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博物馆镇馆之宝:贴塑纹魂坛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5月18日 13:18 南方日报 | |||||||||
力争建成“博物馆之城”的东莞,目前已拥有17座博物馆。对任何一家博物馆来说,都不能缺少“镇馆之宝”,那是博物馆的灵魂所在。对普通人来说,这些“镇馆之宝”颇具神秘色彩,有着莫大的吸引力。明天就是世界博物馆日了,记者趁此机会探访了部分博物馆,有幸一睹少数“镇馆之宝”的真容。这些宝贝,要么在省内甚至国内独一无二,要么具有明显的岭南文化特征,让人不禁赞叹历史之奇妙。
魂坛 贴塑纹魂坛: 成对陪葬亡魂安息之所 馆藏地:东莞市博物馆 年份:宋元 东莞市博物馆藏有一个魂坛,出土于虎门南栅。魂坛高83.5厘米,纹饰以雕塑、贴塑和附加堆纹为主,共分为3层。上层为圆雕四歇顶大殿,斗拱式抬梁结构;中层贴塑造型各异的人物,绕成一周,并在人物上堆加行云龙纹。龙身穿梭于人物贴塑之间,龙头凌空昂起,张牙舞爪,形象凶猛,造型生动;下层为3圈水波造型的附加堆纹,胫部篦划仰莲纹一周。 此魂坛整体纹饰布局分为“三阶”,分别为仙界、阳间、阴间。坛腹略微鼓起,长颈、盘足,通体施青釉。釉薄、烧造火候低,釉层剥落而显露出灰色胎骨。除釉色外,无论造型纹饰都是同期魂坛之上品。 魂坛,又称魂瓶、魂魄瓶、皈依瓶、谷仓,都是明器。这些器物始于汉、两晋南北朝时期,随着佛教的传入而兴盛,以宋时景德镇青白瓷魂魄瓶为上品,并烧出了龙虎瓶、日月瓶等一批釉色、造型纹饰俱佳的魂瓶。在古人的观念中,魂坛是亡者灵魂安息的场所,作对陪葬。曾经有考古发现瓶中有谷物遗存,“事死如事生”,所以又将其称为谷仓。 人们常把魂瓶与陶坛混为一谈,其实不然。陶坛是二次葬具,并非作为明器陪葬品。广东客家人有一个习俗,即将先人骸骨从棺材中取出,然后装入陶坛埋葬。近期广东番禺发现大批二次葬陶坛,就是对此最好的说明。据考证,二次葬风俗原因很多,如:子贵而为先人重葬,以光宗耀祖;葬址迁移;冤死昭雪之人再葬等。也有不少是宗教理由,即身体入棺,埋葬的是躯体、肉身,而二次葬是为了让亡灵得到安息,这也是二次葬习俗存在并风行的原因。 其次,魂坛常作对陪葬,而陶坛是独立葬具。东莞市南城区胜和元岭村发现一座宋代砖室墓,墓的东西室分别出土了两对魂坛,其形制、纹饰、所表现的题材都与虎门南栅魂坛十分相似。而东城大塘头北宋墓不仅在墓里出土了魂坛,在墓室外也同时出土了陶坛。可见,这两种器物在民间葬俗上有着十分重要的地位。然而,二者对于亡者的意义又大不相同,扮演的角色也不一样,放置的位置也各异,从而也证明了陶坛不等同于魂坛的观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