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私募基金黄金10年分论坛:公募与私募对话实录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10日 20:28 经济观察网
新浪财经讯 由经济观察报、经济观察报网和《YOUR MONEY》理财月刊联合举办的私募基金与中国黄金10年论坛于2007年6月9日在北京召开。以下为平行分论坛----公募与私募对话实录: 发展私募基金事业 完善资本市场建设 杜书明(银河证券基金研究中心主任) 各位朋友下午好!非常荣幸能够主持今天下午的分论坛,也就是公募与私募的对话,也很高兴和我们在座的同志来一起做一个交流。下边我先介绍一下参加今天下午讨论的嘉宾,深圳市顶诺投资公司陈诺宏先生;深圳同威董事总经理廖梓君女士;林园投资总裁林园先生;华夏基金管理公司副总经理张后奇先生;泰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高清海先生;中信基金管理公司总经理助理任通海先生。我们先做两个简短的演讲,随后转入嘉宾对话这样一个话题。 下面由我来做一个简短的演讲,我谈一下对私募基金发展的一些看法。从上午和下午的探讨大家可以看到有两派说法截然想法,一种就是私募基金想做就做,没有阳光化的问题,没有身份的问题,另外一个观点就是希望我们有一个加强这一方面的只读建设的问题。下面我就针对这个问题谈一点看法,我演讲题目是发展私募基金事业,完善资本市场建设这样一个题目。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类基金,在座都是对私募基金应该是有很长久的关注,对这两个工具我们大家应该说越来越清晰,其实这两类基金作为投资工具事实上处于理财市场的两极,所以我把它认为是一种互补的市场定位。从这里面我们可以看出来这两个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但是在我们的现有法制框架下,其实我们是对私募这一块采取了一个视而不见的态度,包括我们的《基金法》,我们《证券法》也缺乏私募证券只读的安排,所以这一点来看我们的确私募基金这样一个发展,的确提出了一个挑战,这种挑战不但是对我们监管的挑战,甚至对我们证券制度的一个建设提出了挑战。 我们可以看出来互补的定位可以在这几个方面得到明显的体现,一个就是不同目标的客户,我们私募基金主要定位在特定的富有的投资者和机构投资者这样一个方面,它的投资门槛比较高,但是我们也注意到现在私募基金它在香港,在德国已经可以针对个人投资者进行募集,这是它的新的发展。但是传统来看,我们私募基金主要是由美国市场来看;第二就是募集方式的不同,今天有很多概念方面的争议,我们先看私募,私募里面分为股权投资,还有证券投资这两大块,今天下午我们在这里面把我们的范围缩小到一个证券投资的这样一个范围。不同的投资目标,一个是追求绝对回报,一个是追求相对回报,你要灵活性就要丧失别的方面一些东西,所以我们说这个业务有它的不同。另外一方面我们说民间有高手,私募基金不喜欢曝光,所以我们的阳光化事实上给他一个合法的身份,但是这些人是不喜欢曝光的,包括我们的募集,我们说募集就是我们很乐观的来看,也不可能像我们现在的公募基金这样向社会大规模的募集,又有不同的约束极力机制,我们说它的报酬有不同的安排,不同的投资管理模式。我们知道现在的公募基金小的规模都有几十个人在里面,但是我们私募基金可能一、两个人就可以做了,所以它非常灵活,非常清晰化的一种结构。不同的资产流动性,就是有可能像索罗斯一投资就是5年以上,你受不了这个约束就不应该到我这里来,所以这些都是它的不同定位,造成他们成为管理的两极。 现在我们说又引入一个问题,就是私募和公募能不能一起做。原来我们公募基金现在已经发展到成为一个行业,因为它的规模现在已经达到上万亿,如果没有公募基金快速的发展,我们今天讨论私募基金可能还为时尚早,但是现在公募基金已经相对在迈向成熟的过程中,我们又有一个私募和公募能不能同时做的问题。在这里面,我们说最大的一个就是利益冲突,这个冲突主要表现在什么地方?交易部位的冲突。如果我做一个私募基金,能不能做得非常好?可以做得非常好,一个做空,一个做多,我永远可以跟客户说在任何市场上面我都可以做得非常好,这就是一个交易部位的矛盾。如果私募和公募一体来做,我们说这一方面冲突是非常大的。还有一个就是机会平等的冲突,我们看到了一个好的投资机会,是给私募还是公募,其实这里面也存在一个冲突。 私募基金究竟能给市场带来什么?我们过去其实一谈私募都是负面的一些东西,包括做庄,包括它的诚信,包括这些东西等等的一些怀疑。其实私募基金我们说这是我们一个非常大的物体,就是不同的安排,针对不同西方市场做的一个安排。这个安排我们从积极的方面来看,它是提供了一个舞台,这个舞台给有识之士提供了一个非常大的表现自我的平台,它提高市场的效率,可以促进我们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发展,当然这都是大话、套话,其实我们细想一下这些功能他都是有的。我们说私募这样一个舞台是造就英雄的这么一个舞台,但是我们不要忘记了这样一个舞台又是一个非常残酷的一个舞台。因为每一个在座的可能都想成为私募基金的管理人,因为管理别人的钱总是充满了诱惑,总是充满了这样一个挑战,所以我们说这样一个市场倒下的是成千上万的人,但是活下来的人都是从战争中成长起来真正的英雄。 又引出一个问题就是私募基金的发展会不会对公募基金的发展带来一个什么不利的影响,在这里面我们说就是著名的肖华总经理,他到了私募,引起了市场很强烈的反响,就是我们现在一些做私募的人是从公募做出来的,他们认为在这一个平台上可能更能实现他们的价值。但是在这一个方面,我们说这都是个人的选择,我认为这样在同台竞技的过程当中,现在还不到一个挤出的效益,而且在将来我们说由于它是在不同的分割市场上在做,所以也不存在一个相互排斥这样一个后果。