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中国应加速人民币升值步伐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25日 09:27 环球外汇网

  回想在1998年,甚至是2002年,那时谁也不可能想到价值被低估的人民币会引发全球如此大的关注。过去几年中,美国国会就中国汇率问题举行一次又一次的听证,议员们也提交了很多立法议案,以期推动大多数人都不甚了解的中国汇率制度的调整。自以为是的专家们整日滔滔不绝地谈论着人民币被高估了或是低估了,而高级经济学家们对此产生了莫大的困惑,与此同时,中国的决策者们则在绞尽脑汁地思考着到底该拿人民币怎么办。

  我将在此阐述两个观点。其一,目前许多支持或反对人民币币值重估的言论都被误导了。其二,人民币升值终归会让中国尝到大甜头,绝非仅仅是摆脱了全球压力,届时中国自然也乐于让人民币以快于目前的速度升值。

  与“操纵”无关

  固定汇率制度(或像中国那样的半固定汇率制度)是如何运作的?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

外汇牌价,并随时准备以接近这一牌价的汇率进行人民币和外汇之间的兑换。如果市场上的美元供大于求,无论是由贸易顺差还是资本流入导致的,中国央行都会通过发行新的人民币将这些美元悉数买入;而当市场上美元供不应求时,央行又会将自己储备的美元卖出以弥补需求缺口,在这一过程中,市场上的人民币流动性也相应降低。

  过去几年中,中国贸易顺差的不断扩大意味着中国央行一直扮演着美元净买家的角色,导致中国的官方外汇储备在以每月近3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截至2007年3月底,中国的外汇储备已经达到1.2万亿美元。有人因此指责说,中国是有意将人民币汇率固定在低水平,使中国获得超强的出口竞争力,自然也就获得了巨额贸易顺差。但真实情况未必如此。固定汇率制下,央行实际上必须对市场送上门来的东西“来者不拒”,从技术角度看,近年来大量涌入中国的美元恰恰是市场带来的。

  事实上,我们应当了解中国所实行的政策的意图。首先,当中国政府在1997年推出固定汇率制时,其意图不是为了阻止人民币升值,反而是为了防止人民币大幅贬值。1995~1996年中国经济泡沫破裂,企业赢利骤减,当时实际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降到了4%以下,这时又爆发了亚洲金融危机,许多投资者由此预测,人民币将是接下来倒地的那张多米诺骨牌,由此短期资本开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逃离中国。此时中国政府决定让人民币汇率与美元形成事实上的挂钩关系,这是在向世界明确承诺人民币不会贬值。

  2003年中国前总理朱镕基卸任时,他将维持了人民币汇率的稳定看作是自己任期内的一大成就,并将其视为中国对全球稳定的最大贡献之一。

  其次,中国贸易顺差的急剧增长也使中国政府感到不知所措。直到2004年年中,中国对外贸易还一直是逆差,从2005年年初起,中国的贸易顺差才开始屡创历史新高,这种情形很难说得上是“操纵”。本世纪初,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大约处在8比1的水平,当时大多数经济学家都恳请中国政府将人民币兑美汇率固定在这一水平,不要让人民币贬值。而6年后的今天,人民币兑美元依然大体维持在8比1的水平,但外国政要们却高声抱怨说人民币是全世界低估最严重的货币。

  出口不会放缓

  中国过去几年里还有一个有趣的现象,人民币兑美元一直在稳步升值,2005年的升值幅度为2%,2006年为4%,今年至现在为止为6%。与此同时,中国农民工的工资年增长率也由本世纪初的3%至4%,跃升至10%甚至15%的水平,因为用工单位不得不接受来自农村的年轻劳动力日益减少的现实。

  货币升值和劳动力成本上升这两个因素双管齐下,本应该对玩具、服装、家具和家电制造等中国传统出口行业造成显著损害。但各种有关产业利润的统计数据却显示,轻工业的总体利润率一直坚如磐石,目前并无走低的迹象。

  原因何在?因为中国出口商已经将增加的成本转嫁给海外买家了。有人会说仅靠一个国家的统计数字还不足以反映全球总体的价格趋势,但令人震惊的是,中国大陆、香港、美国、日本和欧洲的统计数据都显示,中国大陆出口商品的价格过去3年已开始上升。从1995~2003年,服装和玩具等中国传统出口产品的美元价格一直在以每年3%至4%的速度下跌。但从2004年起,这一价格的走势却发生了逆转,变为每年上升3%至4%。中国电子产品的美元价格也呈现这一走势。中国贸易伙伴国的统计数据显示,中国电子产品的美元价格以往会每年下跌6%至10%,而自年初以来电子产品的出口价格出现了大幅上扬。

  为什么中国出口商没有遭受损害?答案是它们太大了。参观过中国工厂的人常常说,过度的竞争使众多小企业为了微薄的利润而苦苦挣扎。这对单个企业而言或许不假,但中国企业总体上占据着巨大的市场份额也是不争的事实:美国进口的玩具、鞋类和其他低端产品有70%至80%产自中国,美国进口服装的近40%、电子产品的35%也来自中国。在这种环境下,中国出口商是很容易将国内成本压力转嫁给海外买家的。

