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人才流动利于优化市场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4日 02:37 第一财经日报

  蒋飞

  撇开公私“门阀”之争,仅从人尽其才的角度而言,“公募基金经理转投私募”不如说是正常的人才流动,甚至是对整个证券投资基金行业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

  公募与私募各有不同定位,对人才的结构性需求也不可能一样。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到现在的时点,其广度和深度都不是过去所能及,更多的蓝筹上市,更多的红筹回归,以及更多的金融衍生品都已经在门槛上。市场已经具备了成就私募传奇的初步条件,市场里最不“安分”、最具冒险精神,且能力确实出众的一批操盘者,断然不会放弃这个机遇。

  公募基金到现在为止还是一个金色的“鸟笼”。公募基金对资产安全边际的苛刻要求,对操作模式的严格监管,限制了潜在“传奇式投资大师”的施展空间。

  况且,这个“鸟笼”已经不再那么光鲜,私募基金的“金手铐”更加能体现“潜在大师”们的价值:业绩提成,股权分红,以及随之而来的市场号召力。

  然后,做私募也不是那么简单,通往大师之路也不平坦。当一个“明星基金经理”从公募出走时,除了能带走多年积累的声名之外,他放弃了过去一切相对稳定的东西,换来的却是全部的不确定。

  另一方面,公募基金即使不再耀眼,但仍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它面对的是最广大的投资者群体,以及他们手中的庞大储蓄。公募基金现在有一些制度上的问题,包括监管不科学、激励机制不够等。通过适当放开基金经理的投资渠道,允许基金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等措施,公募基金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都会有很大提升。

  人才的适度流动,既能促进新陈代谢,又能达到优化配置的效果。而在行业的宏观层面,一轮基金经理的“出走”,或许正是中国

证券投资基金
竞争力
提升的契机。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