私募基金我们说现在有不同的估计,有的说有6000亿、7000亿,又有人更乐观的估计说到1万亿,当然这些数据都没有很强的可靠的来源。我们说这个私募制度,从现在来看还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最大的一些问题限制,我觉得就是在我们证券制度安排里面我们没有私募的安排。现在私募证券管理公司其实是分为两块,一个是募集如何募集,一个是如何管理的问题。当然你可以说我注册一个公司,就可以来做,现在没有人管你,你可以注册一个投资管理公司就可以去做,但是你有没有信誉能吸引到资金这就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特别是我们的衍生工具现在应该说也是相对滞后的。我们私募基金自身的管理能力,诚信水平现在仍然不能取信社会,特别是我们没有令人信服的业绩的记录。 这一块如何解决,其实这里面我个人认为,我们是缺乏一个市场的中介的状态,也就是由它来替我们的投资者,你是富有的投资者,你可能对投资还是一窃不通,那么怎么办?我们可能会借助于包括在国外它的投资银行,包括你的私人理财的顾问,你会信他,然后由他作为专业人士再去评估,再去选择投资管理人,这样我们整个市场它才会有一个完整的生物链,否则地话在中间的环节还是有很大的距离。也就是有可能有很多优秀的私募基金做得很好,但是没有人把他们甄别出来。我们投资者想去投资,我们又投资无门,因为我们缺乏中介的一个机构来做这样的事情。 私募基金应该不应该纳入监管,这也是争议非常多。因为我们知道使私募基金名声大造是索罗斯,是巴菲特,但是让名声扫地,也有包括长期资本的公司,包括索罗斯劳苦基金等等也出现了很大的问题,也给金融市场带来很大的振动,这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注意。但是尽管私募基金,也就是对冲基金在美国可以获得注册的,是一个成本的考虑,但是并不意味着私募基金不受监管,而且它采取的是低线的管理制度,包括你要做衍生工具,你必须到美国专门管理这样一个市场部门登记成合格的基金管理人,你才可以做,特别是我们证券市场的一些基础性的制度保证了私募基金,可以在美国向成熟市场快速的发展。 我个人认为私募基金最积极的一个方面就是可以极大的推进我们资本市场的建设,我们的建设就是由于我们缺乏私募基金的募集制度以及私募基金管理的制度,我们通过这些制度的完善,我们说现在已经不能采取视而不见的态度,因为美国的《证券法》、《证券投资法》、《基金投资法》里面都提到,我们没有法律提到这一点,但是有公募必然有私募,你不能不提,所以还是涉及到一个基本制度的问题。最后祝愿我们私募基金的事业一路走好,谢谢大家! 信任基石--坚守契约精神 廖梓君(深圳同威公司董事总经理) 下午好,经过一整天会议,大家都很累了,所以我在很短的5、6分钟之内把我想说的话跟大家做一个交流。我今天讲题目的主题是契约精神,是信任的基石。以往的私募基金不叫基金,而是变相的融资或者是接待,市场好,一切看似繁荣,问题都被掩盖了,市场差,多数出资人受损,管理人出具,合约沦为一纸空文,等于没有契约。市场从92年到现在已经经过两轮牛熊市,大浪淘沙,剩下来都是有实力,信誉好的。在私募基金队伍里面不仅有优秀的有类似像晓扬、赤子之心、明达,但是也有浑水摸鱼的,尤其是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私募完全不等于优秀,我作为私募基金里面的一员,我觉得信用建设特别重要,尤其是谨防新一代的专家批着价值投资的外衣来做专家之实。交易这种道德风险是全球都不能够承受的,在我们新兴市场里面,市场参与者形形色色,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风险意识都比较淡漠,可以在最近一、两个月市场极度高涨的情况下,大家都有体会。 我们还有另外一个共同的特色,就是几十年习惯性的思维造成了资产管理者的血液里面都有一个内在的基因冲动,那就是不是追求利益的最大化,而是追求资产管理规模最大化。大家可以看到无形之中在各行各业都有追求资产管理规模最大化的冲动,国有企业如此,民营企业如此,公募基金也是如此,私募基金也是如此,这种冲动是没有办法抑制住的,只有善于引导它,才能够让它变成一种建设性的良好的市场力量,所以我们也寄希望于监管部门能够听到市场的呼声。法规的建设我个人感觉,这是留待监管部门考虑,但是引导制度德建设这确实是有必要的。私募基金行业要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确实是需要制度建设和一个良好的制度约束,所以我在深圳看到非常良好的私募基金这样一个空间,因为制度约束和均衡利益平衡的体制胜过了财富管理者个人的担当,所以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加强行业自律,倡导契约精神是我们这些财富管理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市场起伏本身有其自身的规律,牛熊市一定是交替的,不可能牛市一直延续下去,熊市才是信用和生存的试金石,衡量一个管理人是否真的具有专业操守和专业素养,不仅是看他在牛市里面能够赚多少钱,还要在看他如何保存资产,看的是长期多年积累的盈利记录。 讲到长期,如果做好长期保持盈利记录,我这里就想介绍一下我们多年来形成投资哲学,那就是以一种家庭妇女或者是老太太拿钱到菜市场买菜那样的心态去买,那就是买到便宜又好的东西。但是大多数人都贪婪了,涨了高兴还要再涨,跌了心里面就恐惧,赶快割肉,所以追涨杀跌就成了股票市场的现象,掌握资产生长的内在逻辑,具体说来就是我们投资哲学就是投资好的公司股票,这些公司一定要有好的发展轨迹,可以找到成长的发展轨迹,第二就是远离自己不懂的股票,重组,大股东在这里编故事的我们一般都不介入,我们要做的就是只赚取我们懂的这一部分,属于我们自己阳光下的利润;第三树立真正价值投资理念,掌握赚钱的基本原理。