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正文内容

欧债危机的意大利脚本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11月14日 07:50  浙江在线-浙江日报微博

  欧债危机度过波诡云谲的一周。处在风暴眼中的是两个国家希腊和意大利。10日,希腊总理仓促更迭:企图用公投豪赌希腊和欧元区命运的帕潘德里欧黯然去职。在意大利参众两院通过财政紧缩法案后,总理贝卢斯科尼如约辞职。

  欧洲正在陷入一个危险的循环:由债务危机引发政治动荡,而政治动荡又反过来加剧债务危机。而这个危险循环的症结,却在于西式福利资本主义时代的渐趋没落。

  换帅:经济干才可能担纲

  继意大利参议院11日通过财政紧缩法案后,众议院12日也通过这一法案,总理贝卢斯科尼如约辞职。

  8日,意大利众议院对2010年度政府财政报告进行表决。虽然报告得以通过,但投票结果让贝卢斯科尼看清自己大势已去。

  当天,众议院以308票赞成、1票弃权的结果通过了这份财政报告。意大利众议院共设有630个席位,需要316票才能保证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政府拥有稳固的优势地位,而当天政府获得的赞成票距此相差8票,显示政府已失去优势地位。如果财政报告未获通过,有可能对正在遭受债务危机威胁的意大利经济造成负面影响,因此意大利各反对党派采用不投票的方式“放过”报告,导致这次投票以罕见的“零反对”获得通过。

  不堪债务危机引发的内外压力,贝卢斯科尼当晚就表态,将在议会两院通过一项稳定国内财政状况的法案后,向总统递交辞呈。以往,无论是涉嫌腐败接受调查还是曝出性丑闻,贝卢斯科尼都能继续掌权。这次,他终于躲不过了。

  身为欧元区第三大经济体,意大利近年来一直面临“高负债、低增长”的窘境。危机当头,各界都希望政府能出台有效措施,带领意大利走出债务困境。伴随着危机一步步逼近,贝卢斯科尼政府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因处置不力受到的指责也越来越多,这种不满情绪甚至蔓延到了执政联盟内部。

  近来,意大利执政联盟内部接连有议员“倒戈”。就连贝卢斯科尼最重要的盟友博西8日也公开表示,已要求贝卢斯科尼“让贤”。博西领导的政党“北方联盟”目前是执政联盟内部的第二大党,如果失去他的支持,执政联盟将土崩瓦解。

  8日的众议院投票似乎正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贝氏留下的政治真空由谁填充?有消息称,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前欧盟委员会负责竞争事务的委员马里奥·蒙蒂有可能出任意大利过渡政府总理。意大利总统纳波利塔诺9日晚任命蒙蒂为终身参议员,日前还提名他出面组建过渡政府。意大利媒体认为,此举表明纳波利塔诺希望蒙蒂临危受命,出任过渡政府总理。

  蒙蒂出生于1943年,1995年至2004年间先后担任欧盟负责内部市场事务和竞争事务的委员。2005年至今,他在意大利最著名的商学院米兰博科尼大学担任校长。

  目前,蒙蒂本人尚未对是否将出任过渡政府总理作出正面回应。10日晚他与纳波利塔诺举行了约一个半小时的会谈,但会谈内容并未对外公布。在英国《金融时报》10日刊载的专访中,蒙蒂强调意大利必须推行结构改革,促进经济增长,削减债务规模,巩固并改善公共财政。“意大利不能继续借钱,必须消除经济增长面临的障碍。”他说。

  蒙蒂指出,确保增长的改革必须消除社会各阶层享有的特权,但每位候选人都会“很自然地”保护自己的选民,这使得在政治层面上相关改革措施更加难以推行。

  忧虑:意债务大到无法救

  有意大利议员对媒体表示,蒙蒂的声望能够帮助意大利赢回国际投资者的信心。分析人士也认为,蒙蒂的经济专业背景将有助于帮助意大利制定经济改革措施,而他的无党派背景以及他在欧盟任职多年的经历也将有助于他被各党派接纳,组建更广泛的执政联盟,从而促进相关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推行。

