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机构解读7月CPI及PPI:经济现明显触底信号

2013年08月09日 11:31  汇通网 

  汇通网8月9日讯——中国国家统计局周五(8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中国7月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继续增长2.7%,升幅仍较温和,符合市场预期;7月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年率仍以超过2%的速度下跌,表明企业需求依然疲软,且持续下跌引发企业物价通缩忧虑。

  具体数据显示,中国7月CPI年率(较去年同期)上升2.7%,预期上升2.7%,前值(6月)上升2.7%;中国7月CPI月率上升0.1%,符合预期,前值持平。

  中国7月食品类CPI年率上升5.0%,前值上升4.9%;中国7月非食品类CPI年率上升1.6%,前值上升1.6%。

  中国7月PPI年率下降2.3%,预期下降2.2%,前值下降2.7%;中国7月PPI月率下降0.3%,为连续第四个月下降,此前三个月月率均为下降0.6%

  分析师认为,CPI显示出通胀问题仍可控,而PPI如期继续回升,未来料将持续向好趋势。

  以下为市场人士的评论:

  广发银行[微博]高级交易员颜岩:

  CPI略低于市场预期,主要因为食品价格环比涨幅较小。我们认为零售价格与批发价格间存在滞后,农业部和商务部的数据显示7月中旬以来食用农产品价格涨幅较大,传导至8月份将推动CPI环比走高。PPI还是颓势,需求不足和经济增长方式改革过程中,上游产品仍将承受价格低迷的压力。

  肉类价格淡季上涨,高温影响蔬菜供给,这些因素都会推动未来CPI走高。因此下半年的通胀水平很可能比预期的高,央行的宽松刺激政策难有大的期待,更多是产业上的政策调整。债市和IRS对数据的反应不大,债券长端利率略有下行,而IRS则主要受到回购定盘价的影响。目前基本面数据对市场影响有限,除非出现超预期的数据。

  华宝信托宏观分析师聂文:

  虽然CPI和PPI均较预期略低,但CPI中主要是食品价格拉动,考虑到国际农产品获得丰收,估计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不会影响太长时间,而加上翘尾因素,下个月的CPI料会显著回落。PPI的环比降幅亦大幅收窄,显示国内需求在回升。

  数据显示经济出现明显的触底信号。无论是从生产资料价格、进出口数据、发电量、货运、汽车等行业状况等都出现比较明显的触底信号,这与近期的稳增长的弱刺激有关系,国务院已经连续七周持续出台稳增长政策举措,下一步这些政策措施将进一步落实,效果将持续释放。

  虽然目前来看,经济出现底部企稳的信号,经济在7-7.5%的可能性比较大了,但复苏的难度仍然相当大,其中,问题比较大的还是资金价格偏高,6个月的票据贴现利率比较高,显示企业日常经营的资金压力大。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研究员王军:

  应该说7月CPI的数据基本符合预期甚至略比预期低,因为受天气炎热因素影响,蔬菜和猪肉价格有所回升,食品价格有所上涨,此前预期CPI涨幅可能会超过6月,但目前看涨幅与6月持平。

  结合此前公布的外贸数据,进口增幅明显扩大,且7月份以来不断出台稳增长的政策,包括稳定外贸稳定投资等,这些预调微调的举措对经济企稳有明显作用,预计三季度经济会企稳回升,全年来看通胀压力并不大,市场的悲观情绪也渐渐有所改善。

  中银国际研究部宏观经济小组叶丙南:

  CPI总体符合预期。7、8两个月本身也是一个季节性环比增幅比较低的时节,9月份可能会明显起来一些。CPI同时面临上涨和抑制上涨两方面的压力,四季度间CPI涨幅预计还是会有所扩大,但应该不会超过3.5%,全年在2.7-2.8%的样子。

  CPI的组分差异比较大,部分食品,像蔬菜和部分肉类前期下跌厉害一些,对于供应是一个打击,进入9月份需求恢复旺盛,部分食品价格会有明显的上涨;同时资源价格改革导致的价格上涨有一定传导时滞,后期也会推动CPI向上。不过由于PPI持续负增长导致工业商品价格下降,整体消费需求也偏弱,都会进一步影响耐用消费品的价格,像二三季度间服装、家电等环比跌幅都要比往年大很多。