其实赚钱的基本原理,我个人很简单,在一个合适的价位上买好公司的股票,然后跟着他让你的财富以复利的形式年复一年增长。我想起我们董事长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我们愿意做轻轻松松而快乐的财富管理者。 我借助今天主办方会议的标题私募基金与中国黄金10年,我希望募集基金在未来10年,用自己非常规范的行为和非常优异的成绩,以客户的口碑来赢得行业的发展。很多人问我怎么看待市场,怎么看待今后,我突然想起一个词,对于未来我们行业的发展,对市场的态度,我想用一个词来形容就叫“虎牛流行”,我同意杨骏先生分析中国未来无可限量发展的前景和资本市场无可限量的发展前景,同时也同意赵丹阳先生所说的,我想要在现实像牛一杨小心翼翼,一步一步迈出来,最后也愿在夹缝中生存,见证并亲历了17年证券市场,能够共同努力,树立私募基金的品牌,做规范化基金业的守望者,一起迎接财富管理业的春天,谢谢大家! 嘉宾讨论及观众互动 杜书明:谢谢廖女士精彩的发言。下面我们转入精彩的对话内容,有请嘉宾上台。今天我们非常高兴请到在私募基金行业里面的佼佼者,还有一些从公募基金转到私募基金的人士,还有一些现在在做公募基金的三种特别关注的行业主体,下面我先问几个问题,然后把话语权给在场的观众。首先我想在座的对于我们私募基金这几家做得非常好的,可能有一定的了解,但是今天机会难得,我们还是希望他们现身说法,他们现在究竟在做一些什么,我们先有请陈先生介绍一下你们公司现在的所思所想。 陈诺宏:其实我也算是私募基金的一家,但是我们公司没有什么知名度,虽然我从事股票投资有挺长的历史,今年有14、15个年头了,但是做私募是后来一段的事情,是因为自然而然发展起来的。作为个人投资者做得比较成功,慢慢就有了小圈子范围朋友序列、亲友序列的客户产生委托关系,慢慢就有了最本源意义上小范围投资的形式。之所以10多年投资发展到今天,有比较过得去的成绩,归功于长期的价值投资,归功于长期坚持在中国证券市场,中国股票市场里面踏踏实实找好公司来投资。 林园:我就是个人投资者,到今年年初他们深国投找到我搞一个信托计划,就成立了林园投资,现在也是刚刚开始,3月份才开始做。也没有什么别的想法,今天说私募、私募到底合法不合法我也不知道,咱们不要去说这个事,说这个事领导也不爱听,等到它合法了领导也爱听,也顺耳朵,所以我现在不爱说这个东西。我的意思就是既然这么做了,就做一个业绩记录,买我信托的人也都是熟人,生人都很少,基本上没有,总共200个人,生人我估计没有超过10个人,都是熟人,这些人你打他也不走,就是跟着我,目前就是做一个业绩记录,别的也没有什么想法。 廖梓君:我们大概是在2001年的时候,公司主要的投资组合就转战到香港,那个时候香港H股平均市盈率是单位数字,我们那个时候是全世界最便宜的板块,平均市盈率不到10倍,那个时候H股指数大概也就是1700多点,所以2001、2002、2003年是在香港。2005年看到股权分置改革已经走上了正轨,看到了A股市场非常好的投资机会,于2005年底我们回来。回来以后,当时举起了价值投资的大旗,我们2005年中仓的股票仍然持有,也为我们的客户创造了6、7倍的收益,我们的投资轨迹非常简单,就这样子。 杜书明:刚才我有意把话语权先给了私募,因为私募和公募的确不在一个起跑线上,特别是我们公募基金现在有政府护航,而且有市场支持,现在已经基金当股票炒了,我们从来没有这么牛过,发基金还要限售,还买不到,所以下面我们就想听一听公募基金,其实他们也有他们的酸甜苦辣,先让高总介绍一下你们的情况。 高清海:私募基金开会,公募基金捧场。看到这么多私募基金的朋友,都是证券市场上的战友,已经这么壮大,我作为公募基金的从业者我感觉到非常高兴。其实从我本人的经历来讲,我以前长期在信托工作,可能比各位的私募基金历史信托意义上来讲,从业经验比较长一点,但是做公募基金以来,差不多泰信基金管理公司由我负责筹建4年左右,资产规模100亿左右,股票一个是是两个,泰信策略和泰信优质生活,泰信策略被评为优质的股票,泰信生活目前回报80%,去年4月份成立,还没有翻番,比私募基金提前翻几番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最近研究一个课题,我自己做社科院的博士后,就研究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的比较。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本质上没有太大的差别,归属同一类的组织叫什么?就是受人之托代理财,这一点是殊途同归的,只不过募集方式有一点差别。我最近研究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融合之道,如果能够融合就要探讨道路在哪。廖梓君是我的同学,她说信任契约是我们积极发展的基石,我想恰恰是受托的责任,包括机构投资者,因为你比较大还承担社会责任,如果做不好有可能带来一些社会问题,所以还有一个社会责任的问题,所以就这一点而言,公募基金、私募基金如果规模达到一定的规模,就没有本质的差别。作为受托人的责任,第一是收益性,第二你如何取得收益,坚持一定理念的情况下,按照一定可复制的模式区市县收益。有一个哲理就是潮水退去以后看是不是有人穿着裤衩,但是我自己观察很多人穿着裤衩并不意味着他没有裸游,有可能他游的时候没有穿,但是潮水退去以后穿上了。我最近研究了巴菲特2007年报告,他在试图向投资人说什么,他不仅仅告诉你我的回报,还告诉你怎么取得这个回报,把他的投资一一讲清楚,不但要有业绩,可能还要有一个可追溯的过程,也就是证明自己在水下也是说得过去的。 