  意大利法律规定,政府解散后,总统必须与议会各党派进行协商,尝试重组政府。如果组建努力失败,总统需要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由于重新大选将耗费大量时间,并导致各政党将精力投入选战而忽视国家经济,因此一些意大利重量级的商界人士呼吁政界从国家利益出发,支持以蒙蒂为总理的过渡政府,但意大利各主要政党仍未就此达成一致意见。

  目前,贝卢斯科尼领导的意大利第一大党自由人民党有可能是左右意大利未来政治走向的关键力量。尽管贝卢斯科尼本人屡次强调自己一旦下台,“意大利必将提前大选”,但在自由人民党内部,已经出现了“为国家利益着想、支持过渡政府”的呼声。

  截至去年年底,意大利公共债务总额高达1.84万亿欧元(2.55万亿美元),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的118.4%,在欧元区国家中仅次于希腊。意大利十年期国债利率9日上涨至超过7.5%,一举突破7%的危险警戒线。两项指标均超过迫使爱尔兰和葡萄牙决定离开私人市场、寻求国际援助时的水平。经济学家认为,当一国长期国债收益率突破7%,该国将无力承担高额利息,有可能出现债务违约。

  从爱尔兰、葡萄牙和希腊救助情况来看,10年期国债收益率一旦越过6%关口往往就开始狂飙,一旦超过7%就不得不申请援助。这意味着,如果形势得不到控制,意大利离申请援助就不远了。而鉴于意大利债务总额超过西班牙、葡萄牙和爱尔兰三国总和,占目前欧元区总债务的比例高达23%,因此一旦意大利爆发危机,后果将非常严重。

  德国财政部长朔伊布勒7日在芬兰南部城市坦佩雷接受媒体采访时说,意大利太大,欧洲金融稳定工具无法对其实施救助。但他认为,目前也没有必要对意大利进行救助。

  法国外贸银行首席经济学家帕特里克·阿蒂斯说,和希腊相比,意大利危机有解决办法,因为意大利主要面临的还是流动性危机而非偿债能力危机。

  欧洲中央银行7日表示,上周加大了回购融资困难国家债券的力度,总额达95.2亿欧元(约131亿美元),其中大部分是意大利债券。

  欧盟委员会负责经济与货币事务的委员奥利·雷恩当天敦促意大利信守减赤承诺,加快结构改革。雷恩呼吁,意大利政府应像意大利男子足球队那样采用“链式防守”,严防危机升级。

  前景:欧元区需合力纾困

  意大利和希腊的政坛动荡,显示欧债危机的消极影响正在向政治和社会层面蔓延。

  意大利和希腊当前的情况有相似之处。其一是财政和债务状况持续恶化。金融分析师预计,意大利2012年需融资2000亿欧元,绝大部分用来偿债。在希腊,据保守估计,其公共债务总额占到GDP的160%以上,即便依照欧盟一揽子救助方案予以50%的债务减记,其债务仍远远超过欧盟规定的60%上限。其二是政治斗争加剧。作风强硬的帕潘德里欧多方努力,甚至不惜使出全民公决之计,但仍未能摆脱政治穷途,而政坛老将贝卢斯科尼当下的境况,也是政治资源耗尽的无奈结果。在欧债危机升级的过程中,贝卢斯科尼和帕潘德里欧并不是最早倒台的欧洲政府领导人。此前,葡萄牙前总理若泽·苏格拉底和爱尔兰前总理布赖恩·考恩都因债务危机在换届选举中落败。其三是社会矛盾难以消解。受欧元区财政纪律政策和偿债契约约束,希腊和意大利都必须力行财政紧缩和经济福利改革措施,并因此负担梳理民意的艰难任务。

  如同一个病人,如果多个脏器相继出现问题,施药或者手术都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往往相互牵扯,大大消抵救治效果。当前的意大利和希腊就是这样。债务危机掣肘财政政策、制约政治决策,激化政治斗争和社会矛盾;后者产生反作用,令债务危机的应对苦无回旋空间。难怪英国《金融时报》的文章说,窘迫的局面将使两国新总理成为“最不讨好的政府领导人”。

