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互换网铺开 助两万亿人民币出境

2013年03月25日 01:23  第一财经日报 

  自2008年12月12日与韩国央行签署首个货币互换协议后,据《第一财经日报》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已与19个国家(或地区)的央行(或货币当局)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涉及总金额逾2万亿元人民币。人民币互换网已然铺开,并正从亚洲和新兴市场向更多西方国家延伸。

  澳新银行大中华区研究总监刘利刚向本报表示,货币互换是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一步,货币互换也是美元等货币实现国际化的必要步骤。除了进一步扩大货币互换范围外,下一步将是人民币与更多货币进行直接兑换和交易。

  由来

  人民币货币互换网逐步铺开,是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在危机面前,美国因美元获得了大量铸币税的同时,还通过大量印钞的方式向全球转嫁危机和输出通货膨胀,这让不少国家开始感受到依赖美元的一些弊端。

  实际上,历史上多次危机均与美元息息相关。比如1997年亚洲危机,当时的很多东南亚货币挂钩美元,前期美元的大幅贬值,促使这些国家货币大幅升值的同时还输入高通[微博]胀,后期美元走强又让这些国家经历了泡沫破裂、货币狂贬、外资大幅撤离的悲剧。

  在2009年的伦敦G20峰会前夕,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3月23日在央行网站上发表了题为《关于改革国际货币体系的思考》的署名文章,指出必须创造一种与主权国家脱钩,并能保持币值长期稳定的国际储备货币,以解决金融危机暴露出的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一系列问题。

  在持续一段时间的激烈讨论后,上述超主权货币的提议并未在国际社会付诸实践。不过,中国央行开始稳步推进人民币的跨境贸易结算和货币互换,这起到了既方便贸易结算、规避汇率波动,又能在一定程度上摆脱对美元的过度依赖,并有利于人民币走向国际的多方面作用。

  互换网

  货币互换,又称“货币掉期”,是指市场中持有不同币种的两个交易主体,按事先约定在期初交换等值货币,在期末再换回各自本金,并相互支付相应利息的市场交易行为。

  货币互换最早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起初主要是在商业机构之间进行,目的在于相互利用比较优势,降低各自融资成本,锁定各自汇率风险。近年来,各国央行(或地区货币当局)也开始将货币互换用于区域金融合作,实施货币政策和金融稳定的需要。例如2001年以来,中国央行参加了东盟10国加中日韩(10+3)之间建立的货币互换网络。

  本报统计中国人民银行和投行研究报告数据显示,从2008年底至今,人民银行已于韩国、中国香港、马来西亚、白俄罗斯、印度尼西亚、阿根廷、蒙古、冰岛、新加坡、新西兰、乌兹别克斯坦、哈萨克斯坦、泰国、巴基斯坦、阿联酋、土耳其、澳大利亚、巴西、乌克兰等19个国家、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达成了货币互换协议,涉及规模为人民币20125亿元。

  苏格兰皇家银行一份研究报告指出,人民银行与其他国家央行(或地区货币当局)进行货币互换有多重作用和目的,同时也令离岸人民币市场不断扩展。

  第一,货币互换可作为流动性提供机制。上述报告称,在中国央行向韩国央行提出1800亿元人民币货币互换时,目的是无条件地为韩国央行提供备用的流动性机制,这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微博]、美联储和其他机构在雷曼危机下提供的货币互换机制有所不同。

  第二,货币互换推动人民币贸易结算。报告称,2009年后签订的互换协议都是为了推动人民币在双边贸易和投资的使用。

  实际上,央行在和其他央行(或货币当局)签署的系列本币互换协议中不乏创新。支持互换资金用于贸易融资、将互换的有效期延至三年,都是创新做法。这些创新可推动双边贸易及直接投资,运作机制是央行通过互换将得到的对方货币注入本国金融体系,使本国商业机构可以借到对方货币,用于支付从对方进口的商品。

  第三,货币互换推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上述报告称,每份货币互换协议的规模并不一定和该国与中国的贸易情况成正比,间接证明货币互换并非仅仅为了人民币贸易结算。同时,接近四分之三的货币互换协议都是与外汇储备丰富的亚洲央行签订,证明这也是为了推动人民币作为储备货币。当然,这也使中国央行的外汇储备更加多元化。