我们可以统一有的基础,也就是你的诚信,对价值投资理念始终的坚持,另外你在策略上有没有足够的适应这种复杂局面的政策,也可能未来10年都会体现。所谓价值投资就一定是长期投资吗,长期的投资就一定投资不动吗,这都是一些困惑。前些天我去开了证监会的那个会,他们强调两点就是控制风险,第二就是坚持理念,但是我就感觉到这些要求有时候互相矛盾,从控制风险的角度来讲,当一个股票价值被高估的时候必须卖掉,否则就下跌了,从坚持长期投资理念的角度来讲你又不应该卖,也就是作为监管提出目标让你无所适从,你卖多了市场交易频繁他不主张,可是高估了都不卖这不是越涨越高吗,所以我觉得这些理念不但挑战我们整个公募基金行业,也在挑战我们私募基金行业。我不太清楚在座同仁都是怎么操作的,是不是也是长期投资、灵活操作还是始终不动,从一季度公报来看,所谓价值投资理念,不管是名义上还是实践上,给我们现在基金经理提出很大的考研。很多基金经理就说业绩为什么没有战胜指数?第一就是股票涨上取得东西都不是价值投资的东西;第二条就是资金持有人大规模资金收回,导致他没有办法做,这就是两个原因。我们不得不反思下半年我们公募行业是不是长期落后于指数,以便所谓价值投资理念做一个注释。因为我在这个行业从业时间比较短,也没有想透,如果将来有机会可以再深入交流一下。 我最后谈一点就是在坚持责任和理念方面,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应该团结一致,共同发展,互相支持。我不知道最近6月4日大跌的时候,我们在座各位都是怎么操作的,我讲一讲我们公司怎么操作的,我个人持有什么观点。我前面写过一篇文章,也就是硬币两面都是非理性的,但是不意味着我们只有沿着硬币才能出头。也就是前面的上涨都是非理性的,我在6月1日的时候住院是因为肾结石,住院的时候他们看我的医保卡,就到处向我咨询,他一边给我碎石,一边看着股票图,我非常害怕,非理性到这个程度股市肯定不行了,我说我拒绝这个市场做出判断,我觉得现在市场兵不兵,工不工,医不医,这是非理性的。陆续调整以后我又写了一篇文章,就是现在仍然是非理性的,我给几十万客户发短信让他们看,坚持这个时候不能再去乱杀,我把基金经理叫到办公室,我看他们一直买股票,我说力度不够,我说我建议你们买,作为一个机构投资者责任的角度来讲,非理性的我们有义务要抗争,6月5日一直涨到96%,而且我中午给四个机构打电话,广发机的老总我说怎么样顶都顶不住,还有没有钱,干,还有北京一家最大的保险公司基金投资老总打电话,也是我的师兄弟,我说能不能买一点,结果他也下单买了一些基金,还有北京一家大的基金,还有很多私募打电话说能不能杀,我说不能再杀了,再杀我们也成了猪了,我们杀别人是猪,自己也成为猪被他们杀,这又何必呢。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团结起来的目的是什么?是因为我们一起,大家在阳光下走向灿烂,不要在月光里面走向黑暗,谢谢大家! 杜书明:今天我们时间关系,不能让高总继续讲下去了,下面可以请高总继续谈。下面我有一个问题问张总,因为张总我们知道华夏在我们业界应该是做得非常靠前的公司,他们产品线也是最全的,各方面他们都走在市场的前列,他们也管社保,还有一些企业年金,像这些我们说随着发展,可能下一步大家更关注的可能是委托理财这一块,专户理财这一块,我想问张总,就是你们在公司整个业务构架下,我们说以前大家就有怀疑封闭和开放之间有利益冲突,现在我们好像也不明显,现在又有企业年金,下一步又有专户理财,这些业务方面如何做到协调。 张后奇:非常感谢经济观察报提供这样一个机会,我先不正面回答主持人的问题,我感觉今天的会确实是私募基金机构誓师大会,好像没有公募基金太多的事,我看名单上挺多的人,我也经常参加基金行业的会,是比较孤独的会,高总作为总经理出席很难。听下来以后,像但斌总经理,王丹枫女士,还有刚才三位老总的介绍,我觉得受启发挺大,也就是投资做专业的方法,做专业的事情,公司专业形式这一点上是相通的,这是第一点的体会。所以我想要说的这句话,就是今天我进来之前,有一个朋友给我发短信,说这个会议一票难求,600、700人,700、800人,我说挺奇怪的,刚刚大跌之后在北京竟然这么多人聚会,感谢上帝对我们的祝福,咱们的主题是黄金10年,这样才会有这么多的人在一起讨论我们的未来,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客户,我们自己发展的问题,这是一个好的繁荣的增长。作为公募基金为主的,在中国基金业第10个年头走过来的时候,我们觉得市场已经证明了市场交易对手多元化,对于市场健康发展是有利的,不能说一统天下对市场更好。所以我想有专业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参与这个市场,对于市场的活跃和繁荣是健康的,这也是我个人的一点体会。所以我想再这样一个会议上,就是作为主要来管理业务基金公司的管理人员,我自己想澄清两个观点。 第一就是大家讲的私募基金,我觉得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和私募基金业务不是一回事,所以今天来的可能除了我们这两、三位,下面大部分都是来自私募基金机构的。像我们基金公司也有私募业务,比如说全国社保委托我们的业务这是典型的私募业务,华夏银行还管理亚洲债券基金组合也是私募业务,我们还管着近30家企业年金组合也是私募业务,所以我说私募业务不仅仅是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管理的,我们作为专业的证券投资基金也在管理着业务。 在做这个澄清以后,我来回答杜书明博士刚才问的比较挑战性的问题,也就是利益冲突。刚才他在说,我就跟任总说,如果他让我跟私募机构PK,我说没有PK,我们都是做共同的事情。包括他刚才讲的理念和原理,只有规模和大小,公募基金业务和私募基金业务如果说有什么区别?