  PPI自今年3月以来跌幅持续超过预期,一方面反映制造业、采矿业产能过剩和通缩,另一方面可能也和国际上的能源革命有关系,尤其是美国页岩气的成本很低,对于国内的煤炭一类传统能源价格打击较为明显。而近几月煤炭进口增速还是很快,在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加剧了工业领域的通缩。预计同比下跌的趋势还会延续到明年一季度。不过受翘尾因素减小影响,负的幅度后期会明显收窄。

  浙商证券宏观分析师郭磊:

  通胀数据比较好。PPI如期继续回升,进一步确认了5月PPI的底部位置;我们一再提示从周期角度看PPI底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PPI底略领先于库存周期底,基本平行于资本市场底。PPI的见底回升意味着工业基本的改善。

  而CPI也没有出现市场所担心的超预期的情况。实际上,如果CPI到3%以上,所有的基本面利好可能都会被掩盖,通胀担忧将会极大地增加风险溢价。但好在这种情况并没有发生,CPI落在了市场一致预期之内。

  上海证券宏观分析师胡月晓:

  虽然国内价格暂时处于高位,但由于国际环境整体上处于通缩压力阶段,因此国内价格压力不会长期持续。

  国内价格水平持续上涨主要是受当期短期性天气因素的影响。食品在CPI构成中的高比重决定了中国CPI具有较高的波动性。由于粮食等商品的国家间差异较大,因此价格主要受国内形势影响。当前国际粮食价格持续下降,故国内价格水平持续失控也不太可能。联合国[微博]粮农组织周四(8月8日)表示,受国际市场谷物、白糖和棕榈油价格下跌影响,7月份全球食品价格连续第三个月环比下降,降幅2%。

  申银万国[微博]首席宏观分析师李慧勇:

  符合预期,今年通胀不会是大问题,但也要注意非经济基本面导致的波动,比如生猪价格上涨、去年同期的基数偏低、秋冬季节食品价格走高。

  PPI预计跌幅有所收窄,一是去年基数原因,二是7月后有些迷你型稳增长政策出台。   

  相关背景:

  中共中央政治局7月底会议称,下半年中国经济仍将保持总体平稳发展态势,在政策上将坚持宏观经济政策连续性、稳定性,提高针对性、协调性,根据经济形势变化,适时适度进行预调和微调。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下半年将坚持保持价格总水平基本稳定不放松,管理好通胀预期,确保实现全年预期调控目标;此外还要完善资源环境价格形成机制为重点,着力理顺比价关系。

  中国国家发改委表示,在宏观调控政策基本稳定的情况下,经过努力,预计大部分地区可以实现年初预定的增长目标。

  中国国家信息中心最新报告预测,城乡居民收入增速下滑将不利于消费稳定增长,但政策助力有望形成新的消费增长引擎。预计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名义增长13%,实际增长速度略低于上年水平。

  中国国家发改委宏观研究院副院长马晓河预计,随着中国政府近期出台的各项稳增长举措,包括加大对基础设施领域投资、实行结构性减税等,中国经济有望在三季度末或四季度初见底企稳,而实现全年GDP增长7.5%的目标问题不大。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最高法院通报上海法官夜总会违纪违法案
  • 体育律师举报卡马乔及团队偷漏税 求严惩足协
  • 娱乐梦鸽:原告主动为李天一等手淫促成性交易
  • 财经中储粮职工套取公款入狱:收钱假装有节操
  • 科技组图:盘点20大被时代抛弃的手机品牌
  • 博客王石:万科“不拿地王”原则未改变
  • 读书宫外寻欢:古代有哪些皇帝沉湎于青楼
  • 教育天雷滚滚奇葩招聘:落葬师要英语四级
  • 龚蕾:彩票市场为何火爆
  • 叶檀:中国滞胀压力不减
  • 张卫星:全民对赌李克强总理
  • 水皮:在商言商的空间小吗
  • 陶冬:计划生育解禁在即
  • 谢作诗:大师流行是社会不公的表现
  • 王石:什么是企业家精神
  • 易鹏:中国地方眼中的城镇化
  • 沈建光:应告别稳健的货币政策
  • 姜汝祥:民营企业为什么要关心宪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