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做空欧元背后的烂苹果原理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27日 04:04  新京报

  ■ 一家之言

  金融大鳄索罗斯近日公开放话,如果欧盟不解决其财务问题,欧元将会土崩瓦解,这引发了众多对冲基金像群狼一般大肆做空欧元,目前欧元连续的暴跌已经创下近4年以来的新低。

  无论是国际对冲基金“大鳄”的大肆做空,还是赚钱效应引发的外汇投机者跟风,以及标准普尔、穆迪等国际评级机构连续下调欧元区国家主权债务评级,背后实际上都是“烂苹果效应”在潜移默化地发挥魔力。

  一个农夫有一筐苹果,当苹果开始出现个别溃烂时,有人建议他把烂苹果扔掉,但是农民舍不得把这些自己亲手种出来的苹果扔掉,就每次都先挑烂苹果吃,即把烂苹果的腐败部分削去后只吃剩余的未腐败部分。而最终的结果是,他不但天天在忙着削烂苹果和吃烂苹果,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一筐苹果全都烂光了,再也不能吃了。

  要想一筐苹果保持新鲜,就必须提前把好苹果与烂苹果分开来。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瑟夫·斯蒂格利茨近期就曾明确认为,希腊的财政危机严重威胁到了欧元的存活率,在斯蒂格利茨提出的解决欧元危机的三个方案中,其中之一就是建议德国退出欧元区、或者将欧元区分为两个子部分。很显然,隔离“好苹果”与“坏苹果”是这个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相关建议中的核心主旨。

  其实“烂苹果”本身也有自我治疗的意愿,毕竟希腊最终只能靠大幅举债来解决问题,也是迫于被“捆”上欧元区这条大船的无奈之举,否则按照一般拥有主权货币和完全货币政策决策权国家的惯用做法,此类局面刚有迹象时完全可以用货币持续贬值的方式来进行医治,根本不必最终在近乎蒙受他国羞辱的情况下坐以待毙,并按照外界苛刻的条件被动地进行结果难料的国内“一次性手术”改革。

  “烂苹果效应”的现实解决之道,往往是在一筐苹果中烂苹果只有少数状态时,将烂苹果坚决剔除出去,而在一筐苹果中相当数量已经呈现出烂苹果状态时,则是将仅存的几个好苹果隔离出去。实际上,对于欧元区这个“苹果筐”而言,将一些处于不同经济成熟度的“苹果”摆到一个筐子里的行为本身,或许就是一个具有天然致命缺陷的乌托邦式错误。

  □李云峥(江苏 财经评论人)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