我想它的党的阳光雨露比较冲突,是证监会立法,尤其是最早的5家、10家公司是自上而下发展起来的,而私募基金管理机构是由民间市场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今天在会上我们也听到了大家呼吁立法,呼吁这个行业共同的认知的一些理念和规则,这是健康发展的好的现象,所以共性上应该是殊途同归的。关于利益冲突,我个人觉得目前完全是不存在的。大家想一想我们现在的公募基金是天天排名,每周排名,杜博士他们就在干这个事情,每一个基金公司都要面临巨大的压力,用活期存款的方式来应对投资,所以每一个基金经理把他的生命都看得很重,公募和私募最近也有人员的互动,哪一天做大了也可以收购公募基金公司变成公募,同样公募基金经理离开公司,选择机制可能好一点也不是什么奇怪的,中国这两天是高考,小平同志恢复高考以后,我们人才就像印刷人民币一样印刷,所以不担心选不出优秀的人才,所以利益冲突的问题,就目前来说肯定不存在的。华夏基金管理公司,我面临一般的投资人的时候,大家到我们基金室,每一个基金组合你想输送都没门,在这个平台上你能保证5年后还能在这个平台上,而且公募基金管理公司这种高流动性和这样一个比如说他是很难下指令,这一点肯定是不可能的。我想将来规范的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在不同的投资人之间你能利益输送吗,如果你做得不好,你就违反了你的投资理念,你没有诚信最后可能就做不下去。我就回答这一点,谢谢! 杜书明:谢谢华夏基金管理公司的张总。我这的最后一个问题要问中信基金管理公司的任总,我们知道现在大家都强调价值投资,这是我们市场非常大的进步,但是我们知道现在如果市场上涨了,只有相对的价值投资,好像没有绝对的价值投资,在这个方面你个人有什么看法? 任通海:谢谢杜博士的提问,也非常高兴参与经济观察报组织的私募基金的会,我非常同意高总和张总提的概念,因为我们都是在基金公司,今天谈的是私募基金与中国黄金10年,其实刚才跟经济观察报刘总编在一起也探讨,也就是这个概念在国外,实际上国外和国内分别有不同的所指,有的说是私募股权投资,有的说是对冲基金,实际上我感觉就像刚才张总也提过,其实我们跟国外金融机构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没有基金公司这个概念,更多的是资产管理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和基金管理公司实际上是混在一个公司范畴里面,机构和业务确实是两个不同的范畴,这是一个概念。 第二我觉得在回答杜博士问题之前,我想大概在10年前这个时候,我们开始讨论中国基金暂行办法,大概是在1997年,1997年底的时候我们一直在探讨这个初稿,当时的时候我印象很深,就是证券公司做自营的人员是强势,公募基金的概念是不被社会所结束的,公募基金本身也不是市场交易规则的制定者,很多证券公司自营部门的人员是不愿意到基金公司来,他觉得这个市场不由我做主,而且很长时间,在中国这样一个信用文化的土地上,公募基金能不能发展起来。这种讨论其实也折射出了公募基金在当时也是一种夹缝中求生存,也是在尝试当中求发展的过程。今天私募基金,廖总也提到了夹缝中求生存,我觉得市场环境的变化,自然就给大家提供一个尝试的空间,自然就会给多元化的投资主体提供发展的余地。刚才提到公募和私募的利益冲突,就我的感觉从整个私募基金的发展来讲,形式上,募集方式上的不同,或者有一些操作技术上的不同,并不代表两者有着对立,或者有着明显的分歧。从整个基金经营机构发展来看,基金公司最开始的人员基本上都来自于证券公司,现在也有一部分作为私募机构当中的操作人员,或者是自己发展起来的,或者是相当一部分从公募基金转移过去,或者是借鉴了公募基金的控制机制和管理模式。我觉得大家实际上在本质很多方面是一脉相承的。第二点说到价值投资理念,作为中信基金它刚一成立的时候,以第一批百亿基金受到市场的关注,其后又经历了熊市阶段和最近一段牛市,我们是走的一个完整周期,作为一个公司走了一个完整的周期。我们深切的感觉到,就是坚持一种投资理念,是需要一个公司整体文化和机制的成熟。单独依靠个人来去做一件事情,我觉得在很多方面是对人性的一种挑战,所以在这个意义上,一个公募基金逐渐成长的过程,它机制不断完善的过程,我觉得是给私募基金提供了很多借鉴。 另外我觉得从发展路径上来讲,国外现在所谓公募基金,其实当时也是在波士顿地区很多家族资产委托个别机构操作逐渐发展到现在,我们国内走了另外一个趋向,可能公募基金现在比较大,但是其实私募基金也同时开展。价值投资也好,或者是内部管理模式也好,我觉得公募基金现在所形成很多经验,是对整个市场的操作都是一个非常宝贵的贡献,我觉得贡献率、机制以及人才的积累,这是目前我们如果说私募和公募是对立的,这是公募的优势,但是这并不是公募机构才单有的,私募基金在通过信托也在分享这样的机制,所以未来的发展不是公募和私募PK,而是大家共同繁荣市场,共同为不同的目标市场提供服务的一种合作。我先简单谈这些,谢谢! 杜书明:谢谢。我先开了一个头,下面我们利用这样一个宝贵的机会,看看大家有没有什么问题,和我们在座几位业界的人士交流。 提问:我想问一下有的基金经理提出合理的市盈率可能是在一年的定损利率反过来大概是40倍的市盈率比较合理,不知道各位认为这样计算方式合不合理。另外想请各位经理人能不能谈一下这几天大跌大家怎么操作的,对于未来市场走向怎么看? 陈诺宏:谢谢你的这个提问,借这个机会我非常荣幸能够坐在这个讲台上代表深圳私募界的人士回答你的提问。刚才几老总讲得都非常好,在我看来整个投资生态圈共同组成部分,除了公募大海里就没有鲨鱼,也没有鲸鱼这样的鱼,缺了私募市场就只有小虾米,中等的虾就没有了。所以我们双方都是共同为中国股票市场,中国资本市场进一步发展壮大,进一步走向繁荣,共同分享实体经济成长和繁荣的成果,共同在一块做这个事情。