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演古玩店老板 王刚谈起收藏滔滔不绝(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03月22日 18:48 法制晚报 | |||||||||
21日上午9时,《玉碎》剧组又在“恒雅斋”开工了。当记者前往怀柔飞腾影视基地探班《玉碎》时,王刚还在他的“恒雅斋”里悠闲地哼着京剧,跟“小徒弟”窃喜得了个宝贝。那时,早晨的阳光穿过老窗,投在地上的影子斑驳陆离。 这是继《京华烟云》后,王刚脱离“铁三角”拍摄的第二部电视剧,他否认自己在转型,在转变固有的“和珅”形象。他说演员应该“神仙老虎狗”都去尝试,老演一个角色,
虽然在片场王刚显得形单影只,空闲里没有了张铁林、张国立两位好搭档,只能跟工作人员聊聊天。但是聊起新剧,他很有兴致,还向记者透露自己的业余时间,总是约三两好友同逛“潘家园儿古玩城高碑店儿吕家营儿”,几乎是百分之百给了这个嗜好。 王刚说玉:黄金有价玉无价 在电视剧《玉碎》中,王刚扮演“恒雅斋”的老板赵如圭,虽然他谦虚地说自己对玉器只是“临阵磨枪”,但讲起来却头头是道。“人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因为它里面附着了许多精神层面的东西。‘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君子于玉比德’,就是让我们用玉的精神提醒自己。赵如圭是上世纪30年代天津的一个玉器行老板,继承家业经营玉,有玉一般的‘温润’的性情。” 光有理论不行,事实证明王刚的“实际操作”能力也不差。在拍摄中途,他经常运用自己的古玩知识,给剧情“挑错儿”。“因为好多在书里描述的东西,现实生活中根本找不着道具,所以剧组就不得不为现有的道具,设计配上新的台词。有很多时候,他们都拿错了玉,我也会指出来。因为玉一般指新疆和田玉,青玉、白玉、墨玉,后来把翡翠也算进去了。软玉和硬玉有区别……”呵呵,他又开始了。 原来什么都是触类旁通的,王刚说其实玉器并不是自己的“老本行”,虽然也收藏了几块,自己也会因为时令不同,佩带不同的玉。现实生活中他是比较偏爱瓷器的,所以家里“宝贝”颇丰。 王刚谈戏:与《五月槐花香》不同 不久前热播的电视剧《五月槐花香》,口碑很好,王刚扮演了一位心机狡诈的古董行老板蓝一贵。同样是古玩剧,王刚说赵如圭要比前者的形象更为丰满。“《五月槐花香》里讲古玩,什么都包括,而《玉碎》只说玉,只是玉器店。古玩和玉器在概念上也有区别。《五月槐花香》里只是表现蓝一贵的狡诈算计,有跟张国立、张铁林的形象对比,但赵如圭却是《玉碎》的绝对主角,在‘山雨欲来风满楼’的大背景下,表现一个小人物与现实抗争的始末。很有传奇性。” 一个是北京琉璃厂,一个是天津玉器行,那么王刚对两种不同的地域文化,有何见解呢?他说:“因为在辽金元明清后,北京已经是中国的权力、文化和财富中心了,天津离北京比较近,受了一定影响。而且那个年代天津得洋风在先,所以在道具、服装上也更时髦。”王刚说这部戏4月底将转战天津取景拍摄。 既然是表现天津文化的故事,记者发现王刚说的却是普通话。至于为什么不讲天津话,王刚解释道:“我和编剧周振天也探讨过这个问题,因为天津话听起来太幽默,这是一部悲剧,全用天津话容易让人听着就乐,冲淡悲剧效果。不过也会有天津特色,比如口语中的‘为嘛’‘干嘛啦’,观众一听就知道是天津卫!” 王刚聊人:三两好友一起练眼力 王刚是传说中的“收藏大家”,所以聊起生活中的收藏趣事,他也滔滔不绝。他说:“这个几乎占用了我所有的业余时间,基本上是一有空,我们就去逛逛。我们还有一个顺口溜,潘家园儿古玩城高碑店儿吕家营儿。”王刚接着解释道:“其中潘家园儿是一个练眼力的好地方;在古玩城只要细心,你永远能淘到自己喜欢的东西,它是全亚洲中国文物最大的集散地;高碑店儿和吕家营儿呢,主要是明清、民国时的一些家具,非常好。” 一说起古玩就收不住,据他透露,在家具方面,自己志同道合的好友是《五月槐花香》的编剧邹静之和作家龚应恬,经常一个电话三个人就相约而往。至于瓷器方面,自己的“密友”则是在古玩界赫赫有名的人物、中国第一家私立博物馆馆长马未都。问到有没有演艺圈里的名人,王刚说这样“同进同出”的人还真不多,想了一下,“我经常和赵忠祥先生探讨一些这方面的内容,赵先生对玉器、瓷器的研究非一般人能比。” 王刚说人痴迷一种东西是很幸运的,它能让你忘记无聊和孤独。“古玩里承载着许多社会学和心理学的知识,能够触类旁通,让人上瘾。往浅了说是一层窗户纸,往深了说是我们古代文化的凝聚物,是一种民族精神。”(王晓晶)
|