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市场等待希腊援助结果 伺机抛售欧元势在必行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4月30日 11:35  汇通网

  摘要:希腊财政紧缩措施的三方协议有望在周末公布,消息人士称,该方案的最后细节将在30日敲定。市场目前正持“观望态度”。但机构纷纷表示,逢高抛售欧元“势在必行”,市场伺机抛售欧元,穆迪评级或成新导火线。穆迪对希腊的评级将取决于欧盟-IMF援助计划的结果。欧盟官员昨日称,援助计划几日内将公布。

  一位熟悉内情的希腊官员周五(4月30日)表示,希腊已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和欧盟达成协议,同意采取更多紧缩措施以作为获得财政援助的先决条件,紧缩措施规模预计将达“约230亿欧元(约合300亿美元)”。该官员表示,“我们已经基本上达成一致,按目前情况看,该方案将在本周末被宣布。”他补充说,该方案的最后细节将在30日敲定。

  希腊的这份紧缩措施协议的达成,正值希腊政府与IMF、欧洲央行和欧盟委员会持续两周的会谈结束之际,紧缩措施范围将涵盖退休金改革及薪资削减等。周四(29日)纽约时段,欧盟官员表示,希腊援助计划可能在几天内公布。

  市场目前正在观望,欧盟正紧急商议如何挽救希腊债务危机,这令欧元得喘口气,昨日略反弹。但希腊只是欧洲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欧盟又未见有果断意志与机制,应付未来更严峻危机,故炒家正伺机沽欧元,欧元风暴山雨欲来。希腊债务危机成为国际焦点,能否挽救、如何挽救尚议而未决,惟风波已扩散,市场的不信任已从希腊蔓延往更多欧洲国家,故现已是欧洲经济与欧元危机。

  伺机抛售欧元,穆迪评级或成新导火线

  穆迪(Moody)周四(29日)北美午盘时段表示,希腊仍面临评级下调多个档次的风险,具体下调的程度视欧盟-IMF的救援计划结果以及希腊施行紧缩政策的努力而定。

  日本冈三证券(Okasan Securities)资深外汇交易员Tsutomu Soma周五(4月30日)表示,欧元/美元可能再度刷新数月低点,现在看来,穆迪将下调还是维持希腊的评级将成为关键因素。Soma表示,投资者应逢高抛售欧元,因长期来看欧盟-IMF援助计划并不能解决希腊所有的问题,因此欧元仍倾向于走低。Soma表示,对冲基金目前对任何关于希腊的消息都十分敏感。一旦是负面消息,他们都将开始再次卖出欧元。

  消息称,炒家正打算大幅看空欧元,只要坏消息配合,便会加倍抛售,欧元/美元将跌至1.32,然后目标指向1.30、1.20,甚至有流言称,炒家目标是欧元/美元跌至平价,以加重欧元阴霾。本月(4月)退休基金及银行抛售欧元的速度,是自2008年下半年,即全球金融海啸爆发以来首见。

  同时,澳洲国民银行(NAB)首席外汇策略师约翰·凯瑞卡普罗斯(John Kyriakopoulos)周五(4月30日)表示,交易员们仍对推高澳元/美元持谨慎态度,除非希腊债务危机能否彻底解决,但实际上希腊救助方案总是出现问题。

  欧元区“两大死穴”成炒作者手中“两张王牌”

  第一,欧盟债务危机远非只用千多亿欧元救希腊可解。希腊政府债务为2,700亿欧元,欧盟的拯救费用已由原先450亿欧元增至逾千亿。评级机构标普(S&P)也“落井下石”,两天内下调了希腊、葡萄牙和西班牙三国的信用评级。投行大摩更是在几个月前就预言,2010年,当大多数发达国家无法再通过发新债、加税等手段来偿债时,政府可能指示央行加大印钞,从而将一场倒债危机转化成通胀危机。因此,汇通网认为,不论欧盟举债还是印钞筹集这笔巨额救亡资金,都势必对欧盟各国经济、财政构成重压,令欧元压力加重。

  “末日博士”鲁比尼28日说,希腊不过是主权债务危机的冰山一角。他指出,更值得担心的是主权债务大幅增加,进而促使各国开动印钞机让债务“货币化”,最终的后果要么是国家破产,要么是通胀飙升。

  第二,欧盟缺乏急救危机所需的果断意志与机制。救希腊本来只需450亿欧元,但欧盟尤其德国屡屡拖拉,更受政治因素如地方选期逼近所延误,蹉跎个多月徒令希腊危机急速恶化,救亡所需资金急上逾千亿欧元。欧盟对数百亿欧元救亡费已如此反复,将来若危机扩至更多欧洲国家,需动用数千亿欧元挽救时,令人担心欧盟将不是因危机更大而狠下决心,而是将更议而不决,令危机愈滚愈大。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