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美元面临挑战谁能替代 全球拉开货币战争序幕

http://www.sina.com.cn  2009年04月01日 17:43  钱江晚报

  G20峰会,“货币战争”的序曲

  耿学鹏 (新华社供本报特稿)

  如果把全球金融危机比作一场大病,那么,这场大病除了暴露金融体系缺陷,也凸显货币体系风险。

  美元是国家主权信用货币,又是时下最主要国际储备货币,而这两种特性为不同的主体承载不同的职能,蕴涵内在矛盾。

  美元2008年上半年一路贬值,不时引发美元时代是否结束的疑问;下半年在一场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中反弹,对它的挑战似偃旗息鼓。

  然而,作为货币发行当局,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近期为刺激国内经济而增购巨额长期国债,触发美元贬值和外国投资者所持美元资产“含金量”稀释的风险。

  危机之下,世界经济、金融和货币体系接受全面审视之际,美元作为国家主权信用货币是否适合继续充当国际储备货币,在二十国集团伦敦峰会举行前再次成为热议话题。

  美元波动,冲击世界经济

  截至去年12月26日,欧元对美元比价大约为1比1.4。尽管欧元11月和12月反弹,但分析师们普遍认为,这不代表去年下半年金融危机全面恶化以来美元走强和欧元低迷的趋势结束。从欧元对美元比价去年7月1日达到1比1.58的历史高点至10月底,美元对欧元比价回升16%。

  去年上半年,美元对欧元一路下跌。至去年7月1日,6个月跌去7%。如果追溯至2002年12月美元与欧元基本持平,美元对欧元比价降低超过50%。

  对美元连续贬值的影响,美国经济学家朱迪·谢尔顿去年6月在《华尔街日报》发表文章:“这就好像美国向进口自欧洲的商品征收高额关税,税率提高50%,又好像美联储实施宽松货币政策,放出通货膨胀猛兽,然后强迫欧洲国家承担通胀痛苦,接受市场利率上升和货币升值隐性关税的苦果。”

  美元贬值冲击全球,原油和粮食等以美元结算的大宗初级产品价格一度飙升。

  这一态势2008年7月开始剧变。美国两大住房抵押贷款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曝出危机,华尔街“大地震”接踵而至,美国财政部和美联储陆续抛出数千亿美元救市。

  先前亚洲、俄罗斯和墨西哥爆发金融危机时,外国投资者撤离,当地货币无一例外大幅贬值。这次金融危机始于华尔街,蔓延全球,情形却不同。去年7月开始,金融危机全面恶化,美元止跌反升。

  美国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公司去年9月申请破产保护,美元对欧元和加拿大元等货币比价升至一年多来最高水平。

  一些分析师解释,并非有人愿意持有美元,而是不愿意持有其他货币。CMC市场公司首席货币分析师阿什拉夫·拉伊迪说:“这如同全世界满是病人,但美国第一个住院接受治疗、且住进重症监护室,投资者押宝美国可以第一个康复。”

  另外,中东和东亚国家持有大量美元,不希望外汇储备随美元贬值而缩水。

  美国《时代》周刊记者戴维·默尔认为,这些国家支持是美元坚挺的原因,例证之一是美国国债仍受欢迎。美国财政部去年12月9日发行4周短期国债,尽管贴现率降为零,其中47.2%由包括外国中央银行在内的间接竞标者认购。

  回顾2008年,缘于美元在世界货币体系中的主导地位,美元币值变化波及世界经济。上半年,美国连续降息,致美元贬值,间接推高其他国家通货膨胀率。下半年,美国政府救市举措致今年预算赤字高企,其他国家只能继续认购美国国债,变相撑起美元,为恢复美国经济尽“一臂之力”。

  这让人想起1971年美元暴跌时,时任美国财政部长约翰·康纳利的一句名言:“美元是我们的货币,但是你们的问题。”

  欧元崛起,不敌金融危机

  英国首相戈登·布朗去年12月10日在议会下院为经济刺激计划辩护:“我们不仅拯救了世界……”话音未落,即遭在座议员嘲笑。笑声几分钟后平息,布朗更正道,英国政府拯救的是银行业。

  在野的英国保守党攻击布朗口误是“弗洛伊德式错误”,暗示他潜意识中期望英国等欧洲国家“分流”美元霸权地位。

  随着欧元去年上半年持续走强,“去美元化”呼声渐强。欧元对美元比价达到最高点时,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前首席经济学家肯尼思·罗戈夫等专家发出“从美元转向欧元”的论断。科威特政府5月宣布,放弃本国货币与美元挂钩,转而与欧元挂钩。俄罗斯和乌克兰实行本国货币与欧元挂钩或部分挂钩。

  金融危机全面蔓延后,欧元区经济一体化构成吸引力。面临“国家破产”的冰岛一度把加入欧元区视为救赎之道,英国也一度讨论过加入欧元区。

  以“美国搞砸了一切”为注脚,欧洲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开始游说努力。德国政府公开呼吁建立世界金融新秩序。总理默克尔和财政部长施泰因布吕克去年10月访问东亚和中东,强调巴西、印度、中国以及土耳其和中东国家加入是建立新秩序的前提。德国外交政策网站10月30日题为《从美元到欧元》的文章说,柏林有意争取盟友,提高自身国际地位,限制美元霸权。

  不过,欧洲国家金融形势骤然恶化和救市思路不统一削弱了欧元的竞争力。爱尔兰去年9月底宣布对本国金融机构存款实施全额保护,引发英国批评和欧洲其他国家连锁反应。欧洲各国尽管高级别会晤频率明显增高,却迟迟没有出台步调一致的救市计划。

  欧盟第一大经济体德国公开抵制泛欧经济刺激计划,称本国320亿欧元经济刺激计划已经足够。

  德国与英国发生口舌之争。德国财长施泰因布吕克去年12月初称布朗政策是“粗劣的凯恩斯主义”,批评英国打算采取降低增值税的措施。他说,由此“导致高水平负债,将需要整整一代人努力工作加以偿还”。

  金融危机全面登陆欧洲、不少欧洲国家的银行“触礁”之时,欧盟内部争执还在持续。安全感缺失,推动欧元对美元比价去年7月以后数月内持续下跌。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相关专题:


    新浪声明:此消息系转载自新浪合作媒体,新浪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网友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Powered By Google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9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