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09月20日17:07 新浪财经

  本文在9月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公布前,对投资者较为关心的大类资产配置问题进行了简要分析。其中包含一些主流机构对于本次会议政策结果的预测,以及历次加息和“缩表”对不同大类资产走势影响的历史数据,供您参考。

  北京时间周四凌晨两点美联储将公布9月议息会议结果,同时还将发布最新的经济预测表及“点阵图”,耶伦也将举行新闻发布会。包括汇丰、花旗在内的海外机构纷纷预测本次会议美联储将按兵不动。国内知名投行中金公司对本次会议做出如下预测:

  1)会议声明:维持联邦基准利率1.00-1.25%不变,同时宣布从10月开始缩表,即按照今年6月公布的计划,停止到期债券再投资;

  2)经济预测表:略微下调2017年的PCE通胀预测;

  3)新闻发布会:耶伦发言的基调偏中性。

  关于美联储加息:

  对广大投资者来说:此次会议最大的焦点是,美联储是否会将2017年加息次数的指引从此前的三次下调至两次?

  如果依然是三次,那么12月将成为本年最后的加息时点;如果下调至两次,那么至少从美联储层面,2017年加息大戏将提前剧终。

  回想去年年末和今年年初,大摩、高盛、花旗等国际知名大行纷纷做出预测:2017年美联储将至少加息4次。

  然而事与愿违,现在却又纷纷调降至3次和2次。

  那么是什么妨碍美联储的加息进程?

  市场判断最主要的因素还是美国连续5个月令人失望的通胀数据。虽然8月份CPI有所好转,从1.7%升至1.9%,但这样的表现还不足以让利率制定者立即下决心得出结论。

  关于美联储缩表计划:

  在今年6月的议息会议上,美联储公布了明确的缩表计划,即对到期国债设置60亿美元每月的上限,并且每三个月增加60亿美元,直至达到每月300亿美元;在7月议息会议的声明中,美联储直接提到“很快”会开始缩表;之后发布的7月会议纪要更是直接表达了缩表的迫切。因此从目前来看:

  1.美联储将在9月议息会议上宣布缩表,市场已经充分预期。

  2. 缩表规模有限。缩表第一年的停止再投资规模仅为1800亿美元,全年停止再投资的量仅相当于国债三分之一天的成交量。

  关于美联储对通胀的预期和调整:

  根据上周官方数据,受消费推动,美国8月份CPI升至1.9%。

  除CPI可以一定程度上反映通胀情况以外,PCE也是美联储衡量通胀的一个主要指标。

  不同于CPI基于一篮子固定商品,PCE反映的是由于价格变动使消费者购买替代产品的价格。因此PCE被认为能更全面、稳定地衡量美国通胀水平。

  中金公司对该数据分析后认为:

  1.年初以来,美国核心CPI及PCE通胀明显下行,主要是无线电话服务费、医疗及租金价格增速放缓导致。

  2.最乐观的假设下,9-12月CPI及PCE通胀均会维持在较低的水平。

  3. 在基准及乐观两种情形的假设下,2017全年总PCE均为1.6%,核心PCE均为1.5%;目前美联储对2017年总PCE的预测值为1.6%,但对核心PCE的预测值却为1.7%。

  4.预测美联储会小幅下调2017年核心PCE通胀的预测值。

  以上是在本次议息会议结果公布前的部分预测,受制于目前的经济表现以及近期美国因飓风灾害遭受的巨大损失,机构普遍对美联储本次会议做出决策期待不高。但根据以往的经验,风险和机会往往发生于结果正式公布之前,也就是这两天。

  不排除美联储做出出乎市场意料的决定,也无法排除市场参与者对预期、消息和情绪的不同反应,而这种反应通常还可能带来超越事件本身的影响力。

  因此,从大类资产配置方面,我们建议投资者谨慎应对,并做出以下分析:

  一.对人民币的影响

  加息和“缩表”都被看做是央行收紧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二者相互补充。

  加息会直接推升短期利率水平并传导到长期利率,进而影响家庭消费和企业投资,从而对经济形势产生影响。

  “缩表”是央行缩减自身资产负债表规模,会直接推高长期利率,推升企业融资成本,从而令国家金融环境收紧。

  7月26日,美联储在货币政策例会后发布声明,维持利率不变,但有可能“相对较快”的启动“缩表”计划。

  因此,对于人民币汇率而言,“缩表”将带来美元的货币紧缩,人民币汇率贬值风向敞口将会加大。

  如果预期发生人民币贬值,那么最好的应对措施,无疑是多元化配置货币资产,尤其是美元资产。虽然今年以来,美元指数大幅下挫,美元兑多种货币出现较大幅度贬值,但从美股和通胀的角度来看,美元依然是一种有效的避险资产。今年以来我国外汇储备出现了连续7个月的下滑,这也反过来印证了国内对货币分散需求的迫切愿望。