  路线图

  从货币互换路线来看,遵循了从周边贸易伙伴如中国香港和韩国,到新兴市场国家如印度尼西亚、关键地区枢纽国家如土耳其和阿联酋,再到西方国家比如新西兰和澳大利亚的渐进路径。

  刘利刚认为,亚洲贸易伙伴和新兴市场国家,更愿意接受崛起的货币,而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央行与中国央行签署的货币互换协议,显示出西方发达国家也逐渐认识和接受人民币。

  今年2月22日,英国央行表示正与中国央行研究设立货币互换安排,此举可以帮助英国从中国经济的迅速增长中获益,并且有利于中国进一步扩大人民币使用范围。

  德意志银行大中华区首席经济学家马骏曾向本报表示,货币互换对人民币国际化来说更具有宏观意义。然而签署货币互换协议不代表启动互换机制,目前海外企业对人民币的需求还存在一些瓶颈,最主要还是资本项目管制。

  但刘利刚认为,中国国内金融改革尚待完成才是抑制人民币国际化的最大障碍。他指出,中国央行一般对货币互换目的仅以应对短期流动性问题作为解释,下一步可能需要跟其他央行沟通货币互换的作用。

  比如对澳大利亚央行来说,货币互换协议只适用于紧急情况下启动供澳大利亚企业和银行使用;而韩国央行则主动启动互换,将韩元换作人民币并将一部分人民币借给韩国企业使用。

  2010年8月,中国央行同意境外央行等其他三类机构投资中国境内债市,这促使部分外国央行启动部分互换协议,使用人民币投资中国债市。而与内地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最多的香港,该地区金管局仅在2011年人民币清算行中银香港结算额度用罄后首度启动货币互换,但鲜有香港银行向该局提出申请。

  苏格兰皇家银行研究报告称,除此以外,其他本币互换协议基本上从来没被启动过以用来支持任何信贷。刘利刚认为,货币互换的目的并不应局限为紧急情况使用,而是为了人民币作为贸易货币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走得更快,相信在这种沟通下更多央行会愿意启动互换机制。

  “人民币国际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有条件的国家应该积极推动,比如资源丰富的国家、主要贸易伙伴等国家都应推得更快一些。”他说。今年中国可能将与更多国家签订货币互换协议,而除了和日元进行直接兑换外,人民币还应跟主要国家货币进行直接交易和兑换,下一步便可以与澳元直接兑换。

  他说,很多国家政府及银行对于人民币国际化乐观其成,人民币作为一个外国货币,对外国银行来说便是增加了新的币种和业务,“何乐而不为?阻力还是在我们这边。”他说。

  然而,货币互换等方式向境外投入大规模的人民币,而部分资金可能被投机者利用,回流至国内进行套利。刘利刚认为,短期内资本流入的趋势和负面作用难以避免,但从中长期来看,这对减少以美元为主的外汇储备有一定作用。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专家称近年政府造城卖地拿走农民30万亿
  • 体育哈登4.5秒绝杀火箭胜马刺 热火26连胜
  • 娱乐韩国立法禁衣着暴露 李孝利:我死定了
  • 财经消息称下月起天然气价格将大幅上涨
  • 科技高通沈劲:手机拼核数让全行业陷入危险
  • 博客唐师曾:基辛格吊唁乒乓名宿庄则栋(图)
  • 读书解密:邓小平为何唯独不与林彪来往
  • 教育“最严”中小学减负令到底解救了谁?
  • 育儿幼儿称被幼儿园老师逼喝尿吃鼻屎
  • 吴玉慈:中国人准备好一夜致富吗
  • 宋文洲:套娃里走不出巨人
  • 罗天昊:俄罗斯应主动归还海参崴
  • 张庭宾:欧盟为何逼塞浦路斯成强盗政府
  • 洪平凡:金融市场与实体经济仍不合拍
  • 叶檀:房价失控背后的结构调整真相
  • 张明:中国如何走出中等收入陷阱
  • 周永亮:无锡尚德破产告诉我们什么
  • 倪金节:房价涨势即将失控?
  • 姚树洁:有利益无灵魂的房市极可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