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基金:投研一体还有多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1日 02:11 第一财经日报

  王艳伟

  “一只木桶能够装多少水,不仅取决于每一块木板的长度,还取决于木板间的结合是否紧密。如果将基金公司的整体实力比喻为一个大木桶,那么旗下每一只基金就是构成这个木桶的木板,研究团队的实力及研究与投资的配合度就是将木板紧密结合起来的牵引力。”联合证券基金研究员冶小梅对基金公司“投研一体化”的重要性做出一个形象的比喻。

  但来自业内的声音却表明,不少基金公司还难以找到有效的方法来实现“投研一体”,投资和研究互相分离、研究对投资支持不足,是基金业内长期存在的问题。

  去年以来,基金行业获得了迅速发展,随着百亿规模基金数量越来越多,单靠基金经理单枪匹马作战的投资方式显然无法取得令基金持有人满意的收益。如何真正实现“投研一体化”,增强团队作战力量,成为基金公司面临的最现实的问题。

  研究难以支持投资

  一位基金业人士表示,基金公司都很重视研究对投资的支持作用,也在努力推进“投研一体化”,但实际情况是,很多公司投资和研究的融合度很低,使得研究员的研究成果难以体现其价值,导致研究员的积极性比较低。这一现象不仅业内长期存在,而且给基金公司内部管理也带来困难。

  上述人士举例说,研究部门的工作主要是构建

股票池,但有可能基金经理自己发掘到一只好股票,但股票池里没有,然后基金经理向公司打报告要求把这个股票加到股票池里;或者,基金经理的投资业绩很好,但所买的股票并不是研究人员推荐的。这些都说明研究对投资的支持是错位的。真正能够实现投研良性互动并以研究推动投资的基金公司并不多。

  《第一财经日报》采访基金经理发现,他们也希望自己背后有一个强大的研究团队做后盾,但现实情况往往不能尽如人意。深圳一位新上任的基金经理表示,他很看重与研究员的沟通,但公司仅有五六个研究员,研究的深度和广度都很局限,能提供给他的支持也较少。他本人曾经在某大型证券公司做研究员,所以这方面的人脉较广,在无法从公司内部得到研究支持的情况下,他只能寻求外部支持。

  “投研一体”有多远

  基金公司一直都清楚地了解“投研一体化”的重要性。

  华夏基金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认为,基金公司需要由专业的研究团队去驱动投资,而不是消极地辅助投资,但投资和研究两个部门之间的磨合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我们公司是从1999年就提出研究创造价值的理念,经过这么多年的磨合,才形成目前投资和研究良性互动的格局。”

  南方基金公司总经理高良玉近期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也表示:“我们现在就是在大力推动‘投研一体’这个事情。”他表示,公司以前也出现过由研究员推荐的股票基金经理不采纳的情况,对研究员也缺乏有效的

考核机制,打击了研究员的积极性。公司目前正在积极推动投资和研究的良性互动,淡化基金经理个人的作用,同时提高公司整个研究团队的作用,使基金的运行更加平稳,这样也可防止基金经理的流动对公司造成太大影响。

  过去几年里,大多数基金的规模只有二三十亿份,而现在基金发行动辄上百亿,甚至还需启动“比例配售”来控制基金规模。

  “大规模基金更要求资金在大类资产上的合理配置,但这显然不是基金经理个人可以应付得来的,因为这个需要系统性的研究方法,即便是自身投资能力出类拔萃的基金经理,也需要有一个优秀的投研团队来配合。”冶小梅表示。

  冶小梅认为,如果一家公司旗下基金背靠一个扎实的投研团队,则这些同门基金必定普遍都能创造优异业绩,并且将在时间的考验中形成惯性。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