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投行如何帮助人民币走向世界

2015年03月24日 02:39  新京报 微博 收藏本文     

  外媒:中国为赢得大国支持放弃亚投行否决权

  美日被孤立:加拿大考虑加入亚投行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但一直以来中国将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投资在美国国债上,美国可以利用这些投资搞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如果这个循环不能被打破,中国不仅难以有效地利用高额外汇储备,而且可能被美国的债务系统“绑架”,在金融市场会越来越被动。

  随着确定亚投行创始成员国资格截止日期即将到来,亚投行的“朋友圈”越来越大。继英、法、德、意等美国主要盟国表态加入后,韩、澳近日决定加入的可能性也很大,而反对亚投行最“铁”的美日立场也出现松动。

  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银行(简称亚投行)是中国对外贸易、建设、投资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建立的一种国际性机构,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中国经济的全球化发展来说,亚投行的建立不是早了,而是晚了。

  中国外汇储备余额已突破4万亿美元,但一直以来中国将外汇储备的主要部分投资在美国国债上,美国可以利用这些投资搞国内基础设施建设等,如果这个循环不能被打破,中国不仅难以有效地利用高额外汇储备,而且可能被美国的债务系统“绑架”,在金融市场会越来越被动。近日美国财政部发布的国际资本流动报告(TIC)显示,今年1月中国减持美债52亿美元,为连续第五个月减持。中国一方面“有钱”,另一方面正处在对基础设施的高需求阶段,把一部分外汇储备投资于亚洲基础设施建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选择。

  人民币要走出去,除了中国经济自身在全球的影响力之外,还需要更多未来能够服务于人民币全球性运转的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无论现在是以什么样的背景成立,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都是具备战略意义的。亚投行目前主要是以美元基础来“募资”,但长远来看中国作为主要出资国,在人民币国际化走到一定程度的时候选择人民币作为投资货币是可行的。

  在亚洲诸多基础设施建设领域,不管投资者是谁,中国公司参与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在《中国工程机械》杂志发布的“2013年全球工程机械制造商50强排行榜”中,中国企业占11家。中国在港口、机场、铁路、能源、电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和运营领域体现出来的成本等竞争力比较明显。相关国家如果拥有了人民币储备或现金流,就可以直接雇佣中国的公司参与到基础设施建设和管理运营当中,这不仅增加了人民币的需求量,还增加了其含金量,国际市场将可能因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的输出,增加对人民币的储备需求,人民币国际化才有可能进入从“贸易结算”到“储备需求”的第二阶段。

  综合来说,亚投行只是中国在整个全球经济逻辑关系当中的一个点。中国需要全球贸易,因此需要“一带一路”的便捷、稳定和繁荣,这就要求中国必须加大对相关国家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投资,基础设施建设又可以带动中国出口,以及刺激对相关金融机构的需求,相关金融机构的建立给未来人民币全球性结算、融资、储备和贸易提供了现成的系统和平台。亚投行的成立也会督促美国主导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IMF[微博]),以及世界银行[微博]等机构的改革,尤其是在IMF份额改革当中,人民币占有的份额应该得到提升,从另一个层面增加人民币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的影响力。

  但需要强调的是,货币跟贸易、经济等的关系并不是孤立的,从亚投行的“前因后果”以及各方博弈当中,我们不难看出中国想获得影响力和主导权的最基本前提是,中国资本和中国制造输出能力以及中国技术能否得到进一步提升,并持续赢得大多数国家认可。这个过程无疑是非常漫长的。

  □肖磊(世元金行高级研究员)

文章关键词: 美元投资银行

分享到:
收藏  |  保存  |  打印  |  关闭

已收藏!

您可通过新浪首页(www.sina.com.cn)顶部 “我的收藏”, 查看所有收藏过的文章。

知道了

0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收藏成功 查看我的收藏
  • 新闻中储粮外逃贪官前妻在美房产曝光(图)
  • 体育朴泰桓被禁赛18个月 取消亚运会成绩
  • 娱乐相声演员笑林患白血病去世 享年59岁
  • 财经公积金政策提振预期 楼市再现“日光盘”
  • 科技风向标:在线旅游企业谁先掉队 你用哪家
  • 博客北美崔哥:海外华人抓贪官指南(图)
  • 读书优劣悬殊:抗美援朝敌我装备差距有多大
  • 教育清华再招足球特长生 可一本线下20分录取
  • 专栏李银河:官员通奸与任职资格的三种关系
  • 董登新:惊人相似 A股再现6124疯狂
  • 易宪容:入股市资金如何支持实体经济
  • 徐斌:情绪大逆转的股市行情很惊人
  • 冉学东:利率趋势下跌是A股大涨基础
  • 刘煜辉:人民币不会用汇率贬值保增长
  • 朱大鸣:周小川一言奠定牛市基础?
  • 金岩石:新常态经济增长的新三驾马车
  • 叶檀:A股市场如何不再伤心
  • 高善文:资本市场将出现较长时期繁荣
  • 杨德龙:A股迎来牛市第二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