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节能减排新市场亟须资本输血 风投私募齐争先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8日 21:44 中国经营报

  编者按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中国也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推出自己的“节能减排”计划。在这一新国策下,行业面临调整,企业面对商机。无论是国家、企业还是个人,都在明晰责任的同时,寻找自己新的机会。

  “这相当于国务院直接给我们下达年度工作计划了。”黄三星边开玩笑,边把刚打印出来的《国务院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工作方案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递给李军(化名)。

  黄的公司名叫北京中能环科,从事的业务不为公众所知晓——高温蒸汽凝结水回用。

  李军是一家在国内最为活跃的风险投资基金的董事,因为领导过IT、消费品等领域的几个著名投资案例而在业内闻名。“节能、环保,是我今年的新重点。于是,我找到了中能环科。”李军说。

  就在黄、李会晤的两天后,在规模颇大的中国企业国际融资洽谈会上,天津东联创滨节能公司的总经理许俊忙的不可开交。他一天接待了十几拨国内外的投资人。

  在节能减排政策不断收紧之下,情节相同的资本和实业的约会故事正越来越频繁地上演。

  节能领域诞生下一个“无锡尚德”?

  事实上,中能环科的好日子也是最近一两年才刚刚开始的。“以前水和煤的价格都低,浪费一点不算什么。”中能环科总裁杨宇程说。“但近些年里能源价格的不断上涨,使得中能环科的商业价值越来越可行,越来越大”。

  去年,中能环科在

石化行业完成了9个蒸汽凝结水项目中的7个,数据显示,这些工程总计年节约标煤燃烧量4.536万吨,约等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万吨,节水减排约454万立方米。

  中石化天津公司生产设备处王处长说,因为资源价格的上涨,他们在中能环科的节能设备上的投资不到10个月就可以收回。

  今年4月25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自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加强节能减排工作。

  在此消息发布后的十多天,就开始有新的客户不断找到中能环科。“以前是我们敲客户的门,现在是客户敲我们的门。”黄三星乐观地估计,“可以预见,等节能降耗指标落实到位后,今年下半年客户就挤我们的门了。”

  进入6月,客户果然挤上门了。“四川省39个能耗大户与省政府签订了责任状,要在5年内降低288万吨标准煤的能耗。目前我们和四川省达成了初步合作意向。如果这39家能耗大户都用中能环科的凝结水设备,可以在五年内节约4.5万吨标准煤。” 黄三星笑得合不拢嘴。

  嗅觉灵敏的VC立刻发现了这一变化。

  仅仅过了1个月,VC们为中能环科就开出了不同的价码。5月份之前,中能环科初步评估自己的企业价值在1亿元到1.5亿元之间,他们期望出让20%的股份融资2000万元~3000万元人民币。

  “五一”刚过,一家海外基金就给出了新的谈判条件: 6000万元人民币换中能环科20%的股份。“价格整整是原来的3倍!” 曾经供职投资银行的黄三星也难掩喜悦。5年前,还在海外工作的黄三星作为天使投资人注资中能环科,并担任董事长。

  VC进入尚待最后一步

  产品市场的走强带动了资本向节能设备行业的流动。

  创投研究机构清科统计表示,2007年第一季度发生在中国的VC投资案例中, IT行业投资事件在总体投资中的占比日益缩小。

  环保领域已经成为风投们的新方向。“看好这个行业的基金从去年开始明显增多。”专事投资能源环保领域的中国环保基金投资总监郭东军表示,“以前去企业看项目,很少有其他的VC竞争,但现在经常能碰到同行。”

  今年4月,有风投教父之称的约翰·杜尔正式带领老牌风险投资PCB进入中国。对于这位曾经投资过Google、亚马逊、网景等美国知名网络公司的投资人来说,绿色环保和清洁能源是他最近的兴趣所在。

  “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关键在节能。”致力于帮助中国中小环保企业发展的新风险投资中国区负责人叶维佳说,节能领域的诸多细分市场都将从国家政策变化中收益。

  首先是建筑节能,我国的建筑能耗占到全国能耗的27%~30%,我国的建筑能源使用效率仅仅是欧洲国家的一半。提升潜力巨大,在这个领域,具备系统集成能力的建筑节能企业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而在工业节能领域,最具备发展潜力的领域就是提高燃烧效率、利用蒸汽高温水中余热的设备供应商。其中的佼佼者如北京神雾科技、北京中能环科等具备领先技术的企业。

  叶维佳所提到的神雾科技,开发了蓄热式烧嘴加热炉,平均节能30%以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排放下降30%以上。仅用六年时间,神雾科技已占到国内90%以上的市场份额,今年销售收入迅速增长到10多亿元人民币,“神雾将于今年或者明年初公开上市。”知情者透露。

  但也有迹象表明,现在断言VC会马上大规模投资节能环保领域为时尚早。

  一位VC投资经理曾向记者抱怨:“好多项目看不懂。节能领域的项目差别太大了,说都叫节能,但有的是节水、节热,还有很多是节电。有人是原创技术,有的是做系统集成。这里面的业务模式过于复杂。”

  “节能的技术和模式都很多样,对于传统的熟悉IT领域的VC来说,他们理解这个行业还需要一个学习的过程。” 叶维佳说,节能领域小企业太多,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也太少,绝大多数项目对于VC来说都太早期了。

  “业务不等人。如果VC不能够快做决定,我们也有可能接受本土私募产业投资。”黄三星对记者透露,一个

浙江商人已经对他承诺,投资2000万元参股。“这笔钱再加上申请国家科技创新基金的100万元资助,渣打银行的一笔数额不大的无担保贷款,以及IFC的专项贷款,1亿元的流动资金我们就有了。”在国家节能减排政策推动下,黄三星空前乐观。中国经营报记者:吴威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