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公私对决私募基金阳光化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4月24日 10:32 证券日报

  主持人:本报记者 马玉荣

  嘉宾:中信基金投资总监丁楹

        银华基金市场总监方强

        私募基金操盘手

  熊市时,有大量报道是关于投资者跟私募基金的纠纷,一些已经在法院开庭了,但一到牛市所有的案子就少见了,因为大家都有收益了,资金链没有问题,市场的繁荣掩盖了一些问题。

  日前,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指出,政府有关部门应尽快完善相关法规制度,以解决私募基金大量涌入可能带来的经济安全等问题。于是,我们请三位基金经理谈谈私募基金阳光化、正规化问题。

  “公募”“私募”生存空间

  主持人:目前,一些公募基金的经理被挖到私募基金,请问公募、私募基金在管理、激励上有什么区别?

  丁楹:私募、公募都有它的生存空间。我刚拜访了一家美国的基金公司,从客户的角度来谈,无论是公募基金还是私募基金,我问他“你们按不按照表现来收费”?他们回答不收费,为什么?应该永远站在客户的角度考虑,行情好你做得好了,然后你自己分出一块,长期而言对客户是一个损失,所以当很多客户要收费的时候他们说不收,为什么?收费的基金和不收费的基金谁的业绩高?其实今天在国内,签了协议,没有收费的表现应该要比收费的差别很大,尤其06年,有的公司收业绩表现费,但是客户那边获得的利益差得不少。更多的不收费,对持有人更长期的考虑,如果我做得不好,你直接把我这个基金经理人换掉,一个是长期的,一个是短期的,我相信做私募的真的没有考虑这么长,而且私募的机制灵活,挣一把钱就走,公募应该是持续时间很长,而且信息披露的可信度会更高。尤其在中国来讲,私募的可信度还是没有公募基金高。对个人的激励要看着眼于长期还是短期,如果着眼于长期我觉得公募好一点。

  方强:私募基金可能会成为一种趋势,这个趋势是对于公募基金和私募基金同时存在,这是很正常的,也是整个行业繁荣或者是对投资者来说有了更多选择的可能性。因为私募基金现在还没有完全阳光化,但可能会形成一种趋势,有人也看到这种趋势,所以有很多人从公募基金转到私募基金发展。但是有一个制度规范和诚信赢得客户认可的过程,收益的背后就是风险,还是要有相当长一个过程的。如果时间够久,我想大家各自会占着自己的一块天地。

  私募基金操盘手:股票是大家喜闻乐见的投资标的,我们可选择的面广,如权证、股票基金、货币基金等。私募基金与公募基金操作风格没有太大差异,基金公司很多理念是很好的,但公募基金的灵活性不够,中国市场与成熟市场不一样,应把价值投资理念与中国国情结合起来,客户的利益才能得到保障。我们有一些同仁就是从公募基金来的,做私募不是做庄,只因看到投资股票是一种机会,我们追求稳健。

  私募基金比公募更辛苦,公募有得天独厚的优势,经营的不好也可提取管理费。我们是在让客户帐户稳健增值的激励作用下,每天工作12小时左右。

  走到阳光下

  主持人:在熊市时关于这方面的案例、法律规范、监管报道的非常多,在法律上对于相关合同,委托理财纠纷的司法解释到现在没有完全明确,投资者利益很容易产生损失。这个话题放在牛市谁都不在乎,一到熊市这种案例就太多了。请问各位如何看有关监管部门是不是应促进私募基金的阳光化、正规化?

  丁楹:私募基金现在在中国时机没到成熟的时候,它很难发展壮大。包括有一些合伙人制度可能是一种创新,但是对私募基金发展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现在私募比较好的一种模式就是信托,但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发信托,而且渠道有限、规模有限、人也有限,我觉得主流还是公募。而且即使一个知名的经理人出来做私募,他主要精力放在投资这块。我相信公募基金还是强很多。

  方强:所以私募基金有很长的路要走,赢得客户、阳光化、正规化。我们目前处在牛市过程中,在这种乐观的情绪下不容易看到这种风险。其实从监管机构角度来讲也是一直在看着这个风险的。

  私募基金操盘手:现在社会上某些人对私募基金有误解,有成见,没走到阳光下,引导私募合法化,但不应按一种思路管理。

  其实我们就是一般的理财机构,应理解我们还我们清白。许多公募基金经理推崇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大师,但记得成思危说过中国真正具有投资价值的股票有100-200只,我们是在投资的基础上改良,用投资的眼光选股,用投机的眼光帮客户谋取盈利。目前,一些小规模私募基金采取保底承诺,让更多人相信它,从行业发展角度我不建议行业走向保底思路。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