题,但我们可以肯定地说,未来十年,随着人民币持续升值,中国A股市场会经历一个黄金十年的大牛市。”王自力表示。

  私募基金借势雄起

  据王自力介绍,私募基金最早源于国外私人银行业务,之后服务对象日益扩大、功能日益完善。截至目前,全球私募基金总量已超过12万亿美元,并发展成为一个重要的金融服务项目。今天,国际上开展私募基金的机构很多,包括私人银行、投资银行、资产管理公司和投资顾问公司等等,特别是随着国际上金融混业的发展,几乎所有国际上知名的金融控股公司都从事私募基金的管理业务,它已经发展成为国际上金融服务业中的核心业务之一。

  目前,国内私募基金虽然没有正式成型,但是一个庞大的灰色市场已经存在于我们的周围。据估计,一直处于地下状态的私募基金规模至少在1万亿以上。伴随着股指的不断高企,2006年以来,这些私募基金如雨后春笋一样迅速遍布在资本市场的各个角落。

  巴曙松认为,在法规日趋明朗、市场日趋宽容的今天,一些私募基金开始陆续浮出水面。与公募基金相比,私募基金有着明显差异的投资研究决策模式,无论是上市公司调研、投资决策流程还是业绩考察体系,私募基金都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它的独特与灵活为它带来了超额收益。一方面,私募基金的价值发现模式堪称独特,他们崇尚的价值投资理念催生了独特深入的调研模式,而且私募基金由于不受仓位限制以及时间和投资比例的影响,因此没有资产结构配置方面的要求,可以花更多的精力利用很多非正式途径来获取信息,凭借独特深入的调研,可以更早的发现上市公司的价值从而较早介入获得高回报,这使私募基金成为市场上真正发现黑马的机构;另一方面,私募基金在运作模式上也比较灵活。例如果断的择时与频繁进出带来短期较高风险下的丰厚收益、利用多样套利模式把握一些短期市场机会,如跨市场、跨品种进行交易,这是公募基金难以做到的。

  深圳晓扬投资公司董事长杨骏认为,未来私募基金将会成为中国资本市场不可或缺的投资主体。海外的私募基金规模远大于公募基金,美国15000多家基金大部分是私募基金,它们在资本市场中的地位举足轻重。

  目前国内公募基金的客户是中小投资者为主,他们的申购赎回频率过高;而私募基金的客户是以比较富有的个人为主,因此私募基金可以使整个基金业客户结构完善,有利于将更多资金吸纳到专业轨道上,进一步增加市场的流动性和活力。可以私募和公募利用良性竞争、相互依存、彼此制衡的机制,由此产生市场互补和功能整合的效益,提高中国资本市场形成效果。

  “我认为中国会选择复制海外对冲基金的模式,会产生超过几十亿甚至几百亿的私募基金。未来保险公司、财务公司、社保基金、大学基金会、慈善基金会都有可能成为私募基金的客户。”杨骏表示。

  阳光化人心所向

  中国的上万亿私募基金何去何从,是监管层亟待解决的问题。

  对此,“上上下下都在明确地提出不能回避,需要正视、需要研究,毕竟这些私募基金已有上万亿的规模。应以积极的态度看待私募基金,关键是引导和规范。”朱明春指出。

  王自力分析表示:“目前,国内地下私募基金的主要问题是缺乏法律依据和保障,为了吸引客户,大部分私募基金给予私下承诺,比如保证本金安全、保证年终收益率等等,这种行为严重违反了有关的法律法规,实际上近乎于非法集资。因而在这种情况下,一方面,私募基金即使有了书面委托文本,委托人、受托人,也很难得到法律保护,很多时候极易引发风险。另一方面,在风险可以买卖的情况下,我们之所以要大力发展私募基金,就在于私募基金能够分散风险并且愿意承担风险,对于那些含有承诺收益性质的私募基金,必须加以规范,并视同非法集资予以打击。”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长强劲,特别是2005年下半年以来,资本市场进入快速健康的发展黄金期,所以各种形形色色的私募基金,包括私募风险基金,私募产业投资基金和私募证券投资基金,它们的成长性都比较好,基本上没有出现什么大的风险。但是,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特别是股指期货等衍生工具的推出,以及私募基金规模的扩大,其存在于财务杠杆基础上的金融风险很可能随时显现出来。地下基金做到一定的规模,基金管理者从自己利益考虑,稍稍偏向投资者就会获得巨利,因而引发投资者之间的冲突。如果引发连锁反应,就很可能引发更大的金融风险。因此,地下私募基金越大,越是需要合法的外部监管。

  中国保监会资金运用部主任孙建勇表示:“我们已经进入到了财富增长的阶段,社会公众包括企业都有强烈的

理财需求,市场需要有更多不同类型的机构投资者来参与这个进程。”

  在法规日趋明朗、市场日趋宽容的今天,部分私募基金开始陆续浮出水面,并开始呈现出一些新的特色,它的独特与灵活为它带来了超额收益

  来源:经济观察报网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