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基金投资三大新问题释疑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12:00 《理财周刊》

  基金是投资者的新宠,伴随着基金投资热,近来一些基金公司修改了收费办法等。新规则、新办法的采用,会给基金投资带来些什么样的影响呢?

  文/本刊记者 尹娟

  近来,投资者在投资基金的过程中会碰到不少新“题目”,例如不少基金公司发出公告,将对旗下基金的认购、申购手续费和份额采用“外扣法”;市场上多只基金采用基金拆分,取代了去年年末以来盛行的大比例分红,以达到净值归一;而无论是新基金发行还是老基金拆分时,都不像以往那样先购者先得,而是采用了按比例认购/申购……这些投资新题,让新老基民们都不约而同地犯了难,新规则、新办法的采用,这会给基金投资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呢?

  费用“外扣”代替“内扣”

  自5月中旬以来,就有多家基金公司在网站上发布了公告,修改旗下基金申购费用、申购份额的计算办法,由“内扣法”转换为“外扣法”。那么,什么是“外扣法”,什么是“内扣法”?

  据业内人士解释,以往基金公司在计算基金认购、申购的费用和份额时,大多采用的是内扣的办法,就是直接将投资者认购/申购的金额乘以相应的费率标准,将这笔费用作为认购/申购时的手续费,剩余的金额除以基金的面值或净值,才是投资者认购/申购基金的份额。

  举个例子来说,某基金在新发行时,认购费费率为1.2%,如果投资者投入了1万元资金来认购这只基金,那么基金公司采用“内扣法”计算得到的认购手续费就是10000×1.2%=120元,这位投资者投资的净认购额为10000-120=9880元,认购的份额为9880份。

  而“外扣法”则是把基金的认购/申购金额除以“1+费率”得到净认购/申购金额,两者之间的差为手续费,用净认购/申购的金额再除以基金的面值或是净值,就可以得到投资者的认购/申购份额了。

  如上面这个例子,同样是以1.2%的认购费率认购新基金,投入1万元,

  净认购金额=10000/(1+1.2%)=9881.42元

  认购手续费=10000-9881.4229=118.58元

  认购的基金份额=9881.42/1=9881.42份

  通过上述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采用“外扣法”所计算出的手续费要略低于“内扣法”,以“外扣法”代替“内扣法”之后,投资者的投资成本可以得到小幅的降低,同一笔资金可认购的份额略有所增加,对投资者更有利。

  据悉,

证监会相关部门已在3月份下达有关的通知,以后各家基金公司都将以“外扣法”代替“内扣法”来计算基金认购、申购的费用和份额。

  拆分与分红有区别

  近来,在基金的市场推广中,基金公司更多地采用了将高净值基金拆分来作为营销的主要手段。如自5月份以来,就有兴业趋势、银华优选、富兰克林中国收益、工银精选平衡等多只基金实行了拆分,6月前后也有不少基金把拆分净值归一的活动列上了日程表。

  其实对于“净值归一”为口号的基金营销活动,投资者并不陌生。不过基金拆分和基金分红这两种不同的方式,到底有着什么样的区别,有的人还是觉得茫然。

  从根本上说,基金分红和基金拆分是高净值基金降低“身价”的两种不同途径。基金的大比例分红主要来自于基金大幅调整仓位,将持有的

股票售出以获得现金,满足分红的需要。在基金公司看空后市或是调整基金投资方向时,这种方法有利于保住胜利果实,将账面收益转换为实际收益。

  而基金拆分则不需要卖出基金公司手中持有的股票,只需要对基金净值、基金持有人所持有的基金份额数作出相应的调整即可,调整后的持有人持有的基金份额占基金份额总数的比例不发生变化。用一个通俗的比喻,基金拆分并没有把

蛋糕做大,而只是把蛋糕切成了更多份。

  事实上,基金的拆分只是为了满足投资人喜欢低净值基金而进行的市场营销活动,没有太大的实质性意义。

  举个例子来说,某只基金的净值为3元,经过1:3的拆分之后,这只基金的净值降为1元左右。那么对于投资者来说,在不考虑手续费用的情况下,他在拆分前投资1万元,获得的基金份额大约为3333.33份,而在拆分后,同样投资1万元所获得的基金份额为1万份。看上去手中持有的基金份额增加了,但实质上他所拥有的投资金额、投资收益都没有任何差异,如果基金净值增加10%,拆分前后,他的投资收益增加都是10000×10%=1000元。

  因此成熟的投资者面对各式各样的基金分拆活动,应当保持清醒的头脑,理性地进行基金投资。

  按比例配售也有限量

  按比例配售也是今年基金投资者所遇到的又一个新问题。推出按比例配售的初衷,是为了解决新基金销售时的“抢购”局面,但是随着基金拆分、分红的热潮,按比例配售的办法也被引入到了老基金的再度营销中,如最近进行拆分的多只基金都采用了按比例配售的办法。

  有的投资者认为,既然实现了按比例配售,就不用像以前那样赶在发售的第一天去认购或是申购基金了。但是事实上,抱着这种想法的人往往扑了一个空。记者从一些基金公司了解到,尽管采用了按比例配售的办法,但是出于保障基金规模和投资者热情的需要,基金公司会对基金的认购/申购期进行灵活的调整。一位基金公司的人士对记者解释说:“我们会对已经认购的额度进行统计,到达合适的规模就会停止认购或是申购。毕竟基金的销售不可能像打新股那样,必须保证一定的配置比率。因此,基金公司即使采用了按比例配售的办法,也在到达销售上限时紧急‘叫停’。比如对老基金进行再度营销,预定的销售规模为50亿,公司希望的配置比例为50%左右,那么,我们根据统计数据就会在发行到100亿左右时暂定销售。”因此,在最近的基金拆分再销售中,出现开售一天就喊停的情况就不难理解了。

  但是,按比例配售也给投资者带来了很多新的困扰。一是投资金额无法控制,如一些投资者为了在配售中获得尽可能多的份额,往往采用了加大投资额的办法,但是各只基金的销售情况和配售比例并不一样,有时候基金销售情况并没有达到预定上限,不需要使用按比例配售,就会导致认购者的投资计划受到影响。其次是高出配售额度的资金退回账户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差”,按照基金公司的规定,多余的资金一般会在2~3个工作日内退回到投资者的账户,但是根据投资者的实际反馈来看,资金退回的时间往往长于这个期限,不少投资者在一周左右才收到退回的资金,这就会对投资者的资金使用产生影响。

  因此,业内人士建议,即使对于采用按比例配售的基金,投资者也应当事前做好充足的准备,尽量安排在销售前期进行认购或是申购,同时要按照基金公司和基金的“受宠”程度进行预估,合理地配置资金,以免影响了自己的投资计划。

  此外,一些基金公司退回资金的过程中发现,有的投资者填入的账户信息不准确导致资金无法及时退回,这一点也值得投资者注意。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