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开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

  ⊙本报记者 周鹏峰 石贝贝

  推出正当其时,需求受限多因素

  7月6日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正式启动,被各界誉为人民币朝着国际化目标迈出了第一步。专家认为,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较高的外贸依存度是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推出的坚实基础,但推出初期,也有人质疑其需求空间,那么,在试点初期,限制需求空间的因素会有哪些?随着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规模的逐步扩大,境外人民币流动量增加,人民币利率及汇率又会受多大影响?这些问题都有待我们进一步思考与论证。

  嘉宾: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

  中国银行公司金融总部(国际结算)总监 程军

  渣打银行(中国)有限公司中国研究部主管 王志浩(Stephen Green)

  法国东方汇理银行新兴市场研究及策略主管 巴布(Sebastien Barbe)

  1 推出正当时

  上海证券报:如何看待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试点的推出背景及时机选择?

  程军:最大的背景就是中国经济实力增强,以及贸易量占全球贸易比重的不断增加,这为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奠定了基础。同时市场行为也会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因为经贸往来多了,两国用第三国的货币有很多不便,一有汇率风险,二有汇兑成本。所以企业都希望两国交易最好用其中一国货币。从目前中国的经济情况和人民币这些年的走势来看,选择人民币作为双方交易的货币是有必然性的,人民币不仅存在缓慢升值的预期,币值也相对稳定。再有,金融危机以后,各国央行都在提重构世界经济秩序,包括周小川行长也撰文说要建立超主权国际货币,但超主权货币是一个长远的规划,必须一步一步来。第一步应该实现国际货币的多元化,目前美元占世界贸易结算量的80%。随着欧元、人民币、日元、英镑等作为结算货币广泛运用并削弱美元独大地位之后,才有可能构建超主权货币。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正是有了这样一个背景。

  同时,推出时机也很重要,金融危机后很多国家流动性紧张,比如说巴西要从中国进口,传统用美元,但美元流动性紧张,这就导致即使双方有交易意愿,但却缺乏交易工具的局面出现。这时人民币的市场需求也就出来了,自去年12月以来,央行已与韩国、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白俄罗斯、阿根廷、中国香港等6个国家和地区的央行及货币当局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额达到6500亿元人民币,在此前,中国还与包括俄罗斯在内的8个周边贸易伙伴签订了双边货币结算协议。

  这几年我们的进出口企业非常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汇率风险,该用欧元还是美元结算他们很难把握,所以他们乐于用人民币做交易以规避汇率风险,主观上也愿意看到人民币成为结算货币。主客观的条件都有了,又有金融危机这根导火索,推出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也就正当其时。

  连平:与金融危机爆发有很大关系。在国际金融市场出现剧烈动荡,货币汇率出现很大波动的情况下,人们首先想到的是如果企业不能很好地规避汇率风险,就会遭受很大损失。而规避汇率风险有很多办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手段就是使用本币进行贸易结算。危机提醒了我们,因此去年8月份国务院就提出了进行试点的打算,那时正是次贷危机不断深化的时候,这方面更多是从外贸企业经营的角度来考虑的。

  第二个原因就是危机导致大家对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缺陷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危机阶段美国利用美元特殊的地位以及国际货币体系对它有利的一面,采取了一些利己不利人的政策,比如说实施没有节制的货币政策,这会给未来全球经济带来很大不利影响。因此,各界改革现行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也高涨。但这个改革是一个渐进而漫长的过程。对我们来说,比较现实的就是推动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推进人民币的区域化,走出国际化的第一步。实际上,中国经济规模已经很大,开放程度也高,人民币成为区域性货币各方面条件都越来越具备,所以适时推出人民币跨越贸易结算。

  2 需求受限多因素

  上海证券报:有分析认为,目前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需求量不大,您认为,需求空间主要受哪些因素影响?需要哪些制度推进?

