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私募成长史:挥别恶庄时代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03:32 第一财经日报

  匡志勇

  “以2003年为界,2003年之前国内的私募基金基本上都是‘庄家’的代名词。5年熊市大浪淘沙,经历银广夏事件、亿安科技事件以及德隆坍塌、中科创业崩盘事件后,‘庄家’式操作理念已经土崩瓦解,剩下的私募机构中很多转型讲究价值投资、长期投资。”资深投资人士钟挺说,私募机构发展史其实就是一幕幕“庄家灭亡录”。

  中央财经大学私募基金调查课题组公布的调查报告认为,我国私募基金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1993年~1995年,是我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的萌芽阶段;1996年~1998年是私募基金的形成阶段;1999年~2000年是私募基金盲目发展的阶段;2001年后是我国证券市场私募基金逐步规范、调整的阶段。

  钟挺曾长期在深圳蛇口的证券公司营业部担任负责人,对私募基金的发展历程有一定了解。钟挺称,在私募基金发展的早期阶段,常常是以“投资工作室”的名义出现。这类工作室首先是在营业部的大户室出现,由一些投资比较成功的大户或较有名气的股评人士、研究人员命名设立,面向全营业部的客户募集资金。随着影响力的扩大,一些知名工作室负责人开始在民间金融圈中搭建人脉网络,并组织资金一起开始以“坐庄”方式来买卖

股票

  一般而言,进入工作室的资金量门槛并不高,在深圳,一些著名咨询机构下的工作室,只要有50万元就可以达成合作的口头协议。正因为资金量不是太大,一些客户提出了较高的年保本收益率,这一数字目前一般为20%左右。至于工作室的收入,大多数并不直接向客户收取,而是由工作室与客户所进行交易的营业部进行协商,从交易佣金中提取,更大一部分收益则来自于资金管理收益。

  由于工作室具有“非法人”性质,私募机构逐渐趋向法人化,一些投资咨询公司、投资顾问公司相继成立。中央财大调研报告称,这一阶段主要从1997~1998年左右开始,这些投资类公司以“委托代理”的方式操纵着数目颇为庞大的地下私募基金。私募机构的“庄家”时代也正是从公司化阶段开始盛行的。某些投资公司实质就是兼顾财务顾问、重组服务的民营投资公司基金,并往往背靠着一些证券公司,在二级市场呼风唤雨。

  从2000年中科创业崩盘,到2001年亿安科技事发,再到2003年德隆系灰飞烟灭,一批批老式“私募性质”的投资机构相继走入历史的坟堆。

    相关新闻

    吴晓灵:应允许金融机构参与私募基金

    中国私募基金生存状态调查 生存宝典乃剩者为王

    高西庆:社保投资私募基金比例可达20%

    更多私募信息请关注新浪 私募基金频道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