  在欧元区及欧盟层面,也出现债务危机与政治决策之间更趋明显的矛盾。从2009年希腊债务危机渐趋加重以来,欧盟不断开会、磋商、出台救助方案,但都不彻底、不坚决,究其根本,还在于应对危机政治意愿的缺失、政治领导人出于选举的考量和成员国之间政策协调的勉强。

  当欧债危机的主角切换到意大利时,欧洲联盟委员会主席巴罗佐严厉警告欧元区的分裂危险。他说:“如果没有南欧和东欧的安定繁荣,就没有北欧和西欧的安定繁荣。”

  巴罗佐不是杞人忧天,路透社9日报道,德法两国正讨论建立一个一体化程度更高、规模更小的核心欧元区,同时通过制度改革,允许部分资质较差的成员国脱离欧元区,但仍可保留其在欧盟的席位。这意味着一个或多个国家可能离开欧元区。

  虽然默克尔和德法官方10日就出面否认了这一说法,但是在这个时机出现这种传言,恐怕不会是空穴来风。

  当下逐渐“变异”的欧债危机,越发显现出经济和政治二元性危机,而且二者相互制约,冲抵着欧元区救助政策措施。

  反思:危机凸显制度缺陷

  专家指出,欧洲多国长期低增长、高支出,改革当前作为公共财政支出主要项目之一的高福利制度才是解决债务危机、恢复经济活力的长远之计。但高福利社会制度已然积重难返,公众舆论阻力极大,绝大多数改革将止步于小修小补,大的变革必定举步维艰。

  数十年来,欧洲一直以“生活方式上的超级大国”自居,高福利也一直是欧洲社会的显要标志。然而,随着近年来欧洲经济增长明显放缓、欧债危机愈演愈烈,加之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失业率居高不下,欧洲高福利社会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受到极大质疑。

  二战结束后,很多欧洲国家经济高速增长,军费支出大幅下降,社会福利制度日益发展。基本福利主要包括免费医疗保健、长期失业救济、高额养老金、悠长假期等。高福利也逐渐成为政党竞争上台的筹码。随着国民福利待遇日渐水涨船高,一些国家开始寅吃卯粮,依赖外债维持财政。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以来欧洲经济增长放缓,政府债务问题开始暴露,失业率也长期居高不下。2010年,西班牙失业率高达20%,葡萄牙、希腊、爱尔兰失业率均超过12%。随着债务危机迅速蔓延,欧洲各国终于被迫紧缩财政与改革社会福利制度。

  有评论认为,这一轮欧洲主权债务危机有更深层原因:被欧美国家奉为圭臬的凯恩斯经济社会化思维以“国家积极干预经济、高额累进税、高额遗产税”的“劫富济贫”思路,开创了西式福利资本主义新时代,创造了西方战后30年的繁荣,然而阴差阳错,也为新一轮经济危机种下祸根。

  亢龙当衰,物极必反。上世纪七十年代西方的滞胀危机已凸显凯恩斯主义治标有余治本不足,近二十多年来一次比一次凌厉的金融风暴及至此轮重创美欧的全球金融海啸与经济衰退,更证明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自由放任经济思潮得逞一时不过是完全私有化市场经济繁荣时代的回光返照而已。西方经济面临“一松就虚泡高胀,一紧就虚实俱下”的两难,而凯恩斯与反凯恩斯两种对立的主流经济理论对经济危境均回天乏术决非偶然,正是西式完全私有化经济面临重大转折的先兆。

  “政府是贼!”这是希腊示威民众对政府削减社会福利开支以缓解债务危机的抗议口号。曾经沧海难为水,享受过福利资本主义繁荣的民众,无法理解政府怎么会把经济搞得如此一塌糊涂江河日下,在许多有钱人更有钱时,穷人却失业高企福利滑坡,要勒紧裤腰带苦苦支撑。无人愿意面对冷酷的现实:依靠政府举债、民众超前消费透支未来而营造的泡沫化经济已走火入魔恶性循环,曾经挽救西方资本主义的凯恩斯革命似乎要走到头了。

  (据新华社、央视)

分享到: 欢迎发表评论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1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