  连平:需求空间受限制的一个原因就是人们对人民币支付结算还不是很了解。长期以来企业一直以外汇作为进出口结算货币,在一些人眼中,像是国际法规定只能用美元、欧元、日元等货币结算一样,从没想过人民币也可以用来支付结算,因此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的认识还需要有一个过程。第二方面就是中国现在能够决定使用什么货币、有定价权的出口企业不多。而目前愿意使用人民币结算的主要还是我们的企业,他们主导权的不足,对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需求的提升不利,这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另外,尽管周边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对人民币结算需求是在不断增长,但能否以人民币结算并不完全取决于企业,还取决于当地政府。因为货币问题事关国家利益,比较敏感,所以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可能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障碍,这也是影响需求的重要原因之一。

  贸易项下的制度安排对需求的影响也非常重要,通常来讲制度安排越严格需求就越小,越宽松需求就越是大。但我相信随着这项业务的不断推进和成熟,制度安排一定会从紧逐步走向宽松。

  程军:目前国家规定的试点地区只限于港澳、东盟,但实际上我们现在已经陆续有欧洲、非洲、南美等地客户问我们能否用人民币结算。但受各方面因素限制,初期不可能出现井喷式需求。现在我们每天都会接到很多客户咨询,但能够落到实处的比例还不大。即使全落到实处,一年做几百亿或几千亿,相比中国每年几十万亿元的进出口量来说,比重还是非常小。根据海关统计,2008年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2.56万亿美元,其中对香港和东盟的进出口贸易量分别为2036亿和2311亿美元。试点初期人民币贸易结算需求量对我国外贸的整体影响有限。

  实际上,初期政府主观上也想控制需求规模,比如对试点地区、试点企业的限定,还有对银行售收汇额度的限制。毕竟,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可能有一定的风险,有关部门也要先看看哪些方面需要加强监管和调整,再考虑逐步放开。

  同时,客观上市场也不可能一下子全接受,我们的企业自然非常乐意用人民币结算,但交易对手则不一定,尽管人民币有升值预期,币值也相对稳定。毕竟,初期用人民币结算至少会有一定的操作性麻烦,有了人民币,还要对人民币进行管理,要看人民币兑美元、欧元汇率的波动。再有他们多年习惯用欧元、美元结算,突然改用人民币还要有一个接受和适应的过程,我们的企业也同样。

  但我们希望各方面主观上要加以推进,这对我们的企业有好处,且是大势所趋,从银行角度而言,整体也是利好。长远来说这是一块大蛋糕,所以银行都在争这个业务。中行国际结算量占整个中国对外贸易结算量的30%以上,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量我们也争取不少于这个份额或获得更大的份额。

  王志浩:中国内地企业可能会非常期待采用人民币进行进出口贸易,这将帮助他们减少汇率风险。在现阶段,仅有少数指定企业可对进出口贸易使用人民币结算。在境外,情况可能更为复杂。一些在全球范围内从事贸易的企业仅使用一种货币——美元,他们无需对冲汇率敞口,人民币结算对他们的吸引力不大;一些企业选择在远期市场对冲汇率风险,境外人民币无本金交割远期市场(NDF)可能更适合他们的需求;一些企业可能会顾虑到人民币结算的时间成本、工作量等。

  至于如何推进,我认为香港进出口企业有时可能需要更多的人民币流动性,比如,人民币贷款,或者香港进出口企业需要将所收到的人民币兑换成港元。因此,需要对上述类型交易进行开放。政策决策层希望能够限制投机类的交易,只有在提供真实贸易背景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办理人民币借款和换汇等业务。目前,一些香港企业可以在中国内地开立人民币账户,尤其是从当地零售业务中收到人民币的香港企业,但这仅仅限于对特定类型的企业和交易种类。此外,虽然人民币可以一次性兑换为港元,但反向兑换仍受到限制,比如,港元兑换人民币存在每日兑换限额等。这些限制中的一部分需要进一步放松。

  与亚洲、欧洲和美国进行贸易的香港企业一般都采用美元结算,这样就自然地规避了外汇风险——其收支均以美元进行。一旦引入一种新的结算货币,将会产生汇兑风险,如美元对人民币的汇率风险,从而将增加成本。当然,这种成本目前主要由中国企业承担,它们收取美元但成本为人民币。贸易伙伴间定价能力的较量将决定是否会更改结算货币。那些开始采用人民币进行结算,但又无法规避外汇风险的企业,需要开始考虑如何对冲新的外汇风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