  当然,工资水平和人民币汇率的不断上扬,总有一天会使传统型低端制造业难以生存,不得不转移到越南、印度和印尼等生产成本更低的国家。但这种情况不会很快发生。事实上,亚洲最令人吃惊的发展趋势之一是,中国的邻国正抓住中国给它们提供的“喘息空间”纷纷上调自己的出口商品价格。

  至少在未来几年中,别指望人民币升值会减缓中国出口的增长速度。在我看来,人民币升值只会使全球消费者承受更高的物价水平。

  美国失业问题无关中国

  我发现,对人民币与美元挂钩抗议呼声最高的国家却可以说是这一制度取消后的最小获益者,这有一点颇具讽刺意味。

  下面的这些数据应该可以帮助人们正确地看待美中关系。从2004年上半年到2007年上半年的3年间,中国内地的月度贸易顺差额增长了近200亿美元。这一增幅中对美净出口额又占到了多少呢?答案是60亿美元左右,与中国对美出口额在中国出口总额中所占比例大致相当。因此以名义美元来说,中国出口贸易净增额的最大来源是美国之外的其他贸易伙伴。

  其实这60亿美元的月度增量中有一大半是间接来自中国的邻国或地区。虽然美国对华贸易逆差从1990年的实际为零增长到如今已相当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但一个显而易见的现象是,美国对整个亚洲地区的贸易逆差却增长得没这么快,这一逆差目前仅相当于美国GDP的1.5%。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如今美国市面上销售的许多标有“中国制造”的商品以前都曾是“台湾制造”或“韩国制造”产品。现在随着加工和装配生产逐渐转向中国内地,表面上看起来,美国贸易赤字好像要归咎于中国的对美出口。一旦将美国的对亚洲贸易逆差当作一个整体来看待,人们就会发现美国贸易逆差的实际增量大部分都来自其他地方,如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欧洲、加拿大以及墨西哥等。

  有人认为中国工人突然间抢走了美国人的工作,这种观点同样站不住脚。美国非农就业人口中,从事制造业的工人比例从1990年的16%降至今年的10%,尽管很多人都拿这一数据大做文章,但16%的比例已较1950年的32%下降了不少。正如事实所显示的那样,美国的制造业从业人数每10年就会下降4%,无论在中国因素发生作用前还是之后都是如此。此外,中国内地对美出口增速最快的是传统低端轻工业,早在数十年前它对全美非农就业人数就已变得无足轻重了──截至1990年,该领域从业人数仅占就业总数的1.7%。因而,指望人民币大幅升值能对美国宏观经济产生任何重要影响是不现实的。

  另外还有一个重要事实,那就是人民币的稳步升值不会真正威胁到中国内地的稳定。在许多分析师看来,中国经济目前正处于这样一种局面:外汇大量涌入使国内流动性大增,明显压制了央行实施冲销操作的能力,使实际经济增长率和资产价值都升至了极端“泡沫化”的程度。但中国的一切都显得那么平静,这种看法形成惊人的反差,央行一如既往地稳步吸纳着流入中国的外汇,这一操作并未给国内利率造成什么压力,与此同时,中国商业银行体系流动资金比率过高的问题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改观。

  无论中国的那些经济数据看起来多么可观,但亚洲其他地区的这类数字只会更高。目前,中国内地的经常项目盈余约相当于其GDP的9%,这不过与台湾和泰国最近的水平大体相当,却远远低于香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水平。中国为冲销操作而发行的各种债券累计相当于GDP的15%,而在台湾则超过了30%,马来西亚更是接近了40%。当话题转向亚洲其他经济体时,那些曾经质问中国能经受“洪流”考验多久的人往往沉默不语了。这些经济体也曾出现过外资大量流入的局面,但它们一直都平安无事。

  重估人民币币值的真正理由

  尽管存在上述那些似乎不必调整人民币汇率的种种理由,但这一调整实际上却有助于解决中国国内一些最严重的问题,同时也可以减缓中国的贸易伙伴所面临的压力,这对中国大陆经济来说确实是一种“双赢”之举。虽然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的出口,或者说中国在传统制造业领域的市场份额不会产生什么影响,但对中国在重工业产品方面的进口支出却影响甚大。

  从过去7年中国的实际情况看,对外收支的净出口方面与经济学家们原来预计的相差不大。中国的贸易盈余稳定增长,它还在电子信息技术产业迅速获得了一席之地。正如经济学家们所料,中国大陆对进口原材料的依赖更深了。

  但重工业领域却出现了经济学家们始料不及的现象:中国工业原材料净进口额并未持续增长。从过去几年的情况来看,中国大陆的生产商反倒成了钢铁、铝、汽车零部件和其他机器设备的净出口商。这才是中国贸易顺差直线上涨的真正原因。在传统出口领域的优势本应被重工业产品进口的不断增长所抵消,但中国实际情况却并非如此。

