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政府债务危机下的希腊之旅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2月26日 03:47  21世纪经济报道

  赵忆宁

  春节长假,我和家人进行了一次希腊之旅。选择希腊有两个理由:第一,希腊是欧洲文明的发源地,天水一色的爱琴海、欧洲古代神话及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被称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的巴特农神庙,这些都是我们向往已久的。第二,希腊遇到前所未有的政府财政危机,作为记者当然愿意能够有切身的感受。

  8天行程三遇罢工

  2月18日,从希腊著名的旅游胜地圣托里尼岛返回雅典,从Athens Airport到雅典卫城脚下的酒店,原来需要50分钟的路程我们只用了30多分钟,所经之路没有一辆出租车。导游告知,雅典市的出租车司机正在罢工。在宪法广场,出租司机们打出白色横幅,而出租车都停靠在议会门前,罢工的理由是——抗议政府提出给乘客“开发票”的规定。

  2月19日,我们到希腊南部的伯罗奔尼撒半岛参观古奥林匹亚遗迹,沿途所有的加油站关门停业,当然,加油站的卫生间也关门谢客,致使小小的“方便”问题成为“不方便”的大问题。所幸的是,旅游车大巴公司有自己的油库,从雅典出发时已经加满了油箱,才能顺利实现往返700公里的行程。

  2月22日,旅行结束的前一天。导游告诉大家,原定返回中国所乘的德国汉莎航空公司4000多名飞行员22日凌晨开始罢工,我们原定23日所乘的汉莎航空飞往中国的航班将停飞。最终,经过汉莎航空公司方面的协调,我们改乘土耳其航空公司的航班飞回北京。

  一次8天的欧洲旅游碰上了3次罢工,是无法预料的。就在我们到达希腊之前,希腊公务员工会在2月10日已经发起了一次全国性的罢工,抗议政府为应对债务危机而采取的经济紧缩政策(包括削减公务员薪金、增加燃油税等),没有想到,大罢工刚过去,还是让我们赶上了个尾巴。

  罢工游行盛行的国家

  清晨从雅典的比雷埃夫斯港口(Piraeus Port)乘船到圣托里尼岛,游船码头旁边就是货运集装箱港,货船云集可谓壮观。去年10月,中远公司以45亿欧元获得了该港口35年特许经营权。希腊是世界最大的海运国家,而比雷埃夫斯港口为希腊最大的集装箱码头。

  这里的港口工人端着“铁饭碗”,拿着月均8000欧元的工资(高于欧盟国家平均水平),自然对港口的非国有化大加抵制。强大的港口工会组织曾反对政府通过的旨在引进更多竞争的“港口服务业私有化改革议案”并发起了消极怠工运动。运动期间比雷埃夫斯港集装箱码头的工作效率仅相当于原来的1/5。希腊政府与港口工人的谈判无果而终。

  中远集团接手比雷埃夫斯港之后,意味着严格的管理,效率的提高,工作时间的延长,工资福利的减少乃至失业。港口工人自然有所不满。

  导游小刘在希腊生活多年,他说:“希腊的罢工游行是正常的,不罢工游行则是不正常的。”希腊每年大概有200多次游行示威活动。希腊劳工组织的发达有数字为证:希腊总就业人口约490万,其中第三产业就业人口为290万,工业就业人口约为95万(农业就业人口约为55万),在385万第一、二产业就业人口中,全国性工会约有4000多个,平均每个工会不到1万人。每天有一两个工会组织罢工游行,不同的利益群体表达不同的利益诉求,也就不足为怪了。

  希腊到底怎么了?

  当近距离观察希腊的无产阶级这个“自为的阶级”时,还是有些不解。

  希腊属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冬季平均气温6-13℃,2月的希腊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与香港、深圳几乎相同。但是与香港、深圳火爆的旅游市场不同的是,这个季节在希腊被称为“淡季”:所有商店、博物馆、旅游景点全部在下午2︰30以后关门休市,周六日则全天不营业。目前这个季节有一半以上的酒店早就开始歇业。我们所下榻的酒店号称被雅典卫城(Acropolis)的影子所笼罩,但是可以远眺雅典卫城壮丽美景的屋顶花园餐馆却被告知“停业”。在被誉为“悬崖上的美丽”的圣托里尼岛,很难找到一家开门营业的餐馆。

  不仅如此,即便在“旺季”,希腊人的“悠闲”也非同一般。虽然法律规定一周40个小时的工作时间,但是包括政府在内,下午三点以后已经下班,中午全体人民都要“午休”。如此算下来,他们的每周工作时间可能不足30小时。

  在圣托里尼岛的一家餐馆,我听到了旁桌一对中国父子的谈话。4岁的儿子不堪忍受长时间的等待,总是问爸爸“什么时候上菜呀?”爸爸每隔10分钟对应一次,连贯起来是:“他们去羊圈了;他们正在抓羊;他们正在杀羊;他们正在放血;他们正在煺毛;他们正在烤羊。”六个10分钟之后,孩子终于吃到了东西。“慢慢来,不着急”是希腊人的口头禅。

  2009年各国家经济成绩单新鲜出炉。欧元区国家2009年的经济增长率为-3.9%,失业率为10%,负债率为-6.3%。希腊GDP增长率是-2.7%;失业率为10.6%,政府负债率为13%,是欧元区国家的两倍多。2009年希腊的GDP是2700亿欧元,政府债务则为2900亿欧元。

  严重“债务危机”下的希腊没有什么与往昔不同,人们依旧“悠闲”,晒着太阳喝着咖啡,当然其中不乏大量依靠政府救济的人。人们享受着政府提供的全套社会保障,包括免费医疗等,享受着政府举债修建的公共设施,比如高速公路。看不出有谁愿意为国家做点什么,当我们开始讨论如何应对“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时候,身处危机中的希腊依旧是游行、罢工、享受、悠闲。这也从另一方面解释了这些年希腊的国家竞争力不升反降的原因所在。

  《易经》所言——天道酬勤,地道酬善,人道酬和。这是一面镜子,它映照着中国,也映照着欧洲和希腊。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