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中信泰富被逼出售资产 香港证监会介入调查(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23日 02:41  21世纪经济报道

  证监会展开调查

  针对中信泰富炒汇巨亏的疑问似乎越来越多。

  有投资者认为,中信泰富的管理层有意把投资杠杆式外汇合约产生巨亏的情况隐瞒不报,伤害了投资者的知情权。而复牌后第一天,市值就蒸发超过55%。22日,该股再次大跌24.7%,市值再度蒸发近25%。

  独立财经评论员David Webb再次提出质疑称,9月16日,中信泰富在收购一汽丰田及雷克萨斯公司的通函中曾表示,“除本通函披露者外,就董事所知,本集团自2007年12月31日以来的财务或交易状况概无出现任何重大不利变动”,而该通函的最后实际可行日期为9月9日。

  按照中信泰富20日所说,公司管理层从9月7日开始知道杠杆式外汇合约的问题,换句话说,公司管理层在已经知道外汇投资出现亏损时,仍然发出上述通函中的声明,涉嫌披露虚假及误导材料,该行为可能违反《证券及期货条例》第298条。如果成立的话,将面临最高1000万港元罚款及10年监禁。

  不仅如此,Webb又指出,中信集团旗下的中信香港曾在2005年12月5日,向中信泰富主席荣智健派发为期5年的1亿股认股权,相当于中信泰富4.56%的股权,该认股权行使价为20.5港元,而当日该股收盘价为21.55港元,如果行使的话可轻松获利。

  但蹊跷的是,到了今年7月16日,荣智健却似乎突然取消了这1亿股认股权,当日中信泰富收盘价高达28.2港元,比行使价高出7.7港元,若行使套现的话获利将高达7.7亿港元。

  Webb 质疑,“不太可能有人愿意主动放弃这么高的利润,但是我们却找不到任何关于这批认股权为什么派发以及为什么取消的解释,我们猜想,会不会有更高层的人插手这件事?”

  此外,香港大学财务系副教授汤勇军也对本报指出,中信泰富的巨亏与其说是对冲策略的失败,不如说是公司内部管制出现问题。

  “首先,(发现事情之后)董事会应该立即联系证监会并讨论如何处理,我不知道董事会有没有这么做,之后怎么去保护投资者是证监会的事了。第二,考虑到公司内部发现和公布真相之间经过了这么长时间,投资者应该警惕潜在的信息泄露和内部交易。9月5日,就是公司声称发现问题之前的最后一个交易日,中信泰富的收盘价是24.9港元,到10月17日,也就是公布事情的前一个交易日,该公司的股价收盘是14.52港元,下跌了42%。而恒生指数同期只下跌了27%。需要注意的是,恒生指数的交易量虽然也增加了,却没有中信泰富交易量增加得那么大。”汤勇军表示。

  “我并不是说这里面一定有任何不道德的行为,只是投资者应该有所警惕。”汤勇军说。

  22日,香港证监会表示,已经正式对中信泰富事件展开调查。港交所也宣布会跟进有关情况,看中信泰富是否有遵守《上市规则》。

  22日,中信泰富董事总经理范鸿龄发表声明称,为配合有关调查,避免任何可能出现的利益冲突,即日起暂时离任港交所董事、证监会收购及合并委员会主席、收购上诉委员会委员与提名委员会当然委员等职务,至调查终止。当天傍晚,港交所也公布,范鸿龄已提出休假通知,暂停出席香港交易所董事会及提名委员会的会议。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