刚才这先生提问,也关心投资标的标准的问题,这个标准我想基本上国际通用惯例是按照无风险收益它的倒数,相比倒数就应该是合理的市盈率的范围。实际发生的价格波动,指数的波动是完全可以偏离市盈率很大的区间,可以有很大的偏差。比如像目前最新一年期定律已经到3,我记得是3点几,它的倒数应该是33倍市盈率。比如说中国黄金10年长期经济增长看好的这种前景,咱们的市盈率和美国不能简单比,美国比如说它的国债利率是5左右,它的合理市盈率是20倍,但是它的成长是20%都达不到的,绝大多数公司,像道琼斯30多家成份股,2007年的成长是预测8%左右,2006年成长也是7、8%,所以它的倒数20倍反倒高了,咱们33倍、32倍平均市盈率反倒低了,因为我们GDP的增速都超过10,按照上午其中一位演讲者的估测,预计实际GDP每年低2个点,过去十年每年低2个点,这都不得了。所以实际上市公司很多行业,很多公司业绩增长是远远高过20、30这样的比例,所以我认为我们市场比较长时间合理波动的区间应该是30、40倍市盈率会存在若干年,直到周期呈现明显出现下降的态势才会转变。 高清海:前期怎么操作华夏可以,后期操作我们就是涨多了就要买,跌多了总要买,有合理的股指空间,有情绪化的判断,我判断后市,就是不正常上班的人还必须得放弃这个行业,把这个钱要么交给你们,要么交给我们,他们创造现实的财富,我们创造虚拟的财富,缺一不可,但是收益的过程很痛苦,因为不可能有绝对的理性,有一部分人把钱交给我们的过程会带来振荡,这和技术面和政策面没有关系,只是一个国家从民族发展角度来看就是这样子,唯一的办法就是高抛低吸,谢谢! 张后奇:这个问题本来基金公司很少说投资,但是这一次大调整,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今天晚上有让我回答这个问题的片断。因为我是公司的新闻发言人,但是投资的事情通常我也是挺为难的事情,大跌的那一天经济半小时记者到我那来,看我们基金经理人该午睡就午睡,不这么恐慌,我说不光是我们这样,大部分基金公司都是这样的。公募的基金管理公司它不外乎就是所谓科学的管理流程,有一个大的团队在做,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第二就是有一个严格信息披露的渠道,你做什么进浴缸表演必须说清楚,还有公司内控的风险机制,基金经理是不能下单的,说基金经理是操盘手这是错误的,基金经理和独立交易不是一回事。基金经理和风险在基金这个行当里面,经济半小时记者问我,我说我们是分行业的研究员,一个优秀的研究员一直盯着几家公司,他绝不能预测明天是涨还是跌,没有人预测涨和跌在经济公司,策略分析师也许会关注一下。所以回到这个问题,就是一个好的基金经理一直盯着他认为好的公司,结果突然这个公司和行业发展没有任何发展,股价跌了40%,你说他应该跟什么,所以我回答你们在4号、5号,主要是这两天,我们买了100多亿,因为我们现在管理的资产规模是1400亿,这既不是组织上的要求,也不是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因为基金经理还是要给投资人赚钱,不要想那么高尚解放天下,所以还是本着他一贯投资哲学和投资理念,他觉得这个公司没有理由连续三天、四天暴跌,这个公司我一直都在看,某一个行业平均或者是一个公司平均的都是不一样的,对高科技企业,煤炭行业、钢铁行业市盈率要求都是不一样的,不会根据记者报道现在市盈率平均40倍高了就卖,没有一个基金经理是这样操作的。所以我说如果有差别的话,这些东西我们私募基金管理机构,刚刚任总也讲到,如果你形成了一套规范技术流程,你也会这么干的。但是我们有很多的老百姓是听消息的,听说重组故事,而且我不认为所谓价值投资就不能够投资重组的股票。因为重组是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比如说像互动重机本来是不好的股票,但是成为国有以后呢,所以简单帖标签是没有意义的,但是恶性的炒作肯定要付出代价,所以经过市场磨炼的基金经理,有一句话就是对市场呈敬畏之心,这对于所有的基金经理,不管是公募还是私募都是一样的。 提问:私募基金现在规模也就是1、2个亿,当它到10、20个亿之后会不会有老鼠仓,我私下问到林园他说肯定会有。另外你们基金经理个人的钱会不会跟私募基金绑在一起,请廖女士回答。 廖梓君:我们公司股东的钱也是和客户的钱平行管理,刚才你问了一个到了10亿的时候会不会有老鼠仓,作为庄家做募集基金,一个亿、两个亿也会想办法为自己开老鼠仓,但是当你把自己个人财富增长和整个公司财富增长和管理整个客户的资产品牌挂起钩的时候,我觉得这些问题对于我个人来说已经不是问题了。能够到私募基金来做的人,都不是为了钱财的增值,而是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像我们公司,我刚才听了大家的介绍,这几天大跌的时候是什么策略,我们公司没有任何的买和卖,因为拿着的好股票没有怎么跌,我们仍然相信跟后每年仍然会有30、40%的业绩增长,足够我们再持有2、3年,只到整个行业出现业绩滑坡以后我们彩绘做调整。我们公司持有的股票,平均一年都没有一次的周转率,相当低,这是我的回答,谢谢! 林园:当时他提这个问题的时候,我就想这个人为什么老提怪异的问题,他的思维方式就有问题,他老是把别人都想成贼了,所以我当时就跟他开玩笑,我说以后肯定要做。 陈诺宏:这里面讲到一个数据1个亿、2个亿,我觉得现在很多私募都远超过这个规模,这是第一点;但是第二点私募管的总的规模我不认为是1万亿。我说齐主任有一个数据有误,引用了很多年,其实最早是夏斌所长,98年前后说私募基金有4000亿,现在把全国包括林园这样知名的和我们不知名的全部加上去,再乘上一个系数,比如说1.5或者是2.0的系数,才达到夏斌老师测算的规模,我不认为有1万多亿,不可能的。 