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中国企业如果有机会与贸易合作方说:从此用人民币结算,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市场汇率在中国银行兑换美元!回答将会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同意”!
今年3月,我国外汇储备再创新高达到3.4万多亿美元,此外还有3389万盎司的黄金储备。2006年2月中国首次超过日本成为世界第一大外储国,目前中国的外储占全球外储总额的三成以上。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中国外储尤其是外储中的美元资产都是太多了。是福是祸?如何管理?
不久前,著名经济学家陈雨露先生提出了“人民币将在30年内替代美元成为国际货币”的战略目标,揭开了人民币“出海”的序幕。坊间质疑有二:1.人民币能否实现自由兑换?2.人民币“出海”的信用基础是什么?显然,如果人民币“出海”的前提必须是取消外汇管制实现资本项目的货币自由兑换,人民币的国际化还要再等不知多少年。而在货币不能完全自由兑换的条件下,人民币的海外流通就需要有国际社会公认的流动性信用资产,国际外汇市场才可能接受大规模的离岸人民币。在这里,中国的外储特别是美元资产就有了新用途,可以在人民币尚未实现自由兑换之时充当人民币“出海”的信用资产。
二战后商讨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时,美英两个方案争执不下,最后决定美国方案胜出的原因并不是理论,而是黄金。当美国人自恃拥有巨额黄金储备而打出35美元兑换一盎司黄金的关键牌之时,与会各国代表折服了。当时在人们心目中,美元就是黄金,甚至中文翻译也经常把美元称为“美金”。从那时起直至现在,依然很少有人注意到美元纸币的背面印着一行小字“In god we trust”。不是黄金(Gold),而是上帝(God)!美国人在这里早已埋下了日后美元与黄金脱钩的伏笔,因为美元与黄金之间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事实上,让美元享有国际货币地位的并非黄金,而是经济实力、国家信用和宗教信仰。
以国家信用创造财富不仅来自于布雷顿森林体系。早在美国建国之初,首任财政部长汉米尔顿提出的“公共信用计划”也是这样一举奠定联邦政府信用基础的。当一国信用能为国际社会接受时,国家信用就会成为本国货币的信用基础,使该国发行的纸币和债券成为直接交换它国物品的支付工具。所以说,信用资产是人类社会最大的无形资产。
当年在布雷顿森林会议上,美国财长怀特提出:从此各国在国际贸易中将主要使用美元结算,但任何时候都可以将多余的美元在黄金总库以35美元一盎司的汇率自由兑换成黄金,与会者接受了。今天中国也有机会与贸易合作方说:从此用人民币结算,任何时候都可以按市场汇率在中国的银行兑换美元!回答将会是什么呢?我想应该是“同意”!因为,中国的美元储备就像当年美国拥有的黄金储备一样,足以成为人民币“出海”的信用基础。由此看来,中国的巨额外储就不再是令人头痛的管理难题,反而摇身一变,即刻成为国际市场可接受人民币离岸流通的流动性信用资产。
以中国目前持有3.4万多亿美元外储计算,为国际贸易结算而需保持的流动性储备2000多亿美元足矣,委托国家主权基金(中投公司)管理的投资性资产5000多亿美元足矣。3.4万多亿美元减去两项尚余2.6万多亿美元,即可支持16万多亿元人民币“出海”。假如人民币能借机“曲线出海”,便能逐步化解巨额外储带来的通胀压力和管理难题。
在中国现行外汇管理体制下,巨额外储的增长会自发形成超额货币发行。过去5年,中国的经济增长模式逐渐从“三驾马车”转为“双轮驱动”,进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逐渐下降,外储的增长速度也随之下降。目前3.4万多亿美元外储若能成为人民币“出海”的信用基础,离岸人民币交易市场将立刻形成,实施人民币国际化的战略就无需再等外汇管理体制改革的完成了。(金岩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