租金两年暴涨数倍 大理古城商业街遭神秘客商爆炒

2013年06月25日 01:29  每日经济新闻 

  每经记者 杜冉乐 发自云南大理

  走在云南大理繁华的人民路、复兴路、博爱路与洋人街上,遍布着酒吧、茶座、客栈、首饰店等沿街一路走去,店铺门前的招租广告也成了一道风景线。

  “那个时候,人民路上没多少人,包括白天,很多商铺里也看不到什么人。开客栈、商铺或炒房的,是最近两年进来的。”旅居大理古城一年有余的独立撰稿人姜北树告诉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为此,他曾撰文描述过彼时疯狂的一幕:“他开着还没来得及上牌的越野车,一连几天时间,穿梭在大理古城的大街小巷。通常看到一栋合适的房子,二话不说走进门:你这房子卖吗?多少钱?只要房主没有提到‘不卖’两个字,他很快就会从后备箱取出一个背包甩到桌子上,没错,整整一背包都是人民币。”

  然而,那些神秘客商爆炒带来的,却是一般租客们难以承受的高成本与低盈利,姜北树认为,这里能够真正盈利的客栈不足30%,“等一段时间后,这个泡沫必然会破裂”。

  月租金直线上涨

  在人民路下段有一家自行车租赁店,店主是上世纪80年代就来到大理古城的山东籍周师傅。他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两年前,我的店铺月租金才七八百块钱,但现在已涨到2000多块钱了。”他指着斜对面一家蓝莓经营店说,“两年前这一片的月租金都差不多,现在人家的月租金更高,已涨到3000块钱了。”

  更加繁华的人民路中上段,月租金涨幅更为惊人。“人民路的小店铺,两三年前月租才几百元,现在月租上万元的很多。”姜北树称,“外地的神秘炒房客一般都是组团进来,会同一时间买下一大片商铺”。

  如今,大理古城的商业迎来第二轮繁荣,发展速度更远胜第一轮。独立观察家马知路曾撰文称,2002年~2005年昆明世博会后的4年间,古城商业发展最为迅速,复兴路临街层的门面,销售价格由20万~30万元/间,涨至50万~100万元/间,每平方米售价从几千元一间涨至2万~5万元不等,门店月租金也从30元~50元/平方米涨至100元~200元/平方米。直到2006年后,古城商业才一度陷入低迷。

  姜北树表示,在大理古城,投资客房产转手速度是非常快的,这个月刚拿下,下个月就转出去了。由此,房东违约现象也频频发生。周师傅说,“这种情况很常见。除了客栈之外,大量的店铺都没有正规的合同,一般都是双方立个收据,签个字就行了。”

  商业同质化与盈利之忧

  神秘客商爆炒的后果,是租客们无法承受的高成本与低盈利,这些商业物业甚至还可能陷入 “击鼓传花”式的恶性循环。

  “这些店铺的经营本身没办法保持盈利,像人民路一个月纯收益在5000块钱的店铺已经非常少了,但月租金就要一万多元。”姜北树认为,如果店主经营不下去,就会有新的经营模式过来,比如像丽江一样做一些工艺品,做一些迎合游客需求的商业,最终走向同质化。

  据悉,2006年~2007年,大理古城过度重复的商业业态,令古城的租金略有下降。2008年,古城开始策划商业洗牌,推出如红龙井、九隆居、武庙会等高端商业街区。

  3年前,来自中山大学旅游学院吴悦芳等研究者的一份调查报告认为,新型商业街区大多是一体化的大盘,大规模的商业置换了低端旧式的业态,亦模糊了传统和记忆。

  对于如今的炒房热,姜北树表示,“大理最吸引人的地方就是它的生活化,也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方式,在年轻人中有明显的嬉皮士文化,在国内这么多古城中也是唯一的,有可识别的文化标志。”

  不过,不少观察人士也担忧,在商业化浪潮的冲击下,大理那些“可识别”的东西或将迅速消失。

  大理白族自治州文化遗产局局长、大理市古城文化遗产保护协会会长杨政业表示,“在旅游的大趋势下,同质化现象会产生。不过,我个人认为,大理的文化可能不会因部分炒房客的涌入而有所变化,虽然大理也进来了内地甚至港澳台的人,但不会改变大理的主流文化,本土文化的生命力还是很强大的。”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山西“房媳”家族至少15人担任公职
  • 体育联合会杯-托雷斯破门西班牙3-0胜
  • 娱乐蒋雯丽被曝姐弟恋 与小16岁男星玩地下情
  • 财经李克强上任百日:打破惯性未救银行钱荒
  • 科技中移动类Skype应用Jego暂停内幕
  • 博客小孩饿死我们都是沉默帮凶 实拍超级月亮
  • 读书西方最推崇的领袖传记:毛泽东传
  • 教育重庆理科状元曾三考北大失败 高考状元
  • 育儿男童因父亲心情不好被罚赤身暴晒(图)
  • 章玉贵:银行业不可再躺在床上数钱
  • 高善文:钱荒问题会带来三波冲击
  • 王福重:中国会不会出现金融危机
  • 金岩石:楼市调控的目标是社会公平
  • 尹中立:货币快速扩张下为啥出现钱荒
  • 姜国华:如何利用洗大澡来管理利润
  • 周彦武:中国大陆没有电子产业
  • 石建勋:不差钱的中国为何出现钱荒
  • 水皮:中美货币政策的两难困境
  • 于晓华:中国经济5年内不会崩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