张后奇:实际上我刚刚看到一个报道,我就插一句,实际上还有私募基金怎么定义的问题,因为大家都知道现在市值是多少,流通市值比如说6万亿,公募基金总资产不到1.4万亿,散户如果有2万亿,其他肯定都是在机构手里,包括私募,各种专业投资公司,如果说这些都是私募2万亿也不只,但是如果只发信托计划的1万亿肯定不到。 陈诺宏:委托合同关系,所有权不转移的,管理权受托管理的算。比如说我和林总之间我信任你,我有100万委托你管理,这就是一种私募行为,这种行为都算进去,我测算是3000、4000亿,也不可能达到1万亿,业界影响也没有那么大。 张后奇:其实私募大家盯住都是这些明星老总,但是证券公司的结合理财计划,银行的人民币理财产品,包括有一些信托公司自己做的,他的募集方式都是私募的,严格广义上来说,只要买卖股票,它都是广义上的私募组织形式。像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包括信托公司都在用,因为公募和私募有法律定义,你们注意只有我们证券投资基金,较公募基金它是可以在所有媒体上做广告,《公司法》规定你有信息公开披露的程序,信托计划是以投资标的物,投资的对象都是以股票市场,我认为它都是广义私募的概念。所以如果只是盯着这几位老总,那肯定不是这个概念,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我觉得公募在中国也有很广阔的发展前景,也就是毕竟那些大爷大妈不能像林总经理那样,他只能相信党的阳光雨露,跑得了和尚跑不了庙,所以组织体系和管理流程目前还是比较规范得多。我们现在社会总存款是35万亿,城乡居民存款是17万亿,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人都有理财的需要,所以我说感谢上帝对中国的照顾,但是大家不要太疯狂,钱要慢慢的赚,公募也好,私募也好,钱要慢慢的赚,理性的赚。 杜书明:我们时间有限,最后两个问题。 提问:我想问两个问题,这一次大跌,我想问一下在场的各个机构,你们在大跌之前的仓位是多少?另外一个就是你们在这一次大跌之后损益的情况怎么样?包括在最近半年时间里面,你们的收益情况怎么样,还有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在未来一段时间,哪些宏观政策,包括一些甚至于金融产品的推出会对你们的投资情况作出相应的一些影响,谢谢! 杜书明:因为我们不关心过去了,他们现在该实现的都实现了。 林园:我的情况是这样的,因为我的投资习惯是永远满仓,我帐上有1万元全都是满仓,你跌下来我也没有钱,我的市值现在应该还是最高位的。 提问:今天的会开的圆满成功,我想问一下廖女士、林园总经理和陈总经理,短短时间内你们的著术有哪些? 廖梓君:我一直在业务第一线,很少写东西,今天我听到高总高抛低吸我对这个保留,我是长线持有者,基本上很简单挑选股票的原则,找国民经济几大行业里面增长最快的行业,这个行业里面前三名公司,比如说银行股我只会看招商银行和浦发银行,地产股在我眼里只有万科和类似华侨城这样的,也就是这有第一名、第二名的企业才会进入我们眼里面,如果我看价位很合理,买了以后就不动。因为我既不能预测什么时候国家出政策,也不能预测什么时候是高点还是低点,做波段操作的是很自信的人,我不是那样的人,我不清楚高点和低点在哪里,我就老老实实拿股票两、三年。虽然价值投资看似慢,但是收益率并不低。大家可以看一下在深圳成长起来的招行、平安、万科,这些已经给投资者带来10倍、20倍,甚至上百倍的回报。我借用今天但斌和赵丹阳先生两位的话,就是发现了好公司你就一直持有它,因为你持有的时间够长,如果这个时间你再来来回回做交易,实际上是增加了自己成本,把自己的钱交给一家好公司,你就能够分享他的经营和成长的成果,道理就很简单。谢谢! 提问:我问一下廖女士,就是坐在你边上那一位华夏基金的张总说公募基金、私募基金不分家,公募基金也可以夺私募的业务,之后如果公募基金解决了合规性的问题,也开展了专户理财,很多私募业务,甚至和信托公司进行合作,公募基金像华夏管了1400多亿,每年管理费很多,养了一大批研究人员,投研能力特别强,不能说中国光有万科和招商银行,他们视野更宽可能有更好的选择。这个时候你作为私募基金是2、8分成,你也就买那个股票我凭什么分20%给你,公募基金又有口碑又有实力,他们也能做私募业务了,那个时候你们营销怎么做? 廖梓君:这里面我觉得公募和私募,实际上这个市场既要有牡丹,也要有玫瑰,大家只有差异,而不会存在什么竞争。你刚才谈到为什么私募基金这一块有20%的业绩报酬,可能是低了。私募基金基金经理品牌效应能够成为一些有品牌的私募基金,都是因为他过去非常良好的投资业绩,客户对他有一个信任,这个信任最后我估计形成了明星私募基金经理人的溢价,大家愿意支付20%的业绩报酬给他。还有一个我觉得私募基金提取20%业绩报酬一个基础就是私募基金的灵活。比如说随着股指期货的推出,今后私募基金在它的产品设计里面把股指期货套利在里面,能够非常灵活的设计出来满足市场和客户需要的品种,这就是一些附加值,会因为这些附加值做一些提取20%的业绩报酬。就以我们公司去年来说,一个非常大的信托产品其实就是当时投资了未上市的金融类公司,随着它上市了以后,因为大家知道未上市的股票估值就是20、30倍,一上市就是80、90倍,我们可以做未上市之前的股权投资,让客户分享这一块的收益,但是公募是做不了的,这就是我们为什么可以提取20%业绩报酬的一个现实情况。 提问:我想再问廖总一个问题,你们作为私募,你们做股票就是傻瓜投资法,而不看图形,就是一味着买着捂着,但是碰到中国宏观经济开始减速,或者是下滑的时候,你们会不会减仓,你们作为一个私募机构又要讲究诚信,你们又不做交易额,哪个券商能跟你们有更多的优惠的合作呢? 廖梓君:券商想要从我们管理的基金资产里面赚取手续费,我觉得他们会满失望的,这一点我已经感觉到了。