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财经 > 外汇 > 2009伦敦G20金融峰会 > 正文
一 G20无果而终,美指展开技术性修正
被赋予众望的G20财长和央行行长会议周末如期举行,不过,此次会议就像以往在危机关头召开的历次重大会议一样,没有取得任何有实质意义的结果,会议声明不痛不痒,百无聊赖。
美国和英国要求各国投入更多资源来刺激经济,而以德法为代表的欧洲则认为制度监管为上,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则表现出必须获得更多投票权才会出力的态度。事实证明,这个世界某些时候还是需要威权体制来做安排,比如二战末期的三巨头会议,如果大家一哄而上都要发言,结果是谁说了都不算,白白浪费大把对抗经济危机的宝贵时机。
美国和欧洲的分歧,不能说谁对谁错,只是轻重缓急的区别,美国的对策是要给经济打氧急救,避免重度休克,欧洲的对策则是要治本才能治标,从根本上杜绝病灶。美国是经济危机的发源地,受到的冲击最猛烈,因此需要猛药,欧洲则是受到危机的连带影响,急救的迫切程度不如美国,同时欧元区松散的联盟状态也决定了欧洲很难提出一个强力统一的拯救方案。
不同的现状决定了不同的需求以及不同的对策,让昔日的盟友吵做一团,立场上的分歧显然无助于解决当前的危机,因此,我们认为近期很难出现力挽狂澜的合作救市局面,危机仍会按照自己的步调进一步发展。
另一件事也颇为吸引眼球,瑞士央行出人意料的入场干预瑞郎走势,不是托市,而是打压汇率。瑞郎的避险地位导致在此前非美货币大跌中,其跌幅相对有限,已经接近零利率的瑞士央行,开始通过本币贬值来进一步放松货币政策。
瑞士央行做法的意义在于,如果一直坚持自由浮动汇率的西方主要央行,以保护本国经济为名也可以干预汇率的话,那还有什么是不可能的?饱受出口衰退之苦的东亚和东南亚各国,完全有可能进行模仿,特别是像日本银行这种前科累累的央行。
美国花旗银行头两个月意外出现盈利,令市场的避险情绪有所消退,但我们提醒投资者,如果此时就对市场前景抱有乐观情绪,可能还为时过早,通过帐务上的技术性安排,完全可以做到阶段性的盈利。
美国上周公布的经济数据相对清淡,尽管有贸易数据,但整体上未对市场造成明显影响。
美国2月零售销售环比下降0.5%,但表现好于预期;当周首次申请失业救济人数增9000人至65.4万人,表明美国就业市场仍在持续恶化;1月贸易赤字继续大幅缩减至360.3亿美元,为6年半以来最低水平,考虑到中国等主要出口国2月份出口数据继续大幅恶化,有理由相信美国2月的贸易赤字可能会进一步好转。
从技术图表观察,美元指数上周振荡回落,跌破了去年12月以来的上升趋势线支撑,从技术上发出了见顶的初步信号,预计美指将展开阶段性技术修正,对前期的涨幅进行整理。
美指短期内将维持下行压力,调整目标可暂看84-85区间,这里是此轮涨幅0.5-0.382的回调位支撑。从中期来看,美指涨势并未结束,应继续维持看多思路。
支撑位:86.00、85.60、85.00
阻力位:87.70、88.30、89.00
二 中国出口在亚洲国家中继续恶化
上周,人民币兑美元继续保持稳定,人民币中间价开于6.8355,询价系统收于6.8380,下跌25点。
中国两会上周闭幕,温家宝总理在记者会上再次重申了对人民币汇率的既定政策,但他也首度表示,人民币升值是造成中国外贸压力的一个原因。基于此,我们仍维持原来的判断,即官方并未排除汇率调整的任何一种可能性,具体调整方向将视宏观经济运行而定。
上周公布的2月进出口数据继续大幅恶化,出口同比大幅下降25.7%,进口同比下降24.1%,至601亿美元,贸易顺差仅为48.4亿美元,不仅远低于1月份的391亿美元,也低于传闻的70亿美元。
与周边出口竞争对手相比,我们发现,亚洲其他国家的出口数据几乎与中国同步大幅恶化,表明全球需求萎缩对出口国家同时造成了打击,但这些国家的最新数据已经表现出跌幅放缓的迹象,唯有中国数据在继续向下探底。我们认为,尽管全球需求呈现萎缩局面,但汇率变化通过价格链条的传导机制,仍会对出口带来明显影响,上述国家出口跌幅放缓,应是这些国家货币近期连续大幅贬值的一个效应。
与亚洲竞争对手相比,人民币汇率在经济危机爆发后不降反升,招行人民币贸易加权汇率屡创新高,使得竞争对手的出口商品在价格上不断获得“补贴”,直接削弱了中国出口企业的竞争力。
相关专题:
相关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