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婷
欧元区在卢森堡会议上最终敲定4400亿欧元救助资金的同一天,作为欧洲最大经济体的德国公布了大规模“减赤”计划,而欧元区之外的英国也因意识到“问题比想象中严重”而坐立不安。
IMF当天发出警告,欧洲债务国倘若在财政紧缩方面再“延误时间或心不在焉”,将造成金融市场更剧烈的波动。
德国转向紧缩
6月7日当天,德国总理默克尔宣布,她领导的执政联盟同意将在2014年之前削减800亿欧元的财政预算,并裁掉不超过1.5万个公共部门的工作岗位,以此达到德国宪法和欧盟规定的债务标准并恢复投资者对欧元区财政的信心。
德国在财政支出的态度上,从“扩张”到“紧缩”的180度大转弯,与政府试图遵守去年通过的一项宪法修正案有关。该修正案要求德国削减财政赤字,并在2016年时达到调整周期性因素后的财政赤字占当年GDP的0.35%。这就要求德国不得不在2011年开始每年削减100亿欧元以上的赤字。
德国表示,该国政府的目标是最晚在2013年就将这一比例降到欧盟规定的3%。2009年德国的赤字占GDP比重达到3.1%,预计今年这一比重将达到5%左右。
另一方面,由于在欧元区救助计划中的担保份额最大,德国也不得不为此支付一笔很高的潜在成本。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德国等欧元区中心国如果能将紧缩政策推迟一年左右,或许对整个区域会更有利。但目前的现实情况是,这些中心国的公共财政可持续性本身也受到了市场的质疑,倘若不尽快进行财政自律,这些质疑会进一步打击欧元黯淡的前景。
英国债台高筑 或将持续贬值
欧元区的财政危机让债台高筑的英国一样坐立不安。同一天,英国首相卡梅伦宣称,新政府在审查公共部门财务状况后发现,“问题比我们想象中更严重”。
他指出,如果不采取削减赤字的紧急行动,英国政府不得不在2015年之前为公共债务支付700亿英镑的利息。而这笔资金几乎是英国每年对公司税收总额的两倍!
英国是欧盟财政赤字最高的几个国家之一。在英国居住多年的法国巴黎银行首席经济学家理查德·伊莱(Richard Iley)在接受《第一财经日报》记者采访时指出,目前英国新执政联盟将在政治上面临一个极度困难的处境。
但伊莱认为,由于不在欧元区,英国相比深陷债务危机却无法动弹的一些国家,似乎多了一些优势。他认为最关键的是英国有独立的可浮动的货币体系,这意味着英国可以选择持续贬值。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