但是并不是说我们不对这些市场关注,几乎我们每天美国联储公布什么政策,因为美国是一个风向标,如果它的经济出现了调整或者说停顿,那我想大概4个月后,半年后喷嚏就已经打到了我们中国来,所以我们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宏观数据跟踪和分析判断,只是说当我们投资的股票他没有出现根本性的行业衰退和公司经营基本面发生重大的调整的时候,我们一般不做大的调整。 就像今天但斌先生给了大家一幅图,是道琼斯指数在过去20年,大家看到每一次历史事件发生的时候,他都会有一个短暂的下跌,但是从历史长河来看,指数长期来说是不断往上走的,原因是两个。第一个就是这个指数编制方法大家应该明白,永远都是把坏公司剔除出去,好公司不断加进来,所以它长期是向上的。另外一个就是全世界物价长期而言资产都是上涨的,10年100万和现在的1000万购买力是差不多的,所以短期的波动对于我们来说不重要,看重的还是一个企业长期发展,短期的波动我觉得就像海里面一朵浪花,很快就会被时间平滑掉。 提问:最后一个问题我想问一下林园老师,因为我也是做私募基金的,我觉得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最大的一个区别,公募基金主要是提取管理费,在一、两个跌停板可以安心睡觉,私募基金讲究客户利益最大化,这里面私募基金它的品牌效应我觉得是个人的品牌效应,包括林园老师他是以个人的名义,很多私募基金管理者他也是以个人的信誉来作出私募基金的品牌。这里面也谈到了现在一个人性化弱点的问题,因为私募基金和公募基金不一样,主要的操盘手总要有一个人性化的弱点,这里面我也谈一下我们私募基金它分为四种人在管理,一种人是研发,第二种人是操盘,第三种人是基金控制,第四种人是止损,非常有系统的管理模式。但是这一次五个跌停板的时候我发现一个人性化的弱点在我们当中产生了。据我了解两个上海的伙伴在这里面也损失很惨重,我就谈一下我心里的过程,我想让林园老师回答一下,他不可能一帆风顺从8000元涨到4亿,中间肯定会有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他最痛苦的时候他是怎么想的,他是怎么样克服人性化的弱点。 林园:你说的这个经历我没有,我确实是感觉一帆风顺,因为我没有投资失败过。你说4个亿那是2005年。我有时候也碰到跌,那你就不看它,根本就不管,跌了故事也没有变少,我从来不想在股市上捞一把就走,跌就跌,我很低点买进来了,如果跌到超过50%我就会斩仓。另外我们公司每月的指标都是要跟踪的,公司指标肯定没有问题。比如说我今天持有这个公司,我算三年的帐肯定是算清楚,三年一定要赚钱,12个月不赔钱。我简单地说,我持有的股票不卖它不会跌,跌了就怪了。 杜书明:我想问在座嘉宾都想问的问题,但是都没有问出来的问题,是什么问题?现在都说要坚持长期投资,我们请在座的专家每人一个能够持有10年,并且能够赚钱的股票? 陈诺宏:如果10年,我首推招商银行。 林园:我跟他一样招商银行,茅台酒也肯定不会亏钱,黄山旅游也不会亏。 高清海:我们的股票在组合里面都有,回去看看前十大的股票我们都持有,我相信这些股票也不会输给刚才这两位说的这些。我记得有中粮地产、雅戈尔、万科可能也有,但是我记得季报里面有披露,我也不能说现在没有变化,只是供你们参考。 廖梓君:招商银行确实是我们共了第一重仓股,而且当时我们持有是2005年下半年发售认股权证的时候,我们测算有16%无风险套利,大家知道无风险套利对于我们来说是非常有吸引力的,买它也是买它未来三年、五年,我可以这么说,当市场上2005年一片哀号的时候,我们在深圳报纸上就推招商银行和万科,我也是首推招商银行,因为招商银行、交通银行,由于他们的法人治理越来越完善,有望成为类似像汇丰银行这样子的股票,可以给大家带来长期的收益。另外我还可以选中国平安,H股的价值比A股便宜了将近30%,我以H股的价格来说持有平安,这里面不是以A股,而是香港H股的价值来看。 张后奇:我跟大家说是有风险的,因为我既不是投资总监,也不是基金经理,所以我说是有风险的。其实这种大股票说的是国家核心竞争力,所以我说三个股票,第一是大青铁路,第二是长江电力。 任通海:杜总问的这个问题,让我想起大概两年前美国大学基金会到公司来访问,他们投资总监在临走之前我们交流,他非常认同我们的管理模式,包括我们的理念,他问了同样的一个问题,说如果我现在有一笔钱给你,如果投资中国投资10年,你建议我投资什么,他当时让我推荐10支股票,那是两年前,当时还是在熊市的时候。其实这个问题我觉得提出来之后,是对国内投资行业是一个满有挑战性的问题,一方面就是说国内现在是不是有向国外成熟市场当中发展起来的成熟的投资者和有风险收益定义非常明确的资金,足够多的资金。我于是说时间,可能还要跟资金风险收益定位来匹配,是学校捐款的投资运作,它可能有它低风险的运作,实际上我们以前在做国外基金运作的时候,比较偏重于公共事业,比如说道路交通、电厂,这种新兴市场正在做基础发展的时候,基础设施投资是很长期的,包括港口,但是中国本身的经济发展也是处在转型的时候,包括二级市场证券流动性投资很强的市场也是新兴加转轨的时候,上市公司本身的内涵也在不断地转变,如果在这个阶段我们笼统地说,就是某支股票去投资,我觉得也是有一定的绝对性。所以当时我们非常诚恳的告诉国外这家机构,我们看好一些行业,但是如果要推荐10年的一家公司,我们现在还需要进一步的观察。谢谢! 杜书明: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感谢六位嘉宾精彩的对话,也感谢在座的积极参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让我们公募和私募基金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未来,谢谢大家!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