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清代钱模子浮出嘉陵江 沉江原因仍是一个谜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6日 20:11 新华网

  武胜一采砂船在嘉陵江中捞出清代造币工具大规模发现古代币材坯锭,在全国尚属首次昨日解密,本报记者一睹国家一级文物芳容这批贵州出生的“钱模”沉江原因仍是一个谜

  去年9月10日,武胜一采砂船在嘉陵江中“采”出191.8公斤清代造币用的锡方锭、铜棒。至昨日,文物“出水”正好4个月。经特别许可,昨日下午本报记者同《广安日报》记者一道,在履行严格的手续后,再经过5道有“铁将军”把关的大门,进入收藏密室,与23件清代币材坯锭“亲密接触”。省市文物专家称,大规模发现古代币材坯锭,在四川乃至全国均属首次。

  记者目击一级文物保存完好

  武胜县文物专家小心翼翼地捧出23件文物。“这就是清代造币用的锡方锭、铜棒。”记者看见,一件锡方锭上刻有“贵

西甲寅”铭文,字迹苍劲。该锡方锭看起来不大,拿起来却相当沉重。“这锡方锭重达16公斤!”武胜县文管所所长李再仁说,刻有“贵西甲寅”铭文的共有两件锡方锭,都是国家一级文物,且都保存完好。另几件锡方锭表面出现一定钙化,上面字迹不全。“铜棒”表面呈红铜色,最长的有近80厘米,最重的达6.6公斤。

  武胜县文化馆馆长刘宗连称,这些锡方锭、铜棒共有191.8公斤。

  离奇出水“金棒”卡住传输带

  李再仁、刘宗连向记者摆起文物“出水”经过及“冰封”原因。

  去年9月10日上午,武胜县嘉陵江机声轰鸣,采砂船正在江中作业,砂石随传输带源源不断地被送到船上。一会儿,一些“砖头状怪物”也随传输带被陆续传出水面。“这些残砖没什么用!”工人将其作为废渣抛在一边。

  没想到,隔了一阵,砂石传输带被卡住,挖砂作业不得不停止。检修人员一检查,顿时惊得目瞪口呆:“我的老天,卡住传输带的是一些长长的‘金棒’。”船主兴奋不已,马上将“金棒”及疑似“银锭”的“砖头”捡回家。

  民警追缴贵重文物失而复得

  嘉陵江中发现“金棒”、“银锭”的消息不胫而走。10日下午,武胜县治安大队大队长徐伟带领民警追缴回23件物品。警方发现上面有铭文,估计是很重要的文物,于是将物品移交给武胜县文管所。广安文物专家刘敏赶到武胜,初步鉴定,“金棒”乃“铜棒”,“银锭”乃“锡方锭”,均系古代造币用的币

  材坯锭,均为极其珍贵的铸币文物。

  9月13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专家陈祖军赶到武胜,会同刘敏等专家进行鉴定。14日,鉴定结论令人振奋:两件上有“贵西甲寅”铭文的锡方锭为国家一级文物,国家二级文物有5件、三级文物有9件。

  安全考虑“出水”文物被“冰封”

  这批币材坯锭系何年何地铸造?省市专家根据“贵西甲寅”铭文推断,这批币材坯锭为清代所铸。根据《清史稿》记载,清康熙十年(1671年),清政府在贵州省大定县设大黔威道,1681年,大黔威道治所迁安顺,并更名贵西道。因此,这批币材坯锭的产地在清代贵州。根据“甲寅”推断,这批币材坯锭应为1734年或1794年,最晚在1854年所铸。

  省文物专家称,大规模发现古代币材坯锭,在全国尚属首次,对研究我国的货币史,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出于安全考虑,武胜县政府主要负责人明确指示:严守秘密,严禁对外宣传。于是,这个大发现被“冰封”。

  沉江原因目前还是一个谜

  昨日“冰封”4月的出水文物终于解密。但是,这批币材的沉江原因,再度引起人们的遐想。

  据文物专家称,这批国家级文物应是战乱或其他原因沉入江中,但具体原因目前尚无法考究。这批币材具体在贵州省什么地方生产、运到哪儿去,目前还是一个谜。造币厂具体在武胜、在

南充,还是在广元,都值得人们探究。并且,当时运载的是一船币材坯锭,还是捎带的币材坯锭,也不得而知。如果是一船币材坯锭翻沉,肯定还有大量币材坯锭“睡”在嘉陵江底,这更令人激起无边的探索欲望。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447,000,000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