  中国是怎样赢得这一意外之喜的?2000年至2003年期间,中国大陆的

房地产开发和汽车销售迎来了大繁荣时期。其结果是,工业原材料和机械设备制造业的利润大幅增长,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因而开始在冶金、提炼和汽车制造领域大量投资。但繁荣不久就演变成了过热:银行的房地产业和建设项目类贷款的增速2003年最高时曾一度达到每年80%的水平,当时不具备资质的房地产开发商大量涌现,建设活动和汽车销售的增长速度达到了难以为继的水平。到2004年初时,政府终于决定要采取行动抑制经济过热,这些行动对建筑业造成了沉重的打击。短期房地产融资被迅速叫停,小型房地产开发商纷纷破产,建设活动急速放缓。

  但政府却未能阻止投资继续流向重工业。其结果是,此后3年中,钢铁、炼铝、汽车零部件和机械设备制造等行业的生产能力增速要远远高于国内需求增速。这些产业的国内利润开始下降,国内厂家纷纷将过剩产品出口到海外,从而导致了今天的局面。

  中国的贸易顺差还将继续增长,而且随着中国生产商逐渐学会如何参与全球市场的竞争,中国重工业的利润额和利润率也将止跌回升。这很有可能导致中国一些关键产业出现生产能力的新一轮扩张。没人能保证中国的贸易收支状况短期内会发生巨变,即使中国的贸易顺差能在今年年底时见顶,中国未来仍将长期面临艰巨任务,过量的外汇储备、货币政策方面的冲销操作以及与全球贸易伙伴的紧张关系仍将持续多年。

  而且,为改变这一局面中国政府已经用尽了其他手段。过去3年中,中国官员们一直在努力砍压新的重工业项目,或干脆将这类工厂直接关闭,征收环保税费,并着手取消

出口退税以及上调某些出口税,但这些举措收效甚微。事实上,只有大幅重估人民币的汇率措施能使贸易顺差居高不下的局面获得根本改观,并有效遏制重工业生产能力的过快增长。

  中国每一个重工业产品门类都有众多海外竞争者。虽然中国的出口产品中包含大量进口零部件,这减轻了人民币汇率调整对中国出口产品最终成本结构的影响,但中国的化工、金属和机械设备等产品的国内增值部分却比一般出口产品高许多。其结果就是,人民币升值对中国这类产业的影响要大得多,它会使同类进口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迅速增强,并更快地改变这类中国产品的费用构成。

  加快人民币币值重估的步伐,是中国政府目前唯一真正可用的调整工具。调整人民币汇率的好处是,它有助于纠正贸易失衡现象,抑制进一步扩大工业产能的冲动,尤其有助于抑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发展,并能增加中国从其亚洲邻国的进口。这些好处能否实现就看中国是否调整其汇率政策了。

  迄今为止,中国政府一直拒绝对人民币汇率进行一次性的大规模调整,也拒绝明显提高人民币的升值速度,因此举将造成社会不稳。如果人民币币值重估,就是将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次性上调15%至20%,对那些按原有汇率确定合同价格的中国出口商而言,此举将产生灾难性影响,而中国出口商相对缺乏真正的风险对冲机制,又会使局面变得更加严峻。

  但不能就此认定人民币的升值速度不能加快。亚洲其他经济体的汇率波动幅度常常要比人民币大得多,但也并未对其经济增长造成什么负面影响。自2005年初以来,人民币兑美元累计升值了8%。但在此期间,泰铢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了23%,印尼盾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了21%,菲律宾比索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相差了19%,日圆兑美元汇率的最高值和最低值也相差了19%。事实上,亚洲货币中唯一汇率波动幅度小于人民币的是港元。人民币汇率两年中的波动幅度只有8%,即使是按新兴经济体的标准也小得多。

  所以,人民币这一温和的升值幅度不仅使中国的出口商们过得很舒坦,他们实际上还增强了与邻国对手竞争的实力,因为这些国家的货币升值速度要快于人民币。我认为,中国大陆生产商将成本转嫁给消费者的机会比亚洲其他经济体的企业要大得多。因此我看不到要为中国出口商的命运感到担忧的理由。

  一些知名经济学家声称,允许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会使中国丧失其“货币稳定器”,但在我看来,中国从来就没有真正拥有过它。汇率在小型、开放的贸易体系中扮演着重要的定价角色,但中国是一个很大的内需主导型经济体,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要远小于其许多亚洲邻国。人民币汇率与美元挂钩并没能防止中国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严重的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当然也无法保证中国今天不会出现这类问题。

  还有人担心汇率调整会给人民币带来投机性压力,这种观点认为,调整人民币汇率的步伐不能迈得太快,否则投资者就会认为押宝人民币升值肯定不会错,从而导致大量外资涌入中国。事实上,迄今为止引发“热钱”流动的主要动力一直是资产市场的投资回报率。

  因此人民币汇率近期内以每年10%的幅度波动没什么好令中国政府担心的。这种情况会发生吗?到目前为止中国政府还没有明确表态。来自:瑞银责任编辑:木子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城市营销百家谈>> ·城市发现之旅有奖活动 ·企业邮箱换新颜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