  一定程度和比例的货币分散,是我们的一贯主张。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如考虑是否有留学和其他刚性需求,适度适当配置,既可以满足使用需要,又可以一定程度上规避持有单一货币的风险。

  二.对美股的影响

  从美联储加息的历史回顾,从80年代开始美国有过六次加息周期,平均持续14个月,平均加息2.8%。在这六次加息周期中,除了1994年以外,股市的反应都是正面的。

  股市在加息周期中普遍表现良好的主要原因在于,加息是对经济基本面走强的肯定。在这种情况下,利率升高对市场的负面作用往往会被经济走强的正面作用所冲淡。同时美联储一直注意加强货币政策实施的透明性,给予市场充分的预期规避大起大落。

  从美联储缩表的历史回顾,在历史上美国曾进行6次缩表,其中5次导致了美股下跌,近期的两次缩表,分别是70年代末石油危机和2000年科技股泡沫。结合历史数据发现,对于缩表操作,应重点关注的是操作的速度、规模以及市场预期。从本次议息会议来看,市场普遍预期美联储将会以审慎、有序、渐进的手法操作缩表,料将不会对美股近期表现产生太大影响。

  美股在近期纷纷创出新高,市场情绪被再次点燃,但也有不少人担忧股市是否已经预支太多涨幅。对此,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Robert Shiller教授在《纽约时报》撰写的一篇专栏文章中提到:“大众心理看起来正处在一个(与空头)有所不同的、更加平静的地方。投资者看起来并不像1929年或2000年时那样担心其他投资者可能会突然卖出持股并离开股市。” 

  那么能解释这种原因的,就是投资者对潜在的“逆风”——比如说政治不确定性以及有关美联储缩减资产负债表的相关疑虑,已经很大程度上反映在了市场定价之中,这使得市场变得不那么容易受到损害。

  除美股投资者以外,全球市场都在耐心等待北京时间明晨公布的美联储议息会议结果,因为无论是亚股、欧股还是其他主要股市,都不可避免的对美联储的一举一动作出反应,何况还是涉及到影响全球经济前景的美元加息等事件。

  因此,我们要提示广大股票投资者的是,永远不要低估黑天鹅事件发生的概率,1%的概率也同样可以代表全部风险,因为市场只存在两个方向,唯有谨慎和充分准备才可以应对任何可能。

  三.对债券的影响

  如果美联储于9月开始削减资产负债表,“缩表”将使美联储债券持有规模减少,可能直接带动美债收益率上行。未来,随着“缩表”进程的进一步推进,全球流动性将呈现边际收紧,对新兴经济体增长前景将构成负面冲击。

  其次,美债收益率的上行,将使国际流动资本诸如“热钱”和境外投资重新汇入美国国内资本体系,这又会反过来增加资金流出国央行的宏观调控难度。

  因此,加息和缩表在未来逐步实现,可能也会使部分优质债券成为较好的投资品种,这同样也值得投资者重点关注和发掘。

  四.对大宗商品的影响

  结合美国加息和“缩表”历程,回顾大宗商品价格的历史走势后可以发现,从1980年到2003年,大宗商品价格的变化方向与美国经济增长的趋势一致程度高,但从2004年以来,中国经济更能解释大宗商品价格的趋势性变化。这就回答了大宗商品价格究竟受什么影响的问题。

  对于大宗商品的特殊属性,我们始终不能脱离最根本的供需关系来看待加息和“缩表”对价格的影响,而需要从经济、周期等更宏观的角度综合分析,才能尽可能的避免有失偏颇。

  五.对黄金的影响

  黄金对加息和“缩表”最为敏感。

  2016年12月,美联储宣布加息后,黄金再次下探至每盎司1122美元的低点。不过,当时黄金价格在三个交易日后再次测试了这一低点的支撑力度后,在接下来两个月中每盎司价格一度反弹超过130美元。

  因此,从短期来看,加息对黄金有害无益,无论加息政策预期升温,或者直接实施,都将导致金价走势下行压力加大。但是从更长的时间跨度来看,加息政策落地之后,黄金价格却未必承压。

  我们建议,黄金投资者在面对诸如政策变动等事件时,须小心谨慎,避免仓位过重;并制定有效的应对方案,确保执行。

  综上所述,是市场机构对本次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前瞻预判,同时对不同资产类别可能带来的影响做出了一定分析。 

  面对危机后的各类政策倾向,我们要保持清醒和客观的认识,量化宽松政策是各国非常时期的非常手段,各国经济终究会回到中性复苏的轨道。美联储超宽松的货币政策也终究会回归正常,这既包括了利率要逐步回升到中性水平,也包括资产负债表会收缩到正常水平。

  对此,让我们先将目光聚焦在周四公布的议息会议结果,并以此为依据,持续寻找出能够应对不同政策的合理配置方案。

责任编辑:戴明 SF006

